|
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本报通讯员 刘喜冰 陈德军 文/图
不久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道平安社区志愿服务队的18名特殊队员现身街道组织的“告别假冒伪劣,弘扬民族品牌”法治宣传活动现场。他们曾因制假售假犯罪成为社区矫正对象,现在他们成为法治宣传员,活跃在三元里街道。 从社矫对象到普法宣传员的蝶变,归功于白云区司法局的“归雁计划”。2021年11月,白云区司法局以购买司法社工服务的形式,携手广州市法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法泽社工中心)开启社矫对象“归雁计划”,用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助力“归雁”。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源街社矫对象徐某克服焦虑障碍症,成为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抗疫第一线;三元里街道的社矫对象邱某紧抓直播电商风口,重新创业;松洲街的李某则以交通整治志愿者的身份,5个月内志愿服务了101小时……一批批社矫对象从“心”出发,重拾信心和希望,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探索构建社区矫正“白云样本” “我从不懂法而犯法,到自己学法守法,向社会普法,当法治宣传员,既给了我改过自新的机会,也让我有了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和勇气。”年近40岁的社矫对象阿杰坦言,此前因为销售假冒品牌皮具而获刑,后回归社区接受社矫,曾有过被害、被冤枉的偏执心理。 在三元里司法人员、社工的帮助下,阿杰认识到了负面情绪的危害,经过多次个性化矫正后,偏执心理明显削弱,以前整天愁眉苦脸的他现在开心地参加了平安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各项活动。 白云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员最多的区,三元里街道更是因为皮具、化妆品行业的迅速崛起走向世界市场,这里不仅商机无限,同时也滋生出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目前,该区在册监管的社矫对象约1340余人,而在三元里街道约六成社矫对象都因假冒商标和制假售假而入罪,如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预防犯罪,成为白云区司法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021年11月,白云区司法局与法泽社工中心将三元里街道作为试点,启动“归雁计划”,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服务,发挥司法社工在心理矫治、个案专业服务的作用,助推社矫人员积极参与平安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探索可复制的司法社工“白云样本”。 针对三元里社矫对象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程度低、外来人口多、中青年为主、制假售假社矫对象多的特点,三元里司法所联手法泽社工中心,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普法教育,邀请社矫对象与检察官、民警、社工一起参加法治教育谈心会,在对他们进行普法宣传的同时,也了解他们的动态,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帮助。 “社矫对象身份曾让我很自卑、很自责,在专业社工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已经找到了新的就业方向和人生目标,抓住直播电商的风口开始重新创业。”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获刑的邱某说,“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会严格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更好地服务社会。” 目前,这种“携手社矫对象,共建平安社区”的“归雁计划”已走出三元里,被复制推广到白云区其他镇街。 提供专业定制从“心”精准帮扶 今年55岁的徐某是大源街大源村户籍人员,此前担任经济社社长时因受贿被判处刑罚。回到社区矫正期间,徐某心理压力大,经常忧思多虑、失眠,被诊断为焦虑障碍。 上门走访的社工吴华惠发现徐某的情况后,立刻联合街道司法所、社工站、村委,为其量身定制心理疏解方案,并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披露方式、腹式呼吸法等专业手段,帮助徐某放下心理包袱。 在专业社工的引导下,徐某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有目标导向的活动上,增加了与社区的互动,并积极参加社区防疫抗疫公益服务,得到了群众和社区的认可。在此期间,社工的帮助也激发徐某为社区出力、志愿服务的热情,成为社区志愿者中活跃的一员,荣获大源街十佳社区志愿者。 从“心”出发,心对心的帮扶,这是司法社工与社矫对象的“双向奔赴”。一方面,专业社工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和帮扶,让矫正对象能重新回归家庭;另一方面,社矫对象也能从“心”接受社会,重燃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顺利回归社会,形成双赢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法泽社工中心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治平说,要做好社矫工作,必须做好对社矫对象的需求调查。为此,法泽社工中心通过大量走访调查,针对社矫对象所在辖区不同地域特色和社矫对象的不同特点及不同需求,对每名社矫对象分别制定出差异化个性化的监管帮扶方案,精准把脉问诊“开良方”,助其尽早回归社会。 短短一年内,法泽社工中心就为三元里、大源街、棠景街、太和镇四个镇街的309名社矫对象建立个性化的专业帮扶方案,截至目前已顺利解矫107人,无一人二次犯罪,社矫对象累计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达2900多人次。 由“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 “社矫对象回到社区接受监管,如何推动矫正工作由‘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备受关注。”三元里街道司法所所长颜庆生告诉记者。 颜庆生介绍,为此,三元里街道充分发挥专业社工、社区律师的优势和作用,对在册的社矫对象展开“日查其位、周闻其声、月见其人”的常规监管动作外,还充分发挥所在地皮具商会、化妆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对其就业创业进行帮扶,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区共治议事会的作用,搭建帮助社矫对象回归社会、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生态网络体系,建立社矫对象日常有人管、就业有人扶、困难有人助、思想有人疏的长效工作机制。 白云区太和镇社矫对象朱某曾有吸毒史,因酒后“讲义气”,一时冲动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入矫后,情绪低落,一直宅在家里不愿出门。 了解到他的兴趣爱好后,社工李思婷指导他走进健身房健身,消除负面心理。为防范朱某复吸毒品,社工陪同朱某一同参加禁毒主题教育活动,让朱某深刻认识吸毒的危害,鼓励他到街道禁毒办参与告别毒品的剪头发活动,避免复吸行为。接着,社工运用优势视角方法,引导他了解自身会厨艺的优势和人脉资源,鼓励他找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工作的朱某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社工:“我找到工作了,在饭店做厨师,已准备和女朋友领结婚证。” 图为广州市白云区的社矫对象成为法治宣传员,到皮具商铺进行法治宣传。
|
|
广州白云让“迷途的大雁”找回航向
|
|
|
|
( 2022-09-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本报通讯员 刘喜冰 陈德军 文/图
不久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道平安社区志愿服务队的18名特殊队员现身街道组织的“告别假冒伪劣,弘扬民族品牌”法治宣传活动现场。他们曾因制假售假犯罪成为社区矫正对象,现在他们成为法治宣传员,活跃在三元里街道。 从社矫对象到普法宣传员的蝶变,归功于白云区司法局的“归雁计划”。2021年11月,白云区司法局以购买司法社工服务的形式,携手广州市法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法泽社工中心)开启社矫对象“归雁计划”,用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助力“归雁”。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源街社矫对象徐某克服焦虑障碍症,成为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抗疫第一线;三元里街道的社矫对象邱某紧抓直播电商风口,重新创业;松洲街的李某则以交通整治志愿者的身份,5个月内志愿服务了101小时……一批批社矫对象从“心”出发,重拾信心和希望,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探索构建社区矫正“白云样本” “我从不懂法而犯法,到自己学法守法,向社会普法,当法治宣传员,既给了我改过自新的机会,也让我有了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和勇气。”年近40岁的社矫对象阿杰坦言,此前因为销售假冒品牌皮具而获刑,后回归社区接受社矫,曾有过被害、被冤枉的偏执心理。 在三元里司法人员、社工的帮助下,阿杰认识到了负面情绪的危害,经过多次个性化矫正后,偏执心理明显削弱,以前整天愁眉苦脸的他现在开心地参加了平安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各项活动。 白云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员最多的区,三元里街道更是因为皮具、化妆品行业的迅速崛起走向世界市场,这里不仅商机无限,同时也滋生出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目前,该区在册监管的社矫对象约1340余人,而在三元里街道约六成社矫对象都因假冒商标和制假售假而入罪,如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预防犯罪,成为白云区司法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021年11月,白云区司法局与法泽社工中心将三元里街道作为试点,启动“归雁计划”,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服务,发挥司法社工在心理矫治、个案专业服务的作用,助推社矫人员积极参与平安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探索可复制的司法社工“白云样本”。 针对三元里社矫对象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程度低、外来人口多、中青年为主、制假售假社矫对象多的特点,三元里司法所联手法泽社工中心,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普法教育,邀请社矫对象与检察官、民警、社工一起参加法治教育谈心会,在对他们进行普法宣传的同时,也了解他们的动态,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帮助。 “社矫对象身份曾让我很自卑、很自责,在专业社工的鼓励和引导下,我已经找到了新的就业方向和人生目标,抓住直播电商的风口开始重新创业。”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获刑的邱某说,“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会严格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更好地服务社会。” 目前,这种“携手社矫对象,共建平安社区”的“归雁计划”已走出三元里,被复制推广到白云区其他镇街。 提供专业定制从“心”精准帮扶 今年55岁的徐某是大源街大源村户籍人员,此前担任经济社社长时因受贿被判处刑罚。回到社区矫正期间,徐某心理压力大,经常忧思多虑、失眠,被诊断为焦虑障碍。 上门走访的社工吴华惠发现徐某的情况后,立刻联合街道司法所、社工站、村委,为其量身定制心理疏解方案,并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披露方式、腹式呼吸法等专业手段,帮助徐某放下心理包袱。 在专业社工的引导下,徐某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有目标导向的活动上,增加了与社区的互动,并积极参加社区防疫抗疫公益服务,得到了群众和社区的认可。在此期间,社工的帮助也激发徐某为社区出力、志愿服务的热情,成为社区志愿者中活跃的一员,荣获大源街十佳社区志愿者。 从“心”出发,心对心的帮扶,这是司法社工与社矫对象的“双向奔赴”。一方面,专业社工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和帮扶,让矫正对象能重新回归家庭;另一方面,社矫对象也能从“心”接受社会,重燃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顺利回归社会,形成双赢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法泽社工中心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治平说,要做好社矫工作,必须做好对社矫对象的需求调查。为此,法泽社工中心通过大量走访调查,针对社矫对象所在辖区不同地域特色和社矫对象的不同特点及不同需求,对每名社矫对象分别制定出差异化个性化的监管帮扶方案,精准把脉问诊“开良方”,助其尽早回归社会。 短短一年内,法泽社工中心就为三元里、大源街、棠景街、太和镇四个镇街的309名社矫对象建立个性化的专业帮扶方案,截至目前已顺利解矫107人,无一人二次犯罪,社矫对象累计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达2900多人次。 由“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 “社矫对象回到社区接受监管,如何推动矫正工作由‘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备受关注。”三元里街道司法所所长颜庆生告诉记者。 颜庆生介绍,为此,三元里街道充分发挥专业社工、社区律师的优势和作用,对在册的社矫对象展开“日查其位、周闻其声、月见其人”的常规监管动作外,还充分发挥所在地皮具商会、化妆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对其就业创业进行帮扶,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区共治议事会的作用,搭建帮助社矫对象回归社会、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生态网络体系,建立社矫对象日常有人管、就业有人扶、困难有人助、思想有人疏的长效工作机制。 白云区太和镇社矫对象朱某曾有吸毒史,因酒后“讲义气”,一时冲动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入矫后,情绪低落,一直宅在家里不愿出门。 了解到他的兴趣爱好后,社工李思婷指导他走进健身房健身,消除负面心理。为防范朱某复吸毒品,社工陪同朱某一同参加禁毒主题教育活动,让朱某深刻认识吸毒的危害,鼓励他到街道禁毒办参与告别毒品的剪头发活动,避免复吸行为。接着,社工运用优势视角方法,引导他了解自身会厨艺的优势和人脉资源,鼓励他找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工作的朱某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社工:“我找到工作了,在饭店做厨师,已准备和女朋友领结婚证。” 图为广州市白云区的社矫对象成为法治宣传员,到皮具商铺进行法治宣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