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市巡礼
|
|
□ 本报记者 韩萍 徐鹏
拉面产业是青海省海东市的一张“金名片”。以回族、撒拉族为主的18万海东籍拉面人在290多个大中城市开办了2.93万家拉面店,2021年营业收入160.35亿元,占海东劳务总收入的50%以上,特别是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拉面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如何服务管理好这18万拉面人,积极预防、成功调处、防止激化外出务工人员矛盾纠纷,成为海东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重要课题。 “对此,我们不断深化拓展人民调解工作,打造了‘组织机构1+N,职责制度1+6,工作运行3步走’的工作新模式,蹚出一条化解跨域矛盾纠纷的新路子,提升了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海东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宋积珍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搭建平台完善制度 今年5月,化隆县人民政府驻长沙市拉面经济服务办事处接到长沙市望城区民宗局电话,称望城区内两栋自建房由化隆籍人经营拉面店,按照政策要求,需要限期搬离并给予适当补偿,因补偿金额未能谈拢,请求长沙办事处沟通协调。 长沙办事处随即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并委托几名拉面人赶赴现场,经过与望城区民宗局和当事人的多次沟通,成功调解此事。 上述纠纷的化解得益于海东在化解拉面产业外出劳务纠纷上的不懈努力。海东以市、县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中心,以外出务工人员密集省份和地区为基点,筹建了N个管理服务驻外办事处或外出务工人员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 目前海东共设立46个拉面经济服务办事处,配备57名工作人员,通过定片区、定目标、定责任人,摸清务工人员个人情况、从业经历、家庭现状、社会关系、利益诉求,落实谈心谈话、动态掌握、帮扶解困、信息报送、教育疏导的“三定五清五落实”工作法,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同时,配齐配强调委会主任和调解员,完善“1+6”制度建设,工作职责上规范外出劳务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范围和程序,工作制度上建立学习例会、纠纷登记、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纠纷排查、调解联动、文书档案管理等制度,促使调解工作步入正轨、高效运行。 实行“三步走”工作法 为最大限度预防、减少纠纷发生,尽量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海东构建起了“三步走”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第一步,强化专题宣传。开展“政策法规进店”活动,利用互联网、微信群、驻外办事处联系平台,建立起纵横交错、沉底到边的宣传格局,工作人员既是调解员,又是宣传员和信息员,将调解工作和法律援助与法治宣传相结合,广泛宣传外出务工法律知识。 第二步,开展专项活动。定期组织律师、调解员和劳动监察员等力量,围绕重大活动、重点时段、重要节点,深入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地,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统计、梳理分析和研判化解。 第三步,建立联调机制。先后与69个输入地城市签订《拉面经济从业人员共同管理框架协议》,与18个省市民宗、公安部门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跨区域服务管理协作协议》《警务协作协议》等,加强调解组织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地法院、司法行政、劳动监察及相关部门和企事业的协作配合,利用当地部门单位地域工作优势,及时解决涉及拉面人的矛盾纠纷。 化隆县人民政府驻无锡市拉面经济服务办事处主任马林说,办事处就是拉面人在外的“娘家”,职责就是解决他们生意、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化解纠纷是其中重要方面,“我们和当地比较熟,又深受拉面人的信任,调解起纠纷来比较容易,能够更快化解”。 建立拉面巡回法庭 除了完善跨域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海东还探索推进诉源治理新模式,由化隆县人民法院成立了拉面巡回法庭,为拉面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今年3月中旬,拉面巡回法庭审理了一起生命权纠纷案件。马某某放学后与同学到黄河边玩耍不幸溺亡,在外地经营拉面馆的马某某父母认为,某水电公司未尽安全防护职责,于是起诉主张赔偿。由于案件影响较大,拉面巡回法庭便到村庄巡回审判。开庭审理前,经过法官认真耐心地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之后,法官将该案作为典型,对当事人和在场群众进行了法治宣传,指出了家庭教育的不足,督促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关爱留守儿童。 拉面巡回法庭通过“法官+法官助理+陪审员+人民调解员+书记员”的审判团队模式,坚持“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办案理念,将巡回法庭开在村社、田间地头和百姓家门口,对涉及拉面人的案件快立、快审、快执,真正将“家门口”的司法服务落到实处。 拉面巡回法庭还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及移动微法院等信息化方式,通过“指尖立案、云端办案”,高效、快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拉面人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
|
青海海东:
|
化解跨域矛盾纠纷服务18万拉面人
|
|
|
|
( 2022-09-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市巡礼 |
|
□ 本报记者 韩萍 徐鹏
拉面产业是青海省海东市的一张“金名片”。以回族、撒拉族为主的18万海东籍拉面人在290多个大中城市开办了2.93万家拉面店,2021年营业收入160.35亿元,占海东劳务总收入的50%以上,特别是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拉面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如何服务管理好这18万拉面人,积极预防、成功调处、防止激化外出务工人员矛盾纠纷,成为海东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重要课题。 “对此,我们不断深化拓展人民调解工作,打造了‘组织机构1+N,职责制度1+6,工作运行3步走’的工作新模式,蹚出一条化解跨域矛盾纠纷的新路子,提升了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海东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宋积珍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搭建平台完善制度 今年5月,化隆县人民政府驻长沙市拉面经济服务办事处接到长沙市望城区民宗局电话,称望城区内两栋自建房由化隆籍人经营拉面店,按照政策要求,需要限期搬离并给予适当补偿,因补偿金额未能谈拢,请求长沙办事处沟通协调。 长沙办事处随即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并委托几名拉面人赶赴现场,经过与望城区民宗局和当事人的多次沟通,成功调解此事。 上述纠纷的化解得益于海东在化解拉面产业外出劳务纠纷上的不懈努力。海东以市、县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中心,以外出务工人员密集省份和地区为基点,筹建了N个管理服务驻外办事处或外出务工人员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 目前海东共设立46个拉面经济服务办事处,配备57名工作人员,通过定片区、定目标、定责任人,摸清务工人员个人情况、从业经历、家庭现状、社会关系、利益诉求,落实谈心谈话、动态掌握、帮扶解困、信息报送、教育疏导的“三定五清五落实”工作法,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同时,配齐配强调委会主任和调解员,完善“1+6”制度建设,工作职责上规范外出劳务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范围和程序,工作制度上建立学习例会、纠纷登记、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纠纷排查、调解联动、文书档案管理等制度,促使调解工作步入正轨、高效运行。 实行“三步走”工作法 为最大限度预防、减少纠纷发生,尽量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海东构建起了“三步走”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第一步,强化专题宣传。开展“政策法规进店”活动,利用互联网、微信群、驻外办事处联系平台,建立起纵横交错、沉底到边的宣传格局,工作人员既是调解员,又是宣传员和信息员,将调解工作和法律援助与法治宣传相结合,广泛宣传外出务工法律知识。 第二步,开展专项活动。定期组织律师、调解员和劳动监察员等力量,围绕重大活动、重点时段、重要节点,深入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地,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统计、梳理分析和研判化解。 第三步,建立联调机制。先后与69个输入地城市签订《拉面经济从业人员共同管理框架协议》,与18个省市民宗、公安部门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跨区域服务管理协作协议》《警务协作协议》等,加强调解组织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地法院、司法行政、劳动监察及相关部门和企事业的协作配合,利用当地部门单位地域工作优势,及时解决涉及拉面人的矛盾纠纷。 化隆县人民政府驻无锡市拉面经济服务办事处主任马林说,办事处就是拉面人在外的“娘家”,职责就是解决他们生意、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化解纠纷是其中重要方面,“我们和当地比较熟,又深受拉面人的信任,调解起纠纷来比较容易,能够更快化解”。 建立拉面巡回法庭 除了完善跨域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海东还探索推进诉源治理新模式,由化隆县人民法院成立了拉面巡回法庭,为拉面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今年3月中旬,拉面巡回法庭审理了一起生命权纠纷案件。马某某放学后与同学到黄河边玩耍不幸溺亡,在外地经营拉面馆的马某某父母认为,某水电公司未尽安全防护职责,于是起诉主张赔偿。由于案件影响较大,拉面巡回法庭便到村庄巡回审判。开庭审理前,经过法官认真耐心地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之后,法官将该案作为典型,对当事人和在场群众进行了法治宣传,指出了家庭教育的不足,督促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关爱留守儿童。 拉面巡回法庭通过“法官+法官助理+陪审员+人民调解员+书记员”的审判团队模式,坚持“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办案理念,将巡回法庭开在村社、田间地头和百姓家门口,对涉及拉面人的案件快立、快审、快执,真正将“家门口”的司法服务落到实处。 拉面巡回法庭还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及移动微法院等信息化方式,通过“指尖立案、云端办案”,高效、快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拉面人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