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13 3/13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黄琪:扎根监管改造工作一线二十载
· 唐国雄:倾心为民服务的党员律师
· 四川举行活动深切哀悼泸定地震遇难同胞
· 吉林市成立支持起诉办案中心
· 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安下心”
· 上半年民商案平均审理天数降至61.84天
· 刑警姚向威:让案发现场“说话”
· 辽宁高院出台加强司法救助工作意见
· 打赢脱贫攻坚战 迈上乡村振兴路

刑警姚向威:让案发现场“说话”

( 2022-09-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谢 飞

  “我家里的1万元现金被盗了。”前不久,河南省柘城县大仵乡七旬老人朱某报警后,柘城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姚向威与同事迅速赶到现场。
  “你平常是把现金藏在屋内砖块下吗?”姚向威反复勘查现场后,向朱某询问道。朱某回答说:“这是我藏钱的习惯,总感觉放在柜子里不安全,就把钱藏在砖块下。我已经把屋内可能藏钱的砖块都翻遍了,还是没有找到。”
  姚向威在朱某屋里屋外反复进行观察后,突然说道:“你的钱没有被盗,是你放错了地方。应该在这个区域。”在朱某和家人的见证下,姚向威与同事对屋内的砖块进行搜寻,果然在两处砖块下翻到现金。经清点,正好是1万元。
  “你真是神了。”面对同事和朱某一家人惊诧的目光,姚向威笑笑说:“案发现场是会‘说话’的,我们刑警就是要让现场讲出‘真话’。”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我们早一分钟到达现场,就是对人民群众多一度的爱,多在现场待一秒,破案概率就会增加一分。”姚向威颇有感悟地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姚向威今年32岁,从警11年来,一直工作在刑事侦查一线,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懂勘查、会技术、善研判、能抓捕”的侦查尖兵,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在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姚向威始终坚持把工作做实、做细,总能发现蛛丝马迹。柘城县城关、梁庄、邵元等9个乡镇公路沿线的临街门店,连续发生夜间“赤足”入室盗窃案件。姚向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后,在案发现场一待就是3个多小时,一一提取物证。回到单位后,他对相关证据反复进行分析研判,又以串并案件为基础,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谢某,一举侦破涉案80余起、金额100万余元的系列夜间入室盗窃案。
  “在形形色色、扑朔迷离的案发现场,一根毛发、一张纸片、一个矿泉水瓶,都可能在向刑警诉说着事实真相,我们就是想方设法让这些物证会‘说话’。”姚向威回忆说,为了寻找一个案件现场的矿泉水瓶盖,他清晨驾驶自己的摩托车在犯罪嫌疑人可能行走的路线,来回找了3个多小时。有一次,为了寻找被害人可能遗留在外围的证据,他和同事在露水湿淋淋的麦田内来回寻找了50多遍,虽然浑身湿透了,又冷又饿,但最终找到了破案的证据。
  “刑警一旦离开现场,有些证据就会丧失。”有一天夜晚,柘城县城某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姚向威赶到现场后通过勘查,及时发现了3条有价值的线索,但还是认为证据有些单薄,尽管已是凌晨,他坚持认为不能离开现场,直至次日凌晨3时许,他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完整的作案进出口后,才回到警车上喝口水。“证据都锁定了,是不是可以回刑警队了?”听了同事的话,他摇摇头说:“从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看,应该是名惯犯。我们要等到天亮,在案发现场周围再勘查一下,看有没有新的证据。”
  在警车里等到天亮后,姚向威和同事翻越几道围墙,钻墙洞、踏草丛,终于在最后一道围墙外发现新的案件线索。民警通过顺线追踪,带破9起本地系列入室盗窃案和3起外省系列盗窃案。
  “犯罪嫌疑人可以不远千里流窜作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犯罪现场多走上几遍呢?破案就是需要我们拥有一鼓作气的韧劲和勇往直前的拼劲。”谈起破获系列案件的体会,姚向威说。
  “姚向威勘查各类案件现场2200余起,串并案件1500余起,锁定犯罪嫌疑人200余名,为侦查破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柘城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陈桢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刑警,姚向威诠释了90后青年的别样风采,正如他的微信号“黑夜的明星”寓意那样,在侦查破案和寻找真相的道路上,他恰似一颗黑夜的明星,与警灯一起闪烁,点亮了一盏盏平安之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