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社会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协同共治打击盗版“地鼠怪圈”
· 警钟长鸣把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 加大政策供给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旅游业支柱性地位未发生改变
· 完善管理推进健康码互通互认
· 精确摸排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帮扶
· 激励广大职工走技能成才之路

暑期旅游事故频发暴露出旅游行业监管短板
警钟长鸣把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 2022-09-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旅游线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今年暑期尽管依旧受到疫情影响,但是很多旅游景区还是迎来了久违的消费旺季,旅游业恢复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然而,让人痛心的是,假期接连发生多起旅游安全事故,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敲响了旅游安全警钟。为此,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暑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国旅游景区要引以为戒,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接连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无疑暴露出旅游行业在旅游安全监管、日常旅游经营、游客安全意识宣传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业内人士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呼吁,通过完善立法建立旅游安全长效机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玩得安心。
多种原因导致旅游安全事故频发
  7月22日,同时发生两起游客坠落事故:天津九山顶景区一游客玩项目时悬挂空中,随后在救援时不慎坠落,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湖北恩施地心谷景区“步步惊心”项目发生一名10岁儿童坠落事故,虽无生命危险,但其腰椎、胸椎骨折,头皮裂伤。
  一天时间里接连发生两起游客坠落事故,迅速让旅游安全成为热门话题。
  谈及为何近期旅游安全事故频发,文化和旅游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天星分析认为,这既有旅游景区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游客自身安全意识不高的原因。
  “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王天星认为,就旅游景区来说,长时间没有开放,当大量游客进入景区后,无论是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日常维护,还是经营服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大概率地会下降、会放松;就游客而言,在很久没有深度放松之后,到了景区游玩时也会放松警惕。
  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副教授於佩红看来,旅游安全事故频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旅游经营者对旅游安全不够重视,缺乏日常应有的演练,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对一些旅游设施项目的游客数量过多没有及时疏导,对一些游客的危险动作、行为没有及时劝告、制止。
事故多发暴露出旅游业诸多问题
  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无论何地,无论何时,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出门旅游,放飞心情可以,但安全意识决不能放飞。
  因为安全防护措施不足,多家旅游景区相继出现游乐设施、设备安全事故,反映出个别景区安全防范有漏洞、管理服务不到位,暴露出旅游行业在旅游安全监管、日常旅游经营、游客安全意识宣传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场安全事故,不但会导致涉事故的区域、项目、设施停业整顿,甚至整个景区被停业整顿。后续的事故处理、费用垫付、相关诉讼等也会牵扯旅游企业大量的精力。更严重的是,如果旅游企业涉嫌违反安全生产法,造成严重后果,触犯刑法,相关负责人、一线人员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谈及该如何提高和强化旅游企业的安全意识,王天星认为,一方面,旅游企业要不断强化安全经营意识。对传统旅游设施、设备,要加强日常巡护、巡查,将隐患排除;对新引进的旅游设施、设备,新开放的园区,要适当控制人员数量,加强对游客安全提示、劝告、引导。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要依照旅游法要求,第一时间对遇险游客进行救助、救护,并及时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等进行报告。此外,相应的公共责任保险也必不可少,可以最大限度地分散自身风险。
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保障设施安全
  近年来,为丰富旅游产品结构、拓展游客旅游体验,不少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都建设开发了具有较强刺激性的旅游活动项目,尤其是一些高空高风险游览项目,诸如“步步惊心”“高空飞梭”“玻璃栈道”等很受游客追捧。这些项目中任何一个环节或流程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为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这些高风险项目,无论是材料自身性能、防护设施、安全维护等方面均缺乏相应的安全标准。有些地方也没有根据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对这些新设施、新业态明确相应的安全监管部门。”王天星说。
  按照《通知》要求,各地文旅部门要加强隐患排查,保障设施安全。要积极会同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对旅游景区特种设备、消防设施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指导督促旅游景区对洪灾风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关键部位开展摸排巡查,消除风险隐患。推动旅游景区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加强设施设备检查维护,特别要做好玻璃栈道、室内冰雪冰雕等项目的安全管理。警惕旅游景区因设施设备闲置和员工流失带来的运营风险,对重新开放的旅游景区,务必严格检查设施设备运行状况。
严格执法建立确保安全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旅游业安全生产依然面临多重压力和风险。处理好追求刺激体验和确保旅游安全的关系,需要景区管理者、旅游者及相关方面形成合力。
  从游客角度而言,是否具有旅游安全风险意识,是否具备身心基础条件和必要技能,与个人旅游活动安全直接相关。《通知》要求,加强安全提示,做好应急管理,提醒游客谨慎参与高风险项目,不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社会公众开放区域开展旅游活动,遵守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旅游,是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陌生的地方。对于旅游者来说,不熟悉、不了解,就会诱发、加剧风险。”於佩红建议文旅部门通过旅行社、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对旅游者进行安全教育和提示。同时,旅游经营者也应通过有效方式,对旅游者进行教育、引导。还可以将旅游安全常识与旅游安全警示通过“微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借助社区法治宣传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除此之外,保护好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旅游安全长效机制无疑是关键。“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法律的权威也在于执行。旅游法对于旅游安全有较为全面的规定,关键在于认真实施。”於佩红说。
  於佩红建议,一方面,文化和旅游部门在暑期、汛期、旅游高峰期时要协调应急管理部门,强化旅游企业的安全巡查、监管。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自己也要对员工、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事故发生。同时,对于不严格遵守安全法律法规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人员,相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并将执法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引导广大旅游企业加强对旅游安全的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