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
全力救援受灾群众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 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
· 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部署开展
打击惩治涉网黑恶犯罪专项行动
· 今年常态化扫黑除恶“十件实事”务必抓出实效
· 二○二二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举行
· “两高一部”联合国家文物局发文依法严惩文物犯罪
· “2022首届企业合规知识大赛”在服贸会上启动
· 奋力担当作为 争取更大光荣
· 图片新闻

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
“十年答卷”系列专题报道之七

( 2022-09-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张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的一段话。生态环境部负责人表示,这十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大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更加稳固。
从负面典型到生态标兵
  夏末秋初的山丹马场,水草丰美,骏马奔腾。
  这里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军马场之一,位于巍峨的祁连山下。
  “这几年马场旅游业发展起来了,一些多年不见的马场人回来了,职工的收入也年年增长!”牧马人刘国年说。他自幼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牧马半生的他,亲历了十年间祁连山生态的变化,“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在山丹马场一场党委书记樊力看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前提。马场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底线和红线,与中国农发集团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时,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硬任务、硬指标进行严格考核,实施生态考核“一票否决制”。
  如今风景优美、游人如织的祁连山,却曾经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负面典型。2017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通报对外公布。通报措辞严厉,包括3名副省级官员在内,甘肃诸多官员被问责。
  近几年,甘肃全省上下痛定思痛,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动真碰硬净化政治生态,逐个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绿色发展的全新定位中,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转型之路。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44宗探采矿项目已全部关停退出,通过平整覆土、种草造林、围栏封育、加固护坡等措施,矿山环境全面治理恢复;42座水电站持续开展分类处置及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全覆盖,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足额下泄;25个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整改,并实施了生态环境修复,对于保留运行的已完成手续补办工作。
  在坚决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现场整治的同时,一场针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系统修复治理工程也同步展开:张掖市实施保护区核心区农牧民搬迁工程,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生产经营项目全部退出,人为活动的扰动破坏基本禁绝;针对祁连山草原生态局部退化问题,甘肃省加快整治草原超载过牧问题,已提前完成三年减畜21.97万羊单位的任务;2017年以来,甘肃省多渠道筹措资金,共落实祁连山地区各类生态保护资金195亿元,支持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
加强污染治理力度空前
  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是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一大力证。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用四个“前所未有”,来描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所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即生态文明地位之重前所未有,环境治理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公众参与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球生态贡献之大前所未有。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被定位为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各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展开:
  持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党中央把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污染治理。大力推进蓝天保卫战,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截至2021年底,全国近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6.8亿吨左右粗钢产能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碧水保卫战,“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全国2804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面完成长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国约1/3的行政村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比例达90%以上。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累计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约1亿吨。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我国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目前,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5家国家公园设立,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连续5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5000多个重点问题得到整改。出台《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开展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约200万公顷。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完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自2015年启动试点以来,实现两轮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督察全覆盖,并对6家中央企业和2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督察,成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建立健全双碳政策体系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张北的风点亮了北京的灯”。河北张家口所在的坝上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和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张北地区的风电、光伏发电等多种能源连接交汇,让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
  作为冬奥会绿电的建设者之一,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其下属14家企业被纳入首批碳排放履约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名单,全年碳排放履约总量1.36亿吨,碳市场交易1052.61万吨,盈利4.5亿元。
  我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运行,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碳市场正式运行一年来,累计参与交易的企业数量超过重点排放单位总数的一半,市场配额履约率达99.5%以上。
  据生态环境部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着力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全国累计淘汰钢铁产能近3亿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0亿吨。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在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同时,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生态奇迹。”生态环境部负责人指出。
  这些成效体现在:绿色发展成效不断显现。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约29.4亿吨二氧化碳,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2012年下降12.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到25.5%。过去十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约34%,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在大气环境方面,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比2015年上升6.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重污染天数减少53.6%。在水环境方面,2021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至84.9%,比2015年上升18.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2%。长江干流全线连续两年达到Ⅱ类水体,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Ⅲ类水体。在土壤环境方面,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安全防线持续巩固,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生态系统得到持续修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到23.04%,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成为近20年来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2021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升至56.1%,全国湿地保护率达52.65%。“十三五”末,水土流失面积较上世纪80年代监测最高值减少97.7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每5年一个监测期)实现“双缩减”。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生态安全屏障越来越稳固。
  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重要贡献。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会议发布“昆明宣言”,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篇章。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展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向世界介绍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这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肯定,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