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9 3/9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初心如磐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 忠诚担当为民解忧 法治支撑创新发展
· “法律门诊”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模式
· 韦金雨:用“心”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 杨希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推动“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走深走实

武汉青山区司法局钢花村司法所:
“法律门诊”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模式

( 2022-09-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张晨
  
  在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花村街,南苑社区70门三楼的居民杨某忘记关闭水龙头,造成楼下地板、家具损坏。门栋组长向网格员反映后,社区民调委员会主任徐胜红马上赶到现场调解,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
  “我们社区居民1800多户,5000余人,130个门栋,7个网格,每个门栋长都是信息员,网格员24小时在线关注‘社区微邻里’上的纠纷隐患线索,接受门栋信息员提供的纠纷信息、事故苗头,及时通过民调员向青山区司法局钢花村司法所反映,基本上社区里发生的每一件纠纷隐患都通过这些神经末梢第一时间传导到了街道,而且小事尽量在社区解决,解决不了的上报司法所解决,这是钢花村司法所着力打造的‘三级微响应’模式。”徐胜红说。
  这种“三级微响应”的模式,是依托党建服务平台“社区微邻里”发展创立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群众的作用,形成街道(司法所)、社区、门栋同频共振的调解模式,做到小矛盾不出门栋,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
  如果说“社区微邻里”是线上巡查,线下则大力开展“百名调解员进社区”行动,形成政法干警进社区,社区调解员进门栋的工作格局,将矛盾排查、纠纷化解等业务工作同武汉市知名党建品牌“天天敲门组”结合,调解员会同社区网格员、综治委员、律师、社区民警等基层力量到社区、进楼栋敲门走访,及时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就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2018年以来,辖区各社区充分依托“三级微响应”,成功调解社区纠纷2385件,重大纠纷71件,没有一起矛盾上交。
  钢花村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奋力打造基层司法行政“钢花模式”,践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初心和使命。
  2020年初,疫情突袭,千万级人口城市史无前例按下“暂停键”。在此次全民抗疫中,钢花村司法所所长亢铃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第一批下沉至隔离点参与防疫工作,同时组织司法所发挥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动员群众积极防御、支持抗疫。城市解封后,钢花村司法所及时投身社会矛盾集中化解专项行动,举办了首场专项活动,建立了调解法律服务队,重点关注、化解与疫情相关的劳动劳务、房屋租赁、医患关系等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助力治愈“疫后综合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亢铃说:“政府的决策都是为老百姓谋利的,但有时一些细节群众不理解,就会产生矛盾纠纷。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要当好那个穿针引线人。”在钢花村街工作的20多年来,不管是当事人主动申请,还是社区报来信息,只要是群众有需求,她都会立马赶去解难助困,被称为善解百难的“铃铛姐”。
  今年,钢花村司法所充分发扬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亢铃榜样作用,打造以其名命名的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整合了综治、司法、公安等部门力量,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调解员队伍,着力推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
  钢花村司法所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社区“法律门诊”,成功打造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调解咨询品牌。“法律门诊”又是法律课堂,从为社区干部和居民普法做起,为特殊“病人”提供“上门就诊”,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17岁的女孩跟随母亲生活,不小心摔倒跌伤了胳膊,一下花费医疗费5000多元,父亲不但没来看望,还停止了寄付生活费。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带领社区律师几次上门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女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前,“法律门诊”与“社区律师有约”结合起来,专业律师参与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与此同时,钢花村司法所充分利用“法指针”“微邻里”等网络平台,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和普法宣传。“武汉青山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于2018年5月中旬投入运行,截至目前,粉丝数达到了37323人,律师回答各类咨询116495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