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地方人大破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立法
· 省市协同立法促进粤菜发展
· 建立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强化源头治理
·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中轴线责任

广东率先开全国先河为地方菜立法
省市协同立法促进粤菜发展

( 2022-08-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广东自2018年4月启动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以来,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政策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CFP供图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近日提请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审议。这部只有22条的地方性法规,先后修改了23稿,旨在以高质量立法促进粤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悉,除了省级条例外,汕头、佛山、梅州、江门、潮州等地也将迎来地方菜的专属“法”。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广东率先开全国先河为促进粤菜发展专门立法,并创新采用“1+N”模式推进省市协同立法,旨在保障粤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创业,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传承弘扬粤菜文化。
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广东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大量的餐饮经营主体和蓬勃发展的预制菜企业,在“稳定市场主体”“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据介绍,2021年广东共有餐饮经营主体约115万家,餐饮业收入4760.66亿元;共有预制菜企业近7000家,较2020年增长30.38%,预制菜产业指数蝉联全国第一。而据广东省商务厅不完全统计,全国以粤菜酒楼为核心的各类粤菜系门店达9万多家,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省内,占全省所有餐饮门店的12.4%。
  伴随着粤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产业规划有待细化、高端人才供给能力不足、粤菜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短板弱项,亟待制定地方性法规提供法治保障。
  3月30日,在广东省立法工作会议上,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被列入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内容聚焦“粤菜师傅”人才培养、技能等级认定、创业就业补贴以及粤菜产业支持、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促进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稳定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必要制定粤菜发展促进条例。”广东省人大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许光介绍说,自2018年4月广东启动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以来,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政策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立法过程中,有必要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真正有效管用的政策举措上升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
  因此,广东立法聚焦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委关于“粤菜师傅”工程的部署要求,围绕粤菜产业促进、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传播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致力于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促进粤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就业创业,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传承弘扬粤菜文化,促进共同富裕。
着力解决粤菜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
  《条例》草案共22条,没有分章节,从内容结构上分为总则、粤菜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传播以及附则等五个部分,主要针对粤菜发展中品牌建设和保护不足、传统技艺传承创新支持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以及预制菜产业发展、餐饮企业业态创新等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规定,力求推动解决粤菜发展促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粤菜餐饮品牌建设与保护方面,《条例》草案明确省人民政府商务部门应当加强粤菜餐饮品牌建设,根据实际组织开展粤菜名店、名品、美食街(城)等评选,并向社会公布评选结果。
  粤菜包括广府菜、客家菜、潮汕菜(潮州菜)。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粤菜产业发展,充分体现不同地方特色风味菜的特点,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还在立法模式上进行了创新突破,探索采用“1+N”立法模式,推进省市协同立法。
  “1+N”模式中的“1”是由省制定一部《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围绕粤菜产业发展、粤菜技能人才培养、传承弘扬粤菜文化等内容开展立法,主要解决粤菜发展促进中的全省共性问题;“N”即由相关地市制定若干部具有地域特色的粤菜立法,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在内容上,省和各市条例相互呼应、紧密衔接、各有侧重。目前,除了省条例之外,汕头、佛山、梅州、江门、潮州也已启动立法工作。
  据广东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地方菜立法中,各地市均有自己的亮点,其中,汕头市注重对潮汕菜特色品牌的保护传承;佛山市侧重围绕广府菜传承发展进行立法;梅州市明确客家菜的定义,并对传承作出规范规定;江门市侧重对侨乡广府菜的传承发展;潮州市突出对潮州菜的品牌打造、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传承。
赋能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
  为粤菜产业发展“赋能”是此项立法的重点。《条例》草案提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产业发展各环节的职责,包括推动粤菜特色集聚区建设、加强发展餐饮领军企业、统筹规划粤菜美食与文化旅游发展、培育预制菜知名品牌和示范企业等,为粤菜产业有序发展提供更清晰的指引。
  《条例》草案还注重弘扬粤菜文化,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保护传承方面主动作为。其中规定,在粤菜餐饮品牌建设与保护上,将加强粤菜餐饮品牌建设,组织开展粤菜名店、名品、美食街(城)等评选并向社会公布评选结果;支持行业协会依法规范开展粤菜餐厅评级工作,通过美食鉴赏等方式对粤菜餐厅进行宣传推介;支持行业协会依法注册粤菜集体商标和宣传推广粤菜公共品牌,鼓励粤菜企业加强品牌创造、运用和保护,指导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
  在人才培养方面,《条例》草案立足增强“粤菜师傅”工程实效,提出了加强多层次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粤菜师傅”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推进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衔接、组织星级“粤菜师傅”评选活动等,以弥补粤菜产业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的短板。
  《条例》草案还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商务等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实际,选择具有历史文化渊源、代表性强的粤菜经典菜品,建立健全经典菜品档案,整理传统烹饪技巧,运用信息化手段记录经典菜品传统制作技艺、发展史料。同时,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坚持挖掘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适应市场需求开展粤菜菜品和调味品创新,运用先进技术改良、创新制作技艺。
  粤菜文化的传承传播也是此次立法关注的重点。《条例》草案规定了相关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保护传承、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地方传统特色小吃保护传承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消费者就餐习惯的改变,预制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为此,《条例》草案提出加强预制菜品牌培育和研发,建立预制菜产业项目库,培育粤菜预制菜知名品牌和示范企业,将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纳入“粤菜师傅”工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