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文化
|
|
□ 崔航生 政法现实题材电视剧《杠杆》热播以来,取得了收视率0.873%、同时段电视剧收视第一、腾讯视频播放量破2.7亿和爱奇艺飙升榜、悬疑剧和都市榜皆列第一的好成绩。纵观近期网台影视剧的表现,政法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社会关注度也日益增加,《杠杆》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杠杆》以双线并行的艺术手法讲述了一起跨国金融大案的始末,在此过程中展现出公安经侦工作中的种种难点,并通过极具现实意义的案件侦查,热情讴歌了我国经侦干警忠于职守、敢于担当,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新时代人民警察精神,同时对于提升社会对抵御外来金融侵略的意识和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这部作品遵循了文艺创作的现实规律,在人物的丰富性、情节的合理性、结构的流畅性、伏笔的曲折性、细节的专业性等方面都显现出对文艺创作规律的尊重与把握。该剧从经侦处处长萧剑侦查离奇车祸案开始,通过对“海翔集团”违法操控股市的调查深入,引发对神秘商业大鳄过去的创业史探究,过程中关键性证人的丧失、社会舆论的施压、死亡阴影的笼罩,一桩桩一件件都将矛头直指二十年前的金融大案,在其后牵扯出更大的跨国洗钱集团。在这样一个具有复杂前史的故事架构中,人物之间关系的设计、多条故事脉络的交织、现实与艺术的无缝连接都可显现出主创人员过硬的专业能力与难得的创造力。 该剧的主创人员皆笔耕不辍,勤于思考,长期致力于文艺创作的积累与学习,并融入公安工作的实际层面。电视剧《杠杆》的创作不是虚浮的艺术想象,也不是简单的现实照搬,而是将艺术的眼光与手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将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与思考升华到艺术的水准与形式。导演刘光任职于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长期深入一线,近距离观察各级经侦警察,并对新时期经侦警察在打击金融犯罪时的先进方法有着深入的思考,他在之前的采访中指出经侦警察的真实工作和生活状态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因而在影视创作领域,以金融犯罪为主的经侦题材作品较为罕见,这也与经侦题材的专业性较强和制作难度较高有关,但他依然遵循艺术创作的现实规律,迎难而上。 公安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与专业性,这要求公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者必须深入公安理论研究与实践。电视剧《杠杆》获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剧本扶持引导项目,体现出国家相关部门对公安政法现实题材的关注。编剧管彦杰被誉为“新世纪警营文化代言人”,他创作的电影剧本多次获得中央政法委奖项,其中院线电影《扫黑行动》是全国扫黑办重点宣传项目并入选中宣部50部重点影片。管彦杰对政法现实题材作品的精准把握来源于他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对《跨国犯罪对策》《中外警察执法比较》等课程的研究与讲授,理论联系实际,从研究和实践中汲取营养,将政法专业素养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从而结出政法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的累累硕果。 电视剧《杠杆》中的男主角经侦处处长萧剑破获金融大案,并摧毁跨国洗钱犯罪集团,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是忠诚,在与高智商犯罪分子博弈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新时代人民警察的智勇双全与艰难不易,剧中的多个经侦警察代表了现实中许多公安英雄模范典型的不同特质。该剧播出的时间节点也是为了向“5·15”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献礼。 金融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财产安全乃至国家的经济安全,其现实意义应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杠杆》中的经侦警察,时刻保持对金融安全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并为人民和国家防范金融风险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这个角度看,该剧也是一部普及金融安全专业知识的文艺作品。 从电视剧《杠杆》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了解到: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为了保持对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严打高压态势,连续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专项行动,破获一大批重大案件,集中摧毁了一批重大跨区域犯罪网络。尤其是剧中展现出新时代警察打击金融犯罪的先进理念与工作方法,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部生动深刻的优秀影视作品。 优秀的影视文化艺术作品在涉外法治文化交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观看电视剧《杠杆》后,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海外中心总监栾姗博士表示,中国警察一直保卫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守护着超大体量的涉外经济活动,执法水平、办案经验、纪律品质都是世界一流的,早就需要这样一部生动、高质量的作品来客观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中国的“警察故事”。导演刘光和编剧管彦杰皆为人民警察,又是本剧最重要的主创人员,齐心协力为政法现实题材影视作品推动中国涉外法治文化的现实经验的对外传播做出了努力与尝试。 电视剧《杠杆》着力在文艺思想上做加法、在商业噱头上做减法、在国际传播上做乘法、在思维定式上做除法,使中国政法现实题材影视剧精起来、实起来、亮起来、新起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
艺术之光,源于现实深处
|
|
|
|
( 2022-06-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
|
□ 崔航生 政法现实题材电视剧《杠杆》热播以来,取得了收视率0.873%、同时段电视剧收视第一、腾讯视频播放量破2.7亿和爱奇艺飙升榜、悬疑剧和都市榜皆列第一的好成绩。纵观近期网台影视剧的表现,政法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社会关注度也日益增加,《杠杆》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杠杆》以双线并行的艺术手法讲述了一起跨国金融大案的始末,在此过程中展现出公安经侦工作中的种种难点,并通过极具现实意义的案件侦查,热情讴歌了我国经侦干警忠于职守、敢于担当,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新时代人民警察精神,同时对于提升社会对抵御外来金融侵略的意识和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这部作品遵循了文艺创作的现实规律,在人物的丰富性、情节的合理性、结构的流畅性、伏笔的曲折性、细节的专业性等方面都显现出对文艺创作规律的尊重与把握。该剧从经侦处处长萧剑侦查离奇车祸案开始,通过对“海翔集团”违法操控股市的调查深入,引发对神秘商业大鳄过去的创业史探究,过程中关键性证人的丧失、社会舆论的施压、死亡阴影的笼罩,一桩桩一件件都将矛头直指二十年前的金融大案,在其后牵扯出更大的跨国洗钱集团。在这样一个具有复杂前史的故事架构中,人物之间关系的设计、多条故事脉络的交织、现实与艺术的无缝连接都可显现出主创人员过硬的专业能力与难得的创造力。 该剧的主创人员皆笔耕不辍,勤于思考,长期致力于文艺创作的积累与学习,并融入公安工作的实际层面。电视剧《杠杆》的创作不是虚浮的艺术想象,也不是简单的现实照搬,而是将艺术的眼光与手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将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与思考升华到艺术的水准与形式。导演刘光任职于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长期深入一线,近距离观察各级经侦警察,并对新时期经侦警察在打击金融犯罪时的先进方法有着深入的思考,他在之前的采访中指出经侦警察的真实工作和生活状态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因而在影视创作领域,以金融犯罪为主的经侦题材作品较为罕见,这也与经侦题材的专业性较强和制作难度较高有关,但他依然遵循艺术创作的现实规律,迎难而上。 公安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与专业性,这要求公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者必须深入公安理论研究与实践。电视剧《杠杆》获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剧本扶持引导项目,体现出国家相关部门对公安政法现实题材的关注。编剧管彦杰被誉为“新世纪警营文化代言人”,他创作的电影剧本多次获得中央政法委奖项,其中院线电影《扫黑行动》是全国扫黑办重点宣传项目并入选中宣部50部重点影片。管彦杰对政法现实题材作品的精准把握来源于他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对《跨国犯罪对策》《中外警察执法比较》等课程的研究与讲授,理论联系实际,从研究和实践中汲取营养,将政法专业素养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从而结出政法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的累累硕果。 电视剧《杠杆》中的男主角经侦处处长萧剑破获金融大案,并摧毁跨国洗钱犯罪集团,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是忠诚,在与高智商犯罪分子博弈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新时代人民警察的智勇双全与艰难不易,剧中的多个经侦警察代表了现实中许多公安英雄模范典型的不同特质。该剧播出的时间节点也是为了向“5·15”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献礼。 金融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财产安全乃至国家的经济安全,其现实意义应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杠杆》中的经侦警察,时刻保持对金融安全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并为人民和国家防范金融风险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这个角度看,该剧也是一部普及金融安全专业知识的文艺作品。 从电视剧《杠杆》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了解到: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为了保持对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严打高压态势,连续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专项行动,破获一大批重大案件,集中摧毁了一批重大跨区域犯罪网络。尤其是剧中展现出新时代警察打击金融犯罪的先进理念与工作方法,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部生动深刻的优秀影视作品。 优秀的影视文化艺术作品在涉外法治文化交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观看电视剧《杠杆》后,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海外中心总监栾姗博士表示,中国警察一直保卫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守护着超大体量的涉外经济活动,执法水平、办案经验、纪律品质都是世界一流的,早就需要这样一部生动、高质量的作品来客观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中国的“警察故事”。导演刘光和编剧管彦杰皆为人民警察,又是本剧最重要的主创人员,齐心协力为政法现实题材影视作品推动中国涉外法治文化的现实经验的对外传播做出了努力与尝试。 电视剧《杠杆》着力在文艺思想上做加法、在商业噱头上做减法、在国际传播上做乘法、在思维定式上做除法,使中国政法现实题材影视剧精起来、实起来、亮起来、新起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