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文化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举精神之旗实现公安影视文化再飞跃
· 艺术之光,源于现实深处
· 每一个路口 都是青春燃烧的焰火

举精神之旗实现公安影视文化再飞跃

( 2022-06-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 慧东 园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影视行业飞速发展,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格局逐步形成。公安影视剧也萌发了新的生机,《破冰行动》等一大批公安题材影视剧,劲吹新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新时代的风貌,引领新时代的风气,并以故事精彩、制作精良、表演到位,备受观众和网友们的喜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文艺形式塑造了公安战士在刑侦、缉毒、安全、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光辉形象。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公安题材的影视作品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新飞跃,必须坚持以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为主责主业,在平衡真实性、故事性与社会性之间完美结合上寻求突破。
  在观众需求的故事性与涉案剧的真实性中找平衡 喜闻乐见
  只有赢得人民认可,公安影视作品才会枝叶茂盛。公安影视剧从早期的《征服》《天不藏奸》《永不瞑目》,到近几年的《橙红年代》《破冰行动》《猎狐》《三叉戟》等作品出炉,这批作品通过犯罪悬疑的叙事构造,探索转型时期社会与人性的复杂层面,将商业类型与艺术探索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极具陌生化的审美体验,让观众耳目一新。它们不仅拓展了影视剧现实题材表达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提供了现实+悬疑相结合的类型模式。观众从公安影视剧中寻找“刺激点”“反转”的戏剧性,同时也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共鸣。
  今年的网络剧《猎罪图鉴》于3月收官,但热度持续良久,网友催拍第二季的声音不绝于耳,仅“到底有没有第二季”这一话题,就多次登上抖音、微博热搜。《猎罪图鉴》的成功,就在于“画像师”“双男主”新颖的人物设定,且符合现实需求;案件选材上,符合当下热门新鲜的社会焦点,容易让观众找到参与点;拍摄剧情节奏紧凑,让观众在体验感观刺激下,引发思考。
  去年的热播剧《三叉戟》,是由陈建斌、董勇、郝平领衔主演的公安题材刑侦剧。在这个小鲜肉、流量明星为主导的时代,《三叉戟》显得更为非主流,选择了“保温杯里泡枸杞”这个本应该变“油腻”的年龄层作为故事主角进行切入。而这一点也恰恰是这部剧的亮点,接地气的台词,接地气的表演,甚至接地气的人物造型,每一点都在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这件事上做足了文章,将曾经叱咤警界的“四大名捕”组合到牺牲一名战友后的“三叉戟”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演绎着别样的夕阳红。
  当今公安影视剧,既要观照当下现实,传达民生温度,又要反映时代热点痛点,既要真实呈现火热生动的公安工作,也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公安影视剧就是要在观众需求的故事性与真实性中寻求平衡,才能被观众喜闻乐见、深受喜爱。
  在普法警示作用与避免暴露作案手段中找平衡 彰显价值
  只有远离铜臭,扶正抑邪,公安影视作品才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涉案题材曾在荧屏遍地开花,例如现在还能吟唱《便衣警察》的“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片尾曲,然而后来因公安影视剧的剧本跟风、走偏等问题,一些影视剧粗制滥造、格调庸俗,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一度淡出卫视黄金档,中间沉寂了几十年,直到2015年才逐渐重回大众视野。
  近年来,公安影视作品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公安民警形象,讴歌了人民警察无私奉献的英雄本色和崇高人格,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这些作品展现了警察与人民的感情,在鼓舞警民士气、凝聚警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还是有部分影视作品制作水准良莠不齐,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不恰当地暴露社会阴暗面,给观众造成警匪勾结的错觉;片面强调真实,将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暴露无遗;热衷渲染暴力场面;过细展示犯罪过程,在客观上造成了诱发犯罪方面的负面效应等。
  公安影视剧基础在“案”,但关键在“人”。基于案件发生的基底,把创作方向瞄准在叙事节奏上、在人物刻画生动上、在精神内核凸显上,让观众在惊心动魄的破案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探寻真相现场,切实感受人性善恶,深思社会矛盾,这才是公安影视人应该做的。
  电视剧《燃烧》导演陈育新认为,以前的刑侦剧主要展现犯罪过程,侧重于猎奇性,但我认为人性的刻画是重点,“因为要刻画人性,在叙事手法上会比较严谨,但是在观众的观感上进入状态会缓慢一些,但我觉得刑侦剧最大的魅力就是描述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下面,那些人们走向犯罪的过程”。
  《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曾直言,“涉案剧面对的是所有观众,包括老人、孩子、年轻人,这是创作者需要考虑的。血腥和暴力就一定代表收视率吗?不见得,还是要看你的故事说得好不好,而不是靠这些来寻求刺激”。傅东育透露,其实在拍摄《破冰行动》的时候,有一部分更惨烈、更血腥的镜头,最后并未在剧集里呈现,现在看起来没有损失什么。“‘黄赌毒’这种事情,大多数普通百姓是不大接触的,涉案剧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现,是善意还是恶意,是批判还是寻求刺激?尺度问题不是我的困惑,我的困惑是面对涉案剧这个类型,如何在专业性、类型化上面做得更好。”
  如何在把握普法警示作用与避免暴露作案手段中找到平衡,彰显时代价值,两位导演给出了答案。
  在题材多样性多元化与目标宗旨统一性中找平衡 不失本心
  只有志存高远、植根生活,公安影视作品才能够一枝独秀。去年的《重生》《猎狐》《扫黑风暴》《谁是凶手》等作品陆续开播;今年初,《重生之门》《猎罪图鉴》《开端》等作品继续发力。值得一提的是,公安影视剧在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在探索着题材类型的边界,于探案、悬疑的内核之外,增加了女性话题、科幻虚拟、家庭伦理、律政等极具张力的元素。多样性、多元化的趋势,在公安影视剧处处开花结果。
  例如:电视剧《冷案》,该剧讲述了缉毒刑警罗英玮在围剿行动中目睹男友因公牺牲后,为调查“蓝魔”贩毒集团真相申请调至档案室,并带领蔡文心、夏洛阳、冯壹三名女警员成立“冷案小组”,寻觅真凶的故事。该剧是较为少见的女性视角刑侦剧的发展,体现出刑侦剧在不断摒弃传统性别歧视心理,打造刑侦剧中新的两性关系,同样也在消除观众审美疲劳和去除剧集的脸谱化中,对女性走到大众面前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看到公安影视剧纷繁多样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公安影视剧不仅要解决“可看性”的问题,还要思考“必看性”。公安影视剧始终姓“党”,它不能丢弃初心,理应体现在普法宣传、震慑犯罪以及讴歌英雄的意义,要承担起达到给人鼓劲提气的作用。
  剧作者在影视创作中,对作恶者的人性开掘的限度在哪里?在人物关系处理中有无违背公序良俗?在阴暗复杂的人性与欲望中,如何表达积极的、光明的力量?在善与恶之间较量时,最终剧情走向是正向还是反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公安影视剧所必须面临的问题,需要非常谨慎的处理。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认为,“将剧集创作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对权与法、情与理、善与恶等问题进行思考,公安题材电视剧才能够具备强烈的时代感和情感冲击力”。
  深刻把握好公安影视案件戏剧性与还原真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刻画人物细节、调节影片节奏、把握尺度上下功夫,将公安工作、法治建设、人民警察精神潜移默化地内化于民众之中,避免落入套路化、脸谱化,创作出思想性与艺术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优秀作品,实现公安影视剧的再次腾飞。
   (作者单位:全国公安文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