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文化
|
|
□ 张升祥 “老板,来碗豆花饭。” “要得,马上就来。” 老板一手拿着海碗,一手从门口的大锅里舀了两勺豆花,带着汤水,然后送到食客桌上,调料自理。 豆花饭应该算是配得上“重庆特色”了吧,虽然远没有重庆火锅、重庆小面那样的名气,但在本地人内心,三者是可以相提并论的,都是过了一段时间内心就有念想的那种,更甚者,不少人把豆花饭视为早餐必备,当然,这不是说豆花饭只适合早上食用,对想吃这口的或图简单应付的人来说,午餐来碗豆花饭也是“安逸惨了”,因为价钱实惠,味道巴适,简单方便。晚饭很少人会吃豆花饭,因为时间一长,豆花也就不新鲜了,商家自然也是懂得这个的,一般只储备食用到中午的量。 外地人一开始是吃不惯豆花饭的,因为它比豆腐脑老,又比一般的豆腐嫩,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软固体豆腐,加上一碗豆水,对外地人来说就是“地方饮食文化差异”了。外地人第一次吃豆花饭都会觉得它除了本身的豆腥味外,实在太淡,虽然是蘸着调料,但就着米饭,入口还是太淡,这与重口味的重庆风格显然不搭啊。其实不然,一碗豆花饭好吃与否,全靠两点,一是豆花的品质,二则是调味料的调配。外地人大都不像本地的老手,调的一手好料。调料大概十多种,除了一般的盐味精等,还有炸黄豆、碎花生、榨菜丁、糊辣壳、油辣子等,哪些先放哪些后放,一种放多少,甚至最后淋热油的方式,都会对成品的味道有影响。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模仿着本地人加调料,但最后的味道总是差那么一点,所以就只能怪罪豆花饭太淡了。当然,本地人只会觉得好笑,毕竟调料自理,全凭喜好。外地人在此住久了后,也渐渐深谙其道,进而对豆花饭黑转路人,路人转粉。 豆花饭考究的除了做调料外,还有一个夹豆花,第一次吃的人要么夹不出碗,要么刚夹出碗就掉在桌上浪费了,要么两块完整的豆花硬是夹成稀碎,这都是不得要领的结果。夹取豆花的时候不能太小,否则容易碎,手腕力度适中,整体向上,筷子两端趋于相交但要分开一定距离,然后一口气夹到调料碟里左右上下翻身,让调料能够渗透入味,而后直接入嘴或是夹到饭碗里就米饭一起扒进嘴,回味十足。 按照本地人的习惯吃法,豆花吃完了必定是要喝几口豆水乃至喝完的,一来中和一下调料里的辣椒,二来豆水清热下火,实乃上好饮品。吃完喝完,酣畅淋漓,身心舒适,心生感恩,下回再来。 豆花本身淡而无奇,搭配各色调料后却直触味蕾,百味绽放,回味无穷,犹如这淡水生活,碰到百色人,遇到万难事,方可尝尽人间酸甜苦辣。 豆花饭简单方便,价格实惠,深受本地百姓喜爱。我想,一碗豆花饭看似粗糙,却凝结了这座城市人们共同的喜好,其背后不仅是一座城市的韵味,更是一座城市在地理的限制与历史的淘汰中所积淀下的文化习俗,在万千复制的城市里,正是那些不上高雅之台的街边食物,保留和唤醒了一代又一代人对自己生活之地的一片热爱,至于外来与迁徙,也正是这些食物扮演了最好的媒介,以其包容一步一步化排斥为理解,最终容纳,扩散,创造。 食物,让人类相遇。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
|
|
豆花饭
|
|
|
|
( 2022-05-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
|
□ 张升祥 “老板,来碗豆花饭。” “要得,马上就来。” 老板一手拿着海碗,一手从门口的大锅里舀了两勺豆花,带着汤水,然后送到食客桌上,调料自理。 豆花饭应该算是配得上“重庆特色”了吧,虽然远没有重庆火锅、重庆小面那样的名气,但在本地人内心,三者是可以相提并论的,都是过了一段时间内心就有念想的那种,更甚者,不少人把豆花饭视为早餐必备,当然,这不是说豆花饭只适合早上食用,对想吃这口的或图简单应付的人来说,午餐来碗豆花饭也是“安逸惨了”,因为价钱实惠,味道巴适,简单方便。晚饭很少人会吃豆花饭,因为时间一长,豆花也就不新鲜了,商家自然也是懂得这个的,一般只储备食用到中午的量。 外地人一开始是吃不惯豆花饭的,因为它比豆腐脑老,又比一般的豆腐嫩,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软固体豆腐,加上一碗豆水,对外地人来说就是“地方饮食文化差异”了。外地人第一次吃豆花饭都会觉得它除了本身的豆腥味外,实在太淡,虽然是蘸着调料,但就着米饭,入口还是太淡,这与重口味的重庆风格显然不搭啊。其实不然,一碗豆花饭好吃与否,全靠两点,一是豆花的品质,二则是调味料的调配。外地人大都不像本地的老手,调的一手好料。调料大概十多种,除了一般的盐味精等,还有炸黄豆、碎花生、榨菜丁、糊辣壳、油辣子等,哪些先放哪些后放,一种放多少,甚至最后淋热油的方式,都会对成品的味道有影响。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模仿着本地人加调料,但最后的味道总是差那么一点,所以就只能怪罪豆花饭太淡了。当然,本地人只会觉得好笑,毕竟调料自理,全凭喜好。外地人在此住久了后,也渐渐深谙其道,进而对豆花饭黑转路人,路人转粉。 豆花饭考究的除了做调料外,还有一个夹豆花,第一次吃的人要么夹不出碗,要么刚夹出碗就掉在桌上浪费了,要么两块完整的豆花硬是夹成稀碎,这都是不得要领的结果。夹取豆花的时候不能太小,否则容易碎,手腕力度适中,整体向上,筷子两端趋于相交但要分开一定距离,然后一口气夹到调料碟里左右上下翻身,让调料能够渗透入味,而后直接入嘴或是夹到饭碗里就米饭一起扒进嘴,回味十足。 按照本地人的习惯吃法,豆花吃完了必定是要喝几口豆水乃至喝完的,一来中和一下调料里的辣椒,二来豆水清热下火,实乃上好饮品。吃完喝完,酣畅淋漓,身心舒适,心生感恩,下回再来。 豆花本身淡而无奇,搭配各色调料后却直触味蕾,百味绽放,回味无穷,犹如这淡水生活,碰到百色人,遇到万难事,方可尝尽人间酸甜苦辣。 豆花饭简单方便,价格实惠,深受本地百姓喜爱。我想,一碗豆花饭看似粗糙,却凝结了这座城市人们共同的喜好,其背后不仅是一座城市的韵味,更是一座城市在地理的限制与历史的淘汰中所积淀下的文化习俗,在万千复制的城市里,正是那些不上高雅之台的街边食物,保留和唤醒了一代又一代人对自己生活之地的一片热爱,至于外来与迁徙,也正是这些食物扮演了最好的媒介,以其包容一步一步化排斥为理解,最终容纳,扩散,创造。 食物,让人类相遇。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