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9 3/9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打击民营企业职务侵占犯罪 助企业净化内部环境
· 河北检察打击整治养老诈骗
· “法院+工会”诉调对接追回两亿薪酬
· 钟祥法院“组合拳”快审快结破产清算案件
· 图片新闻
· 罗昌平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暨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一审宣判
· 昔日红色热土 今朝绿色家园

昔日红色热土 今朝绿色家园
山西太行革命老区“红绿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 2022-05-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马  超 王志堂
□ 本报通讯员 苏玲玲
  
  远处是一大片刚刚被机器翻过的土地,厚腾腾的,看起来特别松软。三三两两农人或戴草帽或裹头巾,正在田间锄草。他们边干活边嘻嘻哈哈聊着,笑声清澈恣肆。
  田外是一排排民居,有气派小别墅,还有崭新的大宅院。村子里,植树的、修路的、编草毯的、拉建材的,还有三五成群的游客,好不热闹。
  民居后,是一座座刀劈斧削过的山,山上郁郁葱葱,鸟儿飞翔其中,美不胜收。
  正是人间四月天。太行山深处的七亘村一派生机。
  “很多村都空了,瞧咱这村多热闹,其他村的人都羡慕哩!”71岁的董巧鱼戴着老花镜和顶针,坐在小院繁茂的迎春树下,边纳鞋垫边对记者说道。
  “谁说不是?这都是托党的福啊!若不是‘红绿融合’,哪有咱现在的好光景?”一旁的老伴乐得胡子根根翘。
归巢
  七亘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地处太行山晋冀两省接壤处,四面环山,重峦叠嶂,呈“龙虎”环抱之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指挥下,在此三日内连续两次伏击日军,创造了我国现代军事史上同一地点“重叠待伏”的著名战例。“七亘大捷”更是被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时光荏苒。虽然硝烟早已散去,但村中烈士阁、将军窑、军民井、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师部庄、七七一团部、秦基伟住所、伏击日寇主战场等一处处红色革命遗迹,犹如一颗颗耀眼的红色宝石,散落其间。
  “哎!可惜多少年来,我们七亘人却守着‘聚宝盆’讨饭吃!”想起七亘的“前世今生”,村民们一声叹息。
  8年前,七亘村党支部以软弱涣散闻名。
  村集体负债累累,村貌灰眉土眼,村风每况愈下,村民精神萎靡,整个村子死气沉沉,以至连村民外出办事,都羞于承认自己是七亘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014年,在平定县“雏雁回巢”工程召唤下,在外打拼多年的七亘人董新河和董桃红毅然返乡,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绘图
  “咱村除了广阔土地,便是红色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让村子美起来、富起来,实现乡村振兴?”
  七亘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广泛走访,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了“一章”(村民自治章程)“二单”(权力清单和流程清单)“三规范”(规范干部、党员和村民行为)。
  同时,他们定期召开乡贤参事会和民意代表会,认真听取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等的意见建议,努力消除噪声,变“杂音”为“和音”。
  就这样,通过集思广益,一幅集合群众智慧的乡村振兴蓝图被绘制出来——
  依托“七亘大捷主战场”这一独有红色遗址,大兴旅游产业,让七亘名声响起来;发挥山大沟深地广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播撒“绿色希望”,打造采摘观光一体化高效农业,让七亘环境美起来、七亘村民富起来!
  说了算,定了干。村两委成员以身作则,冲锋在前:自家亲戚想揽工程?不行,宁可得罪人,也得按规章制度来!工程没钱?垫资先干!
  辛苦打拼的钱贡献出来了、孩子的彩礼钱垫进来了、自个儿卖车钱也支援进来了……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村民潜伏的“红色基因”被激活,一个个争先恐后出钱出人,拼命干。
  内力聚起来,外力还得引进来。经过招商引资,社会各方力量也参与进来。
  七亘村慢慢“红”了:七亘大捷纪念碑、七亘大捷烈士公墓园、七亘大捷纪事碑……一处处红色遗迹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挖掘,七亘村名声日渐响亮,先后荣获“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等一系列称号。
  七亘村也渐渐“绿”了:投资500余万元的山西春味连翘制茶基地在七亘安家落户;370亩南山采摘园突破了一般采摘园只有“秋实”的局限,实现了四季节进园,均可尽享采摘之乐。
回流
  “红绿融合”的七亘村,逐渐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往年游客一年高达10万人次,今年受疫情影响,尽管不接旅游团队,但自驾游的仍然不少。”如今已是东回镇党委副书记、七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董新河介绍说,游客们逛景点、忆峥嵘、摘樱桃、进丛林、访农户、尝美食,个个不亦乐乎。
  一拨拨游客的到来,使得七亘村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村里闲人没了——壮年劳力在工地上干活,妇女们在采摘园、连翘基地干活,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在忙着缝手工艺品。“鞋垫一副20元、布老虎小的30元,足不出户,便都卖完了!”
  农副产品成了“抢手货”——过去不起眼的黑豆、黄豆、倭瓜、南瓜、红薯、干萝卜片、干葫芦片、干豆角被游客顺手捎走了。
  外出村民回流了——董贵平回村搞起建筑、董千牛回村开起农家乐、董缠平等十五六个村民先后回村修起了小别墅。
  68岁的董金明,明明是后沟人,只因祖籍在七亘,便迁回七亘开始二次创业,建桃园,种连翘。
  致富后的他作出一个惊人举动:斥资20多万元,买下村口4间老屋、一处破落小院,并花四五万元,将其修葺一新。
  “游客越来越多,俺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较2014年翻了一番还多。现在俺村人外出说话办事腰杆直了、底气足了,别人看俺村人的眼神也大不一样了。”董金明边修剪桃树边开心地对记者说道。
  “大不一样了?那就好!”听见董金明的话,一旁的董新河笑了。
  从董金明家出来已临近傍晚,忙碌一天的董新河顾不上休息,又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头扎进办公室,研究起七亘准备实施的六大重点配套工程实施方案。
  “去年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山西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我们要借此东风,实施一系列工程,为老区七亘的发展与振兴注入更加强大的动能!”面对新机遇,七亘人更加信心满满。
  夕阳下,村头的两行大字也愈加醒目——只有拼出来的幸福,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