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9 1/9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江苏能动检察妥处“鹦鹉案”
· 《创建示范活动管理办法(试行)》
· 充分发扬民主 扎实推进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
· 严惩破坏市场秩序行为
· 深入宣传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
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沿着法治轨道走深走实
· 加强政治引领增强治理统揽力
· 图片新闻
· 同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 政府部门现场检查对偷梁换柱行为视而不见
· 用行动描摹“三能”铁军群英像

天津宁河:
加强政治引领增强治理统揽力

( 2022-04-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张驰 董凡超

  近年来,天津市宁河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域创建为契机,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切实增强社会治理统揽力。
抓好思想引领坚定治理方向
  通过发动全区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聊天,让群众敞开心扉说亮话、讲掏心窝子的话,把过去不想说、不敢说的都“掏”了出来,把过去反复讲却无人听、无人管的话又“唠”了出来……近年来,宁河区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脚印万家”活动,解决群众身边实事难事1.7万件。
  “这些看似是琐碎小事,实则是带有普遍性的难事、大事,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整改。调研期间,各级党员干部累计收集各类问题1373个,即知即改421个,其余的都已形成任务清单,明确整改完成时限。”宁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脚印万家”活动正是宁河区积极把思想学习成果转化为共建共治成效的一个缩影。
  经过相关活动的深入推进,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实现了转变。党员干部自觉把脚印踩在田间地头,自愿把屁股坐在马扎、炕沿上,心比心、手拉手,群众不拿干部当“外人”,干部把群众当“亲人”。同时,各级党员干部与群众共商村事,既着眼解决身边的琐碎事、烦心事,更着眼推动乡村振兴谋划良策,重点围绕农村治弱、治乱、治愚、治安、治脏、治贫等建言献策,切实把调研过程变成理论宣讲、政策解读、集中智慧、完善举措过程,点燃了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的激情。
抓好组织引领保障治理落实
  宁河区落实天津市委统一部署,将“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列为“一号改革创新工程”,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建立健全矛盾问题排查化解、基层治理应急处置、综合执法联合查处、服务群众快速响应、重点工作“最后一公里”落实机制,赋予街道对区职能部门“吹哨”调度权、考核评价权、人事建议权,确保党的领导“一根钢钎插到底”。
  与此同时,通过建强区、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机制、考核三个抓手;注重发挥政治、组织、工作优势,统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力量资源,构筑社会治理同心圆;将市域社会治理纳入政治巡察,健全考评机制,压实主体责任,重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治安、交通、存车、房本、物业等领域问题。
抓好制度引领厚植治理根本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开展以来,宁河区将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文件细化、量化,督导落实,通过扎实推进,去年该区33项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位居全市第一。
  在经验集成方面,宁河区发挥区级统揽作用,注重将基层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上升为具体制度,指导面上工作。试点以来,已制定重点地区整治、“十安联创”“四失五类”人员服务管理等文件,初步建立具有宁河特色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实现社会治理事事有人管、管到位,96.2%的村(社区)实现矛盾不上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