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黄洁 徐伟伦
收案6275件,结案3881件,累计标的额2193亿元,一批有规则示范意义的案件审结宣判;一批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落地见效;初步构建起金融法治协同平台……自2021年3月18日挂牌,北京金融法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于周年之际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北京金融法院院长蔡慧永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北京金融法院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审判高地与探索建设国家级金融法治协同平台为主线,不断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保障首都现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的开局起步。 强专业打造金融审判特色 2021年3月,新修订的证券法正式实施不久,蓝石资产与兴业银行等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就起诉到北京金融法院。这起案件不仅是北京金融法院的“1号”案件,也是全国首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该案主审法官丁宇翔告诉记者,这起案件涉及多重嵌套法律关系的分解和认定,直接关系到广受关注的证券发行中介机构的责任形态和责任边界问题。 审理类似这样的首案、难案,几乎成为北京金融法院法官的日常。 “标的额大、法律关系复杂是我院受理案件的显著特点,且部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关系密切,可能直接影响金融领域行政执法标准,甚至关系到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和国家金融战略的实施。”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薛峰说,正因如此,北京金融法院努力探索完善前后端重大敏感案件会商机制,搭建规则智库平台,通过不断创新审判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更加符合金融审判规律的审判体系。 去年6月25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院校的知名教授和业内专家26人,受聘为北京金融法院顾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一年来,为疑难复杂案件提供咨询意见的专家已达143人次。与此同时,北京金融法院出台保险类案件判点说理库、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指引等多项办案指南,成立域外金融法治研究小组,开展涉外金融法律适用专题研究等,促进金融纠纷公正高效审理。 据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李艳红介绍,北京金融法院建院以来,对照市委、上级法院关于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要求,梳理确定了首批26项具体任务,一年来已全部督办落实到位。除推行代表人诉讼机制外,还优化了行政非诉案件办理程序,助力健全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体制机制;构建起“全类型高效率保全,助力非诉机制挺在前面”的执行工作机制,全年累计申请保全金额达1031亿元,有效增加了债权实现的保障。 广协同推进金融法治创新 2021年6月17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6家金融行业协会人士齐聚北京金融法院,分别与该院签订合作备忘录,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在推动形成金融法治合力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记者了解到,一年间,北京金融法院推进金融法治协同建设的步伐不断加速,除金融行业协会外,还广泛对接“一行两会一局”等金融监管部门、中国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及各知名高等院校,目前已与3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走进北京金融法院,“金融法治协同”的发展足迹随处可见。专门设立的“金融法治协同创新中心”,是该院对外开展数据协同、政策协同、资源协同、智力协同的重要平台。而诉服大厅内的各类专业调解室,则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调解组织引入其中,成为全国首家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 去年4月,某资产管理公司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状告某网络科技公司,索要贷款本金及利息高达2.2亿元。超出市场预期的是,这样一起巨额标的案件,仅用时不到一个月即被北京金融法院成功化解,被认为是北京法院破解大标的民商事案件调解难题的示范样本。 “破局者”,正是“一站式”金融多元解纷机制。 “建院伊始,我们就根据金融民商事案件特点,依托与金融各行业协会之间合作协议,不断优化与行业调解组织的诉调对接流程。”北京金融法院立案庭负责人陈广辉告诉记者,该院先后出台《金融案件“多元调解+快审”机制工作规范》《民事司法确认案件审查工作指引(试行)》等多项多元调解配套规范,努力完善行业调解与诉讼有机衔接的一站式解纷格局。截至目前,已有多起案件进入或准备进入多元解纷程序,累计标的额超过6.8亿元。 在这家专门法院,金融氛围随处可见。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金融司法大数据研究中心近日落户北京金融法院,其提示金融风险的预警数据“冒烟指数”颇为抢眼。工作人员说,将“冒烟指数”引入大数据中心,是该院与地方监管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与风险联动预警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数据不仅可以对审判人员进行风险提示,还可将金融司法大数据纳入“冒烟指数”后台的人工智能分析,进一步精准评价企业综合风险的量化等级。 北京金融法院始终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职责使命,找准司法保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李艳红说,按照这一思路,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后,北京金融法院第一时间出台相关司法保障意见。在2021年金融街论坛上,该院通过承办“治理体系与金融安全”及“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两个平行分论坛的法治版块,成功向社会各界传递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法治声音。 聚民需加强金融司法保护 金融司法并不只有“高大上”,在北京金融法院,“让金融司法更加便利人民、贴近人民”是一以贯之的宗旨。 北京金融法院“司法指导中心暨中小投资者、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站”,通过自助服务、一对一咨询、金融司法公益课堂等形式,对金融消费者、中小投资者提供金融法律服务、金融解纷引导、投资者教育等特色司法公益服务,助力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 在乐视网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案件中,2000余名投资者均通过北京金融法院专门研发的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进行登记,最大限度解决了证券类案件中小投资者众多,且人员分布广、诉讼成本高、维权难度大的问题。如今,北京金融法院在诉服大厅内已设置自助立案、金融类案查询等一系列智慧诉服设施,针对“上班族”开办了“午间法庭”“夜间法庭”,一年来服务当事人358人次。 金融参与者在关注自身权益得以保护的同时,更期待金融治理体系能通过个案而得以不断优化。前不久,北京金融法院即针对个案审理期间发现的相关问题,向有关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旨在强化贷款用途审查和贷款需求审核,严格金融机构贷中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建院仅一年的北京金融法院立足金融审判主阵地,延展审判职能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不断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贡献着司法智慧。 蔡慧永说,北京金融法院将牢记职责使命、坚守责任担当,继续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实施,保障首都现代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助推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
|
提高审判专业化水平 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实施
|
北京金融法院一周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
|
|
( 2022-04-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黄洁 徐伟伦
收案6275件,结案3881件,累计标的额2193亿元,一批有规则示范意义的案件审结宣判;一批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落地见效;初步构建起金融法治协同平台……自2021年3月18日挂牌,北京金融法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于周年之际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北京金融法院院长蔡慧永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北京金融法院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审判高地与探索建设国家级金融法治协同平台为主线,不断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保障首都现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的开局起步。 强专业打造金融审判特色 2021年3月,新修订的证券法正式实施不久,蓝石资产与兴业银行等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就起诉到北京金融法院。这起案件不仅是北京金融法院的“1号”案件,也是全国首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该案主审法官丁宇翔告诉记者,这起案件涉及多重嵌套法律关系的分解和认定,直接关系到广受关注的证券发行中介机构的责任形态和责任边界问题。 审理类似这样的首案、难案,几乎成为北京金融法院法官的日常。 “标的额大、法律关系复杂是我院受理案件的显著特点,且部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关系密切,可能直接影响金融领域行政执法标准,甚至关系到国家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和国家金融战略的实施。”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薛峰说,正因如此,北京金融法院努力探索完善前后端重大敏感案件会商机制,搭建规则智库平台,通过不断创新审判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更加符合金融审判规律的审判体系。 去年6月25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院校的知名教授和业内专家26人,受聘为北京金融法院顾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一年来,为疑难复杂案件提供咨询意见的专家已达143人次。与此同时,北京金融法院出台保险类案件判点说理库、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指引等多项办案指南,成立域外金融法治研究小组,开展涉外金融法律适用专题研究等,促进金融纠纷公正高效审理。 据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李艳红介绍,北京金融法院建院以来,对照市委、上级法院关于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要求,梳理确定了首批26项具体任务,一年来已全部督办落实到位。除推行代表人诉讼机制外,还优化了行政非诉案件办理程序,助力健全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体制机制;构建起“全类型高效率保全,助力非诉机制挺在前面”的执行工作机制,全年累计申请保全金额达1031亿元,有效增加了债权实现的保障。 广协同推进金融法治创新 2021年6月17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6家金融行业协会人士齐聚北京金融法院,分别与该院签订合作备忘录,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在推动形成金融法治合力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记者了解到,一年间,北京金融法院推进金融法治协同建设的步伐不断加速,除金融行业协会外,还广泛对接“一行两会一局”等金融监管部门、中国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及各知名高等院校,目前已与3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走进北京金融法院,“金融法治协同”的发展足迹随处可见。专门设立的“金融法治协同创新中心”,是该院对外开展数据协同、政策协同、资源协同、智力协同的重要平台。而诉服大厅内的各类专业调解室,则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调解组织引入其中,成为全国首家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 去年4月,某资产管理公司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状告某网络科技公司,索要贷款本金及利息高达2.2亿元。超出市场预期的是,这样一起巨额标的案件,仅用时不到一个月即被北京金融法院成功化解,被认为是北京法院破解大标的民商事案件调解难题的示范样本。 “破局者”,正是“一站式”金融多元解纷机制。 “建院伊始,我们就根据金融民商事案件特点,依托与金融各行业协会之间合作协议,不断优化与行业调解组织的诉调对接流程。”北京金融法院立案庭负责人陈广辉告诉记者,该院先后出台《金融案件“多元调解+快审”机制工作规范》《民事司法确认案件审查工作指引(试行)》等多项多元调解配套规范,努力完善行业调解与诉讼有机衔接的一站式解纷格局。截至目前,已有多起案件进入或准备进入多元解纷程序,累计标的额超过6.8亿元。 在这家专门法院,金融氛围随处可见。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金融司法大数据研究中心近日落户北京金融法院,其提示金融风险的预警数据“冒烟指数”颇为抢眼。工作人员说,将“冒烟指数”引入大数据中心,是该院与地方监管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与风险联动预警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数据不仅可以对审判人员进行风险提示,还可将金融司法大数据纳入“冒烟指数”后台的人工智能分析,进一步精准评价企业综合风险的量化等级。 北京金融法院始终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职责使命,找准司法保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李艳红说,按照这一思路,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后,北京金融法院第一时间出台相关司法保障意见。在2021年金融街论坛上,该院通过承办“治理体系与金融安全”及“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两个平行分论坛的法治版块,成功向社会各界传递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法治声音。 聚民需加强金融司法保护 金融司法并不只有“高大上”,在北京金融法院,“让金融司法更加便利人民、贴近人民”是一以贯之的宗旨。 北京金融法院“司法指导中心暨中小投资者、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站”,通过自助服务、一对一咨询、金融司法公益课堂等形式,对金融消费者、中小投资者提供金融法律服务、金融解纷引导、投资者教育等特色司法公益服务,助力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 在乐视网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案件中,2000余名投资者均通过北京金融法院专门研发的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进行登记,最大限度解决了证券类案件中小投资者众多,且人员分布广、诉讼成本高、维权难度大的问题。如今,北京金融法院在诉服大厅内已设置自助立案、金融类案查询等一系列智慧诉服设施,针对“上班族”开办了“午间法庭”“夜间法庭”,一年来服务当事人358人次。 金融参与者在关注自身权益得以保护的同时,更期待金融治理体系能通过个案而得以不断优化。前不久,北京金融法院即针对个案审理期间发现的相关问题,向有关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旨在强化贷款用途审查和贷款需求审核,严格金融机构贷中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建院仅一年的北京金融法院立足金融审判主阵地,延展审判职能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不断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贡献着司法智慧。 蔡慧永说,北京金融法院将牢记职责使命、坚守责任担当,继续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实施,保障首都现代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助推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