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蔡岩红 “枫桥经验”孵化中心、“6点工作法”、“十二字法则”……记者近日从青岛海关了解到,该关因地制宜,两级联动,统筹谋划,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的工作理念,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核心要义,探索创新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打造海关行政执法纠纷“终点站”新样板。 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我们就出口了点危险品,你们凭啥这样折腾?”1月12日,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办案区内,一位当事人正情绪激动地质疑海关对其出口危险品未按规定报检案件的处理。 “您先别急,我来解释一下相关法律法规。”为避免矛盾激化,黄岛海关法制科副科长张鹏一边安抚一边将该代理人引导至“枫桥经验”工作室,耐心向这位当事人系统深入地讲解了有关危险品的法律规定。听完张鹏的解释,当事人情绪平复了许多,但对处罚金额还是有点不服气。“那您清楚危险货物一旦引发安全事故会有多严重吗?危险品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可不能用货物数量和价值来衡量啊!”张鹏“以案释法”,讲解了几起近年来因危险化学品引发的海运事故。 当事人听完张鹏耐心、细致地解释后,又提出另一个问题,“我们的货物在港口各种费用太高了,能不能请海关同志加快一下案件办理速度?我们全力配合!”“这个请您放心,我们会对涉危案件第一时间办理!”张鹏笑着答复。随后,当事人一拿到处罚决定书就立即到银行交了罚款,未出现任何争议。海关将当事人涉嫌无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违法行为通报应急管理部门后,当事人也积极主动配合了应急管理部门的调查处置工作。 记者了解到,黄岛海关将“枫桥经验”工作室建在纠纷多发的负责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案件审核以及海关“简快案件”办理工作的执法一线,办案过程秉承“我多说一点,企业清楚点”“我多做一点,企业少跑点”“态度好一点,关系融洽点”的原则,综合运用“法理情”,将执法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2021年,黄岛海关共办理各类案件800余起,无一引发信访、投诉或复议诉讼,充分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良好统一。有当事人还专门向黄岛海关“枫桥经验”工作室致感谢信,并赠送“秉公办案守国门 高效执法显真情”锦旗。 德法相伴定分止争 近日,青岛海关所属济宁海关发现辖区一公司在货物进口时申报的商品税号有误,企业应该补缴税款近5万元,但该公司不服海关的归类意见,拒绝补缴。 济宁海关法治工作室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指派工作室的公职律师郭臣参与调处,经过两个小时的沟通,郭臣耐心专业地向企业讲明了“法理”、讲清了“事理”、讲透了“道理”、讲通了“情理”,该公司最终认可了海关的归类意见,主动补足了税款。 “一开始我们真是不理解,但是海关关员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解,现在终于心服口服了。”公司负责报关事务的王经理说。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仁者爱人,定分止争’,我们在纠纷调解工作中秉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以法服人、以情动人,可以有效避免和化解许多矛盾。”济宁海关法治工作室负责人说。 济宁海关汲取儒家文化精髓,认真学习“枫桥经验”,打造“仁者爱人”法治工作室,总结摸索出“倾听民意、规范执法、跟踪回访”十二字法则,在预防和化解矛盾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及时听取企业诉求,济宁海关领导亲自带队到各个县市区宣讲海关政策,召开企业座谈会,现场解决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每周四还举办关长接待日,2021年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6个,有效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是济宁海关有效防范执法纠纷的另一举措。该关深入开展“大培训、大自查、大规范”和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全面梳理本关12个执法岗位的执法依据、执法流程、执法文书,不断增强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能力,获评青岛海关首批“法治建设示范单位”。该关还对外勤作业实行执法回访制度,对有矛盾苗头的实行跟踪解决问效制度,真正让企业感觉到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避免了矛盾扩大和上交。 预防调处双管齐下 青岛海关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青岛海关“枫桥经验”孵化中心,以“聚在中心”为基础、“联在一线”为纽带、“和在民心”为目的,指导鼓励隶属海关积极探索“枫桥经验”典型做法,通过“1+N”模式立体化打造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新网格。 “我们在青岛海关‘枫桥经验’孵化中心的指导下,结合基层实际,打造‘邮递百事通’执法服务团队,总结提炼凝民心、稳民基、解民情、护民利、集民智、聚民力‘六民工作法’。”烟台海关驻邮局办事处主任孔晓燕介绍说,2021年该关邮递渠道有效化解行政争议19起。 青岛海关“枫桥经验”孵化中心还将“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双管齐下筑牢执法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根基。 “‘当下治’,即抓好涉法疑难解决、多元纠纷化解、专职队伍培养三个关键点。”青岛海关法规处处长张术杰介绍说,2021年,青岛海关依托法治专家和业务骨干成立涉法疑难问题解决小组,共解答和协助处置执法疑难问题367个;将信访、政府信息公开、投诉举报处置等纳入法治轨道,进行前置法治审核29次;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充分利用听证、和解、调解、书面审查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审结的3起行政复议全部得到实质性化解;选优配强调解人才队伍,其中7人同时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和心理咨询证书,通过集中授课、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了调解队伍实战能力。 “长久立”是指抓好完善制度规范、创建“法治青关”、精准智慧普法三个方面。青岛海关创设岗位操作手册,动态调整涵盖14个执法领域84个岗位的规范性文件、制度、作业指导书和业务文件等,充分发挥防范执法风险的法治保障作用;开展“法治青关”示范创建活动,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一线关员依法执法、合理执法、规范执法的意识和水平;秉持“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开展“点菜式”“靶向式”“全媒体”普法,构建良好的内外部执法环境。 针对下一步青岛海关法治建设方面的设想,张术杰告诉记者,将综合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及时妥善解决执法纠纷,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
发现在早 防范在先 处置在小
|
青岛海关建设行政执法纠纷“终点站”新样板
|
|
|
|
( 2022-03-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蔡岩红 “枫桥经验”孵化中心、“6点工作法”、“十二字法则”……记者近日从青岛海关了解到,该关因地制宜,两级联动,统筹谋划,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的工作理念,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核心要义,探索创新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打造海关行政执法纠纷“终点站”新样板。 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我们就出口了点危险品,你们凭啥这样折腾?”1月12日,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办案区内,一位当事人正情绪激动地质疑海关对其出口危险品未按规定报检案件的处理。 “您先别急,我来解释一下相关法律法规。”为避免矛盾激化,黄岛海关法制科副科长张鹏一边安抚一边将该代理人引导至“枫桥经验”工作室,耐心向这位当事人系统深入地讲解了有关危险品的法律规定。听完张鹏的解释,当事人情绪平复了许多,但对处罚金额还是有点不服气。“那您清楚危险货物一旦引发安全事故会有多严重吗?危险品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可不能用货物数量和价值来衡量啊!”张鹏“以案释法”,讲解了几起近年来因危险化学品引发的海运事故。 当事人听完张鹏耐心、细致地解释后,又提出另一个问题,“我们的货物在港口各种费用太高了,能不能请海关同志加快一下案件办理速度?我们全力配合!”“这个请您放心,我们会对涉危案件第一时间办理!”张鹏笑着答复。随后,当事人一拿到处罚决定书就立即到银行交了罚款,未出现任何争议。海关将当事人涉嫌无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违法行为通报应急管理部门后,当事人也积极主动配合了应急管理部门的调查处置工作。 记者了解到,黄岛海关将“枫桥经验”工作室建在纠纷多发的负责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案件审核以及海关“简快案件”办理工作的执法一线,办案过程秉承“我多说一点,企业清楚点”“我多做一点,企业少跑点”“态度好一点,关系融洽点”的原则,综合运用“法理情”,将执法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2021年,黄岛海关共办理各类案件800余起,无一引发信访、投诉或复议诉讼,充分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良好统一。有当事人还专门向黄岛海关“枫桥经验”工作室致感谢信,并赠送“秉公办案守国门 高效执法显真情”锦旗。 德法相伴定分止争 近日,青岛海关所属济宁海关发现辖区一公司在货物进口时申报的商品税号有误,企业应该补缴税款近5万元,但该公司不服海关的归类意见,拒绝补缴。 济宁海关法治工作室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指派工作室的公职律师郭臣参与调处,经过两个小时的沟通,郭臣耐心专业地向企业讲明了“法理”、讲清了“事理”、讲透了“道理”、讲通了“情理”,该公司最终认可了海关的归类意见,主动补足了税款。 “一开始我们真是不理解,但是海关关员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解,现在终于心服口服了。”公司负责报关事务的王经理说。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仁者爱人,定分止争’,我们在纠纷调解工作中秉持‘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以法服人、以情动人,可以有效避免和化解许多矛盾。”济宁海关法治工作室负责人说。 济宁海关汲取儒家文化精髓,认真学习“枫桥经验”,打造“仁者爱人”法治工作室,总结摸索出“倾听民意、规范执法、跟踪回访”十二字法则,在预防和化解矛盾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及时听取企业诉求,济宁海关领导亲自带队到各个县市区宣讲海关政策,召开企业座谈会,现场解决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每周四还举办关长接待日,2021年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6个,有效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是济宁海关有效防范执法纠纷的另一举措。该关深入开展“大培训、大自查、大规范”和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全面梳理本关12个执法岗位的执法依据、执法流程、执法文书,不断增强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能力,获评青岛海关首批“法治建设示范单位”。该关还对外勤作业实行执法回访制度,对有矛盾苗头的实行跟踪解决问效制度,真正让企业感觉到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避免了矛盾扩大和上交。 预防调处双管齐下 青岛海关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青岛海关“枫桥经验”孵化中心,以“聚在中心”为基础、“联在一线”为纽带、“和在民心”为目的,指导鼓励隶属海关积极探索“枫桥经验”典型做法,通过“1+N”模式立体化打造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新网格。 “我们在青岛海关‘枫桥经验’孵化中心的指导下,结合基层实际,打造‘邮递百事通’执法服务团队,总结提炼凝民心、稳民基、解民情、护民利、集民智、聚民力‘六民工作法’。”烟台海关驻邮局办事处主任孔晓燕介绍说,2021年该关邮递渠道有效化解行政争议19起。 青岛海关“枫桥经验”孵化中心还将“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双管齐下筑牢执法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根基。 “‘当下治’,即抓好涉法疑难解决、多元纠纷化解、专职队伍培养三个关键点。”青岛海关法规处处长张术杰介绍说,2021年,青岛海关依托法治专家和业务骨干成立涉法疑难问题解决小组,共解答和协助处置执法疑难问题367个;将信访、政府信息公开、投诉举报处置等纳入法治轨道,进行前置法治审核29次;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充分利用听证、和解、调解、书面审查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审结的3起行政复议全部得到实质性化解;选优配强调解人才队伍,其中7人同时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和心理咨询证书,通过集中授课、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了调解队伍实战能力。 “长久立”是指抓好完善制度规范、创建“法治青关”、精准智慧普法三个方面。青岛海关创设岗位操作手册,动态调整涵盖14个执法领域84个岗位的规范性文件、制度、作业指导书和业务文件等,充分发挥防范执法风险的法治保障作用;开展“法治青关”示范创建活动,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一线关员依法执法、合理执法、规范执法的意识和水平;秉持“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开展“点菜式”“靶向式”“全媒体”普法,构建良好的内外部执法环境。 针对下一步青岛海关法治建设方面的设想,张术杰告诉记者,将综合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及时妥善解决执法纠纷,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