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调研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推进检校合作研究 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 以法治保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运用系统思维提升基层审判能力
· 捍卫“两个确立”勇担政法神圣使命

运用系统思维提升基层审判能力

( 2022-03-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顾全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每一项司法举措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法院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和改革方法,履行好四责协同。结合基层法院职能定位,笔者认为,当前应抓住四条主线,系统集成推进十二项改革机制,完善审判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提升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符合基层特色定位的司法品牌。
  一、细化完善审判监督管理三项机制,确保院庭长依法有效行使审判监督管理权,牵住司法责任制落实的“牛鼻子”
  当前,基层法院面临独任制案件占比高、执行案件风险较大等情况,加上“干预”和“监督”案件边界的不够明晰,一定程度上导致院庭长难以有效行使审判监督管理权。同时,各级法院对监管内容、标准和要求的理解与掌握不尽相同。因此,需要系统集成重点案件的发现、管控和评估机制,确保院庭长敢履职、能履职、履好职。为此,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探索建立“四类案件”识别监管机制,细化专业法官会议制度,使之成为院庭长行使审判监督和管理权的主要平台和抓手。
  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组建司法责任评查督导委员会,落实本院司法责任的评查。通过专业法官会议、考评督导委员会、审委会分层实施“四类案件”审判质效的智力支持,有利于形成监管合力,传承审判经验。
  完善审判质效及司法责任讲评例会制度,建立考核、通报、分析、反馈、整改闭环机制,把管理效能转化为审判质效的实际提升,确保在审判监督管理、重大决策推进落实方面能够统一思想、同频共振。
  二、细化明确司法责任留痕评查三项标准,确保责任履行标准化、可视化、能奖惩,防止司法责任制“空转”
  完善全流程网上办案标准,逐步实现办案和办公“一网通办”基础上的“一网统管”。全力推动案件立审执工作流程及节点信息“全程留痕”,以任职回避、“四类案件”为重点,围绕“立案排期”“案件报结”“执行终本”等关键节点,研究建立智能“防火墙”预警拦截机制,实现监督管理可视化,并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移。
  制定司法责任制评定办法,建立定责、明责、履责、考责、追责的程序和标准。嘉定法院探索将信访投诉、巡查督察等外部线索,与改判发回案件质量分析、案件评查等内部监督进行线索整合,系统导入司法责任制日常评查机制,按照“四种形态”,分类明确五类16种不同的责任处理方式。通过考评督导委员会、审委会、党组三层组织传导责任压力,与事前事中“一网统管”系统集成,形成重点案件和审执风险管控、评估、追责机制闭环。
  修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考核结果与奖惩及审判资源配置联动机制。按照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审判绩效指标、司法责任评查结果、党组测评三大考核权重板块。加大考核结果激励力度,赋予部门负责人更多决定权和建议权,动态调整和均衡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负荷和人案配比。
  三、统筹实施队伍和审判资源优化配置三项规划,确保审判权运行“责权利对应”“人案事匹配”,夯实司法责任制落实的组织基础
  人员分类管理和内设机构改革对基层法院的考验,往往体现为对“关键少数”和队伍日常管理缺乏抓手、人案矛盾、内外部评价有落差、干警思想不稳定等问题。然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必须将“人案事”“责权利”统筹规划,提升审判队伍管理和资源配置的科学化水平。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四责协同,应当将党建与队建相结合,强化日常管理。研究制定专职党务干部管理办法,充实支部党建、廉政监督力量,赋予其参与审判督查的职责,为更好落实“一岗双责”及审判监管职责提供抓手等。
  明确政治考察导向和标准,加快落实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专业人才库,研究落实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发展规划;加快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加大先进英模典型人物和审判业务领军人物的培养力度,打造团结健康的法院文化氛围等。
  按照“繁案精审”“简案快审”“普案标审”的基本思路,优化“人案事匹配”“立审执衔接”的司法资源配置体系。加大案件繁简分流与集约化管理力度,加强诉调速裁团队和专业化审判、执行团队力量;打造“诉讼服务中心”“审判管理中心”“执行指挥中心”的院级指挥协调机制,理顺立审执衔接配合,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减少程序空转、加大执行攻坚能力,确保大要案处理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
  四、结合区位特色抓住服务大局三个重点,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打造符合区域特色定位的司法品牌
  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不应局限于审判质效指标的良性运转,而应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体现在司法能动和服务大局战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方面。对嘉定法院来说,根据“五大新城”发展规划和数字经济新业态集聚特点,结合长三角司法协作需要,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推进:
  一是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司法职能。结合区域发展目标,提升法庭基础保障水平,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纳入常态化项目化考核,打造司法服务区域发展特色;研究制定特邀调解员激励机制,加强与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打造诉源治理、诉讼服务、多元解纷、服务市情区情大局亮点。
  二是围绕嘉定新城建设规划和发展战略,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民生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研究制定具体司法服务保障意见和措施,对接区域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企业家创新创业等重点需求。设立数字化转型司法研究及审判实践基地,创新互联网专业审判机制,加强对数字化转型发展中新问题的研究和应对。
  三是结合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依法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根据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需要,推动嘉昆太法院司法协作,服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全方位开展重大案事件协调、跨域立案和执行协作、人才交流、智慧法院建设等协作,力争在司法数据共享、立案执行协作、法律适用统一等方面实现目标、标准、机制一体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