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新时代司法更加可感可期
· 心安心暖心无忧 民事民议民受益
· 平安建设需要新思路新办法
· 办好群众身边每一件“小案”

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新时代司法更加可感可期
人民法院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2-02-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积极创新司法服务方式,坚持常态化开展“午间调解”“晚间法庭”“凌晨执行”“假日法庭”等诉讼便民服务,切实解决当事人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图为在晚间法庭上,法官指导当事人办理撤诉手续。 本报通讯员 吉喆 摄
  □ 本报记者 张晨
  
  2022年,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法院将如何在司法层面保障城乡更井然有序、群众更安居乐业?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一系列围绕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部署相继推出,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社会保障等领域案件,件件关乎民生。
  新的一年,人民法院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用好司法政策“小切口”,解决群众关心的“大问题”:
  ——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权益保护力度,维护劳动者公平就业权利。
  ——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依法遏制“借名买房”“法拍房”炒作,加强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加强老年人权益司法保障,探索建立涉老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调解机制,服务新时代老龄工作。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正确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坚持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但不纵容”。
  ——完善司法救助机制,强化与社会救助协同联动,推动完善更加公平的社会救助体系。
  与此同时,立足司法职能,人民法院还将持续推动营造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大局助推高质量发展:
  ——严惩涉税违法犯罪,树立依法纳税正确导向。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产权司法保护制度,强化市场主体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
  ——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帮助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继续服务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破产重整案件审理力度,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因地制宜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实施。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司法保护力度,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则,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
  ——服务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妥善审理涉数据交易、数据市场不正当竞争等案件,完善数据产权、数据隐私等司法保护机制,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司法屏障。
  “小案件”述说“大道理”。新的一年,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将更加可感可期,引导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公共意识、规则意识。
提升审执质效和司法公信力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案件3351.6万件,审结、执结3010.4万件,同比分别上升8.8%和4.9%。
  在过去一年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巩固提升审执质效和司法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指出,要巩固端正司法理念成果,在实践中完善正确理念,用正确理念指导司法实践:
  ——刑事审判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正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做到依法定罪量刑,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尊重量刑建议,确保公正裁判。
  ——民事审判要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平衡利益、定分止争,坚决同“和稀泥”做法说不,立“明规则”、破“潜规则”。
  ——行政审判要增强大局意识,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要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实体公正同程序公正统一起来,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人民法院对审判执行领域一系列顽瘴痼疾进行“靶向治疗”。这次会议对此强调,要切实巩固成果,实现标本兼治。加快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完善网络执行查控、失信联合惩戒等联动机制。深化“一案双查”,常态化开展执行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加强执行权制约监督,落实加强执行监督的意见,深化执行裁决权与实施权分离,强化中级人民法院监管职责,推动“三统一”管理机制向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执行信息化建设,拓展升级系统功能,强化执行节点管理,提升执行流程监管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配合做好强制执行法立法工作,加快起草修订债权执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司法解释,完善执行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善意文明执行,平衡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
  在整治“年底不立案”方面,最高法要求,要巩固整治成果,坚持从政治上看立案登记制,决不允许搞变通限制立案、以调代立、不立不裁、限号立案、增设门槛。
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莫索湾垦区人民法院东阜城人民法庭利用“互联网法庭”平台线上开庭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法官通过电脑和手机实现了与当事人“面对面”隔空对话,有效破解了路途遥远和疫情防控下的空间限制。这是深化应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创新,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形成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在线调解规则、在线运行规则为全球互联网法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实验室,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总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攻关、综合集成试验等问题通过展示交流、互动体验、科研试验一目了然。如今,在多地法院,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应用场景日渐增多,提升了存固证据、在线审判、智能辅助、卷宗管理等方面应用效能和规范程度,为群众诉讼和法官办案提供智能化、一体化、协同化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
  守护云端秩序,在线诉讼需要紧跟时代步伐。
  新一年,最高法要求严格落实在线诉讼规则、在线调解规则和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要求,综合当事人意愿、案件性质特点、信息技术条件等因素,合理准确适用在线审理机制,保障当事人知情权和选择权,更好释放“数字红利”。同时,要确保在线诉讼“降成本不降质量、提效率不减权利”,严格划定技术边界、保障数据安全,防止因技术过度介入影响司法公正和中立。此外,互联网法院建设也将继续深化,以期充分发挥互联网法院在确立规则、完善制度、网络治理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