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社会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拿什么提高民众生育意愿
· 教育部将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
· 促进互联网就业创业开拓就业新形态
· 规范村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事项
· 运用法治手段保障青年发展权益

教育部将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
四大关键词解读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

( 2022-02-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2月8日,教育部在其官网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共涉及6大类35个要点,其中,就近入学全覆盖、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保障教师待遇等成为今年教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一:就近入学
  谈及孩子教育,入学无疑是家长们首先要“闯”的一关。自2014年起,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推动各地形成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
  此次工作要点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出台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导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指导各地完善学校划片政策。
  对此,有家长担心“就近入学”会带动学区房“卷土重来”。
  “家长们的担心指向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公平和均衡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工作要点在谈及落实就近入学全覆盖时,是放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前提下,这意味着实现就近入学全覆盖首先要基于整体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只有减少学校之间的等级分化、差异化,才是真正遏制学区房火热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二:推进“双减”
  “双减”依然是教育部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要点指出,要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扫除盲点、提升水平、维护稳定、强化督导。
  “双减”工作中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依然是“重头戏”。工作要点提出,要着力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指导各地开展常态巡查、坚决关停。同时,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开展专项治理。
  针对日渐火热的非学科类培训,工作要点也提出了要指导各地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抓紧明确主管部门,体现公益属性,实现常态化监管,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的要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注意到“双减”工作要点中有“指导各地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的表述,在他看来,如果仅仅“照搬”可能会带来诸多问题。比如,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如果全面堵住高中生在节假日、双休日的校外培训之路,可能加剧校内“集体补课”或家庭隐性培训等问题。
  储朝晖则对“双减”工作要点略有遗憾,因为重点工作仍以治理培训机构为主,但落实“双减”的核心之一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他认为对此涉及的还不够。
  不过,储朝晖指出,在工作要点中也有多项和“双减”相关联的内容。比如提出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继续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在强化职业教育方面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引导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培育一批优质中职学校。这些工作的稳步推进对“双减”工作都是利好。
关键词三:保障待遇
  在储朝晖看来,“双减”的开展给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保障教师待遇也是“双减”落实的一个关键。
  工作要点在提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低于4%”,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强度的同时,明确新增教育投入要更多用于薄弱环节,更多用于提高教师待遇,要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储朝晖认为,保障教师待遇关键在于要狠抓各地落实情况,要提高各地政府对教育支出的重视程度。
  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省(市、区)发出的提醒函中也明确提出要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列为政府必保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要点同样关注了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问题,提出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关键词四:依法治教
  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样离不开法治护航。
  工作要点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配合做好职业教育法、学前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审议,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推动终身学习法、教育法典化立法研究,继续实施规章建设行动计划。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启了“依法带娃”时代,为更好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工作要点提出要会同相关部门研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指导意见,推动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探索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选修课。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校外培训,工作要点提出要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在熊丙奇看来,这是把监管纳入法治轨道、实行依法治教的重要举措,在立法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尊重各教育阶段发展的现实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