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律服务·说法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居住权依法有保障 安居梦法治来护航
· 微信转账未注用途 无法证明欠薪已付
· 谎称发放游戏福利
未成年人诈骗获刑
· 挪用公款打赏主播
职务侵占获刑罚金
· 发布他人隐私视频
构成侵权道歉赔偿

发布他人隐私视频
构成侵权道歉赔偿

( 2022-01-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律服务·说法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古丽加克热木·买明江

  刘某(男)和王某(女)、张某(女)是朋友关系。2021年3月的一天,王某在刘某的手机上发现了刘某与张某裸聊的视频等隐私资料。
  因不满刘某与张某交往,王某便偷偷将该隐私资料发送到了自己手机上,随后通过网络发送给多人。
  2021年5月,张某被朋友告知网上有其裸聊视频,张某随即报警。
  警方查明,王某向特定人员发送了张某的裸聊视频等隐私资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给予王某5日行政拘留处罚。
  随后,张某以王某侵犯自己的名誉权为由,将其起诉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米东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该案件进行了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法官表示,作为女性,张某有义务注重对自己隐私信息的保护,因此对于本案的发生,其自身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王某私自传播他人隐私信息,侵害了张某的合法权益,应承担相应责任。  在庭前调解中,原告张某要求被告王某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并赔礼道歉。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王某向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张某精神抚慰金5万元。
  经办法官表示,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法官提醒,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人在网上都要谨言慎行,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若因一时泄愤对他人名誉权造成损害,需承担法律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隐私信息自我保护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