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新年的第一场雪,伴着寒潮而来,但丝毫没有影响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刘桥镇彭楼新村“老贾工作室”的温暖氛围。 “先喝口热水,暖暖身子。”调解员贾敬功热情地给两名当事人泡上热茶,招呼大家喝着茶,你一句我一句地把事给说开,不伤和气地把心结解了。两年多来,老贾已经像这样接待群众600余人次,就地化解矛盾200余起。 “老贾工作室”是安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特色品牌之一,也是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的重要卡点。 近年来,安徽省瞄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徽”总目标,高站位、高标准、高规格谋划平安安徽建设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稳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指数和幸福系数。平安安徽建设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 社会治理出实招 “根据工作安排,2022年1月6日上午8:30,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韵声在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人民政府(魏岗镇魏古路)接待群众来访,时间半天。”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去年12月29日,亳州市谯城区政府网站公示的这则消息,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 接待日当天,来访群众络绎不绝。张韵声不仅仔细倾听、认真记录每一名群众诉求,还与当地负责人员现场会商解决方案,确定责任部门和解决时限。一个上午,张韵声没有停歇,接待了31批39名来访群众,用真诚、实在的回应,让群众带着满意而归。 这样的领导接访,在安徽各地正在有序开展。今年1月上旬至3月上旬,安徽省委政法委在全省党委政法委系统部署开展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接访。在做好常态化接访的同时,省委政法委安排所有班子成员分赴各自联系点接访,各市、县(市、区)党委政法委参照省委政法委班子成员接访安排,开展四级联动接访,确保班子成员全员参与。各乡镇(街道)党委政法委员在联动接访期间,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接访。 为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安徽省委政法委要求接访前在信访接待场所张贴接访公示,并在本级或接访地党委政法委“双微”上发布。接访中坚持人员不选择、事项不过滤、时间不限制,确保有访必接、有难必帮。当日来访一般当日接完,来访群众较多时,可由相关业务处室(科室)分别接待。接访后还要注意做好跟踪督办,推动信访事项化解,不能一接了之。 听民声解民忧,才能真正促和谐。安徽省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综合性”“一站式”大调解平台建设,加快“1+4+N”大调解工作格局构建,打造高效便捷的诉调对接平台,实现多种调解方式多管齐下、联动运作。结合地方传统调解文化,还孕育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一杯茶调解法”“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等调解特色品牌,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取得显著成效。去年上半年,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5万件,同比增长14.2%。 治安防控谋新篇 去年上半年,铜陵市铜官区在全省人民群众安全感测评中,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为100%,位列全省113个县区、开发区第一位。而曾几何时,铜官区还面临着警务基础工作不足,巡防警力防控不足,公安、城管、物业、社区联动不足,社会组织、志愿者发动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小区发案率较高,群众意见较大。 这样的“逆袭”是如何做到的呢? 铜官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辅来揭开了谜底说,面对基础工作薄弱的实际,该区探索实施了“3+N”社区群防群治改革,整合社区警务、治安巡防警务、群防群治志愿服务,构建“综治领导+社区警务+巡逻防控+N名志愿者”模式,打造出了基层治安管理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局面。 铜官区选择9个区域试点,从公安分局抽调民辅警,专职在试点区域开展治安巡查,搭档开展社区综合警务工作,同时充实警务辅助人员、专职保安、平安志愿服务群防群治“三支队伍”,在社区民警、巡防民警指导下结伴开展固定区域治安守望,压缩案件发案空间,并着力打造实体化、实战化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平台,强化智能研判预警。试点以来,区域内小区发案下降37.5%,步行街商城区域发案下降70%。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推进平安安徽建设的重要举措。安徽省持续推动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将智慧安防设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工程;强化巡逻防控,落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等“四项机制”,确保快速反应处置;推动开展全省社会治安大排查大整治大防控专项行动,加大对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在一系列“组合拳”的连番出击之下,全省治安局势稳中向好,成效更是数据可见: 2021年,全省刑事案件破案总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刑事拘留数、提请逮捕数、移送起诉数同比分别上升18.1%、23.4%、26.3%、40.1%、24.4%;命案发案数、接报黄赌警情数、毒品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22%、22.8%、38.2%。 风险防控动态化 去年10月,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的“平安指数”成绩单出现了分数下滑,这给全镇上下敲响了“警钟”。 “这还是我们镇第一次跌破90分,主要扣分项是电诈和交通事故。”碧阳镇政法委员胡国忠认真分析了“失分项”,赶紧召集派出所、司法所、村居等负责人研究对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随后该镇的诈骗案件和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对于黄山市各乡镇来说,平安建设工作做得好不好,“平安指数”比一比便知。去年以来,黄山市创立了“平安指数”发布制度,在全省率先创新发布“平安指数”,涵盖政治、社会、公共、经济、网络5大领域118项突出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案事件,对全市105个乡镇、10个重点行业社会治理状况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指数分值高低客观反映属地社会平安状况和平安建设工作成效。 “通过全时段监测重要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风险,实现对社会风险的敏锐感知、及时预警、提前干预、专项治理,加快社会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黄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生说。 在推进平安建设进程中,安徽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也着眼长远,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该省出台《全省政法系统服务保障“双招双引”十条措施》,推动更高质量平安长三角法治长三角建设;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保持了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的凌厉攻势。 “全省政法系统将开展教育整顿与忠诚履职尽责有机结合,在防风险、护稳定、促发展中检验教育整顿成效,广大政法干警素质能力明显增强、工作质效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激发了政法干警干事创业、履职担当的精气神,展现出了政法队伍新气象、新面貌、新作为。”张韵声说。 在去年12月15日召开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安徽省共有3个示范市、7个示范县、5个先进集体、4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受表彰总数位列全国前列。
|
|
江淮大地劲吹“平安风”
|
安徽瞄准更高水平平安建设出新招硬招
|
|
|
( 2022-01-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新年的第一场雪,伴着寒潮而来,但丝毫没有影响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刘桥镇彭楼新村“老贾工作室”的温暖氛围。 “先喝口热水,暖暖身子。”调解员贾敬功热情地给两名当事人泡上热茶,招呼大家喝着茶,你一句我一句地把事给说开,不伤和气地把心结解了。两年多来,老贾已经像这样接待群众600余人次,就地化解矛盾200余起。 “老贾工作室”是安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特色品牌之一,也是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的重要卡点。 近年来,安徽省瞄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徽”总目标,高站位、高标准、高规格谋划平安安徽建设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稳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指数和幸福系数。平安安徽建设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 社会治理出实招 “根据工作安排,2022年1月6日上午8:30,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韵声在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人民政府(魏岗镇魏古路)接待群众来访,时间半天。”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去年12月29日,亳州市谯城区政府网站公示的这则消息,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 接待日当天,来访群众络绎不绝。张韵声不仅仔细倾听、认真记录每一名群众诉求,还与当地负责人员现场会商解决方案,确定责任部门和解决时限。一个上午,张韵声没有停歇,接待了31批39名来访群众,用真诚、实在的回应,让群众带着满意而归。 这样的领导接访,在安徽各地正在有序开展。今年1月上旬至3月上旬,安徽省委政法委在全省党委政法委系统部署开展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接访。在做好常态化接访的同时,省委政法委安排所有班子成员分赴各自联系点接访,各市、县(市、区)党委政法委参照省委政法委班子成员接访安排,开展四级联动接访,确保班子成员全员参与。各乡镇(街道)党委政法委员在联动接访期间,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接访。 为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安徽省委政法委要求接访前在信访接待场所张贴接访公示,并在本级或接访地党委政法委“双微”上发布。接访中坚持人员不选择、事项不过滤、时间不限制,确保有访必接、有难必帮。当日来访一般当日接完,来访群众较多时,可由相关业务处室(科室)分别接待。接访后还要注意做好跟踪督办,推动信访事项化解,不能一接了之。 听民声解民忧,才能真正促和谐。安徽省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综合性”“一站式”大调解平台建设,加快“1+4+N”大调解工作格局构建,打造高效便捷的诉调对接平台,实现多种调解方式多管齐下、联动运作。结合地方传统调解文化,还孕育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一杯茶调解法”“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等调解特色品牌,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取得显著成效。去年上半年,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5万件,同比增长14.2%。 治安防控谋新篇 去年上半年,铜陵市铜官区在全省人民群众安全感测评中,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为100%,位列全省113个县区、开发区第一位。而曾几何时,铜官区还面临着警务基础工作不足,巡防警力防控不足,公安、城管、物业、社区联动不足,社会组织、志愿者发动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小区发案率较高,群众意见较大。 这样的“逆袭”是如何做到的呢? 铜官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辅来揭开了谜底说,面对基础工作薄弱的实际,该区探索实施了“3+N”社区群防群治改革,整合社区警务、治安巡防警务、群防群治志愿服务,构建“综治领导+社区警务+巡逻防控+N名志愿者”模式,打造出了基层治安管理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局面。 铜官区选择9个区域试点,从公安分局抽调民辅警,专职在试点区域开展治安巡查,搭档开展社区综合警务工作,同时充实警务辅助人员、专职保安、平安志愿服务群防群治“三支队伍”,在社区民警、巡防民警指导下结伴开展固定区域治安守望,压缩案件发案空间,并着力打造实体化、实战化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平台,强化智能研判预警。试点以来,区域内小区发案下降37.5%,步行街商城区域发案下降70%。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推进平安安徽建设的重要举措。安徽省持续推动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将智慧安防设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工程;强化巡逻防控,落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等“四项机制”,确保快速反应处置;推动开展全省社会治安大排查大整治大防控专项行动,加大对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在一系列“组合拳”的连番出击之下,全省治安局势稳中向好,成效更是数据可见: 2021年,全省刑事案件破案总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刑事拘留数、提请逮捕数、移送起诉数同比分别上升18.1%、23.4%、26.3%、40.1%、24.4%;命案发案数、接报黄赌警情数、毒品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22%、22.8%、38.2%。 风险防控动态化 去年10月,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的“平安指数”成绩单出现了分数下滑,这给全镇上下敲响了“警钟”。 “这还是我们镇第一次跌破90分,主要扣分项是电诈和交通事故。”碧阳镇政法委员胡国忠认真分析了“失分项”,赶紧召集派出所、司法所、村居等负责人研究对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随后该镇的诈骗案件和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对于黄山市各乡镇来说,平安建设工作做得好不好,“平安指数”比一比便知。去年以来,黄山市创立了“平安指数”发布制度,在全省率先创新发布“平安指数”,涵盖政治、社会、公共、经济、网络5大领域118项突出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案事件,对全市105个乡镇、10个重点行业社会治理状况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指数分值高低客观反映属地社会平安状况和平安建设工作成效。 “通过全时段监测重要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风险,实现对社会风险的敏锐感知、及时预警、提前干预、专项治理,加快社会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黄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生说。 在推进平安建设进程中,安徽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也着眼长远,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该省出台《全省政法系统服务保障“双招双引”十条措施》,推动更高质量平安长三角法治长三角建设;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保持了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的凌厉攻势。 “全省政法系统将开展教育整顿与忠诚履职尽责有机结合,在防风险、护稳定、促发展中检验教育整顿成效,广大政法干警素质能力明显增强、工作质效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激发了政法干警干事创业、履职担当的精气神,展现出了政法队伍新气象、新面貌、新作为。”张韵声说。 在去年12月15日召开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安徽省共有3个示范市、7个示范县、5个先进集体、4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受表彰总数位列全国前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