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史万森
近日,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王嘉宇买了一辆新车,周末便先到车管所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办个临时牌照。去了才发现,车管所周末正常上班,拿到机动车临牌的王嘉宇对车管所的工作赞不绝口。 在推行了365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以来,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车管所已累计为5386家企业和2178名群众办理了车驾管业务,有效解决了“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公安交管部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将改革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全力打造车驾管“放管服”鄂尔多斯样板。 最大限度放权 回应人民期待 吴利平是伊金霍洛旗一家货运公司司机,2021年10月,他到市车管所为其新买的大货车办理上牌业务。不到1小时就拿到了行驶证。同样是给新车上牌,2016年那次,吴利平却用了10个小时。 从10个小时到不足1个小时,缩短的不只是群众办事的时间,更拉近了公安交管部门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 走进市车管所业务大厅,咨询导办台的业务员主动引导,为办事群众提供取号、导办和咨询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井然有序办理各项线下业务,自助服务区、阅读区、饮水区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大力推行‘互联网+车驾管业务’新模式,让老百姓办理业务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真正把服务群众的事办实、办好。”市车管所所长李永升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2018年6月起,市车管所按照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业务下放,先后将机动车注册登记、驾驶人考试等30余项车驾管业务办理权限下放至9个旗区车管所,实现97%的市级业务向基层延伸,真正做到“群众家门口的车管所”。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车管所不断创新“自选动作”,他们构建了一套智慧监管体系,启用窗口智能取号系统,在自治区率先推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监管智能审核系统”,每辆车的审验时长由原来的3至5分钟缩短至10至15秒,审核民警由原来的17人减少至9人,审核数量由原来的日均1600辆提升至3000辆以上。 车管所推行系列“人有我优”特色服务,在业务大厅设置1号窗口、绿色窗口和党员示范窗口等特色服务窗口,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推出N项服务项目,创新推出一窗办、减免办、一证办、自助办、容缺办、就近办“六办”服务,扎实推进“一次办结”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常态长效监管 维护群众利益 过去群众对车驾管业务最大的诟病是什么?就是“黄牛”。他们钻制度空子,规避监管,因此,“放管服”改革必须在松开权力之手的同时攥紧监管的拳头。 2019年以来,市公安交管部门全面净化车管所及机动车登记服务站、机动车安全检测机构周边秩序和车驾管服务环境,打击涉嫌办假证、非法代办等案件27起,依法打击违法违规人员31人,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阳光、透明、便捷的服务。 市公安交管部门一方面强化智能监管约束力,建立集检验监管、考试监管、查验监管、业务监管“四位一体”的车驾管业务音视频存储系统,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程留痕的立体化监管模式;另一方面强化内外监督约束力,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畅通监督投诉渠道,构建“阳光车管所”,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确保车驾管业务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市车管所还坚持问题导向,成立“网上车管所”,上线运行鄂尔多斯市“24小时警局”平台,实现车驾管业务“全天办”;构建全市285家车驾管业务网点信息一体平台,推出“鄂尔多斯智慧车管”便民服务微信小程序,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和项目,推动业务办理由“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 织密服务网络 提升群众满意度 过去,市民到车管所办理业务,像进了菜市场一样嘈杂,“人多事难办”是很多人记忆中市车管所的样子。现在,没有了往日的嘈杂、拥挤,整个大厅环境安静、有序。 “疫情期间,机动车业务网上办理彰显优势,广大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期满换证、遗失补证等业务,审核、出证、邮寄全部在我们这里办理,最多的一天能办理1500多笔业务。”市车管所分管车驾管业务的负责人刘琴梅介绍,2021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各类机动车业务80.34万笔,办理驾驶人业务量1.85万笔。 李永升说,市车管所将简政放权与便民服务紧密结合,创新推出多项便民措施:推进网上学法减分、周末随心检等17个方面40项改革举措;推出23项“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举措,72项简单高频业务向基层延伸,38项业务网上办理,285家社会服务机构实现“就近办、多点办、快捷办”;建成自治区首家机动车驾驶人满分和审验教育培训中心,年均受理网上教育8万人次;创新推出领取驾驶证网红打卡模型,扩大了交通安全宣传覆盖面,提升了驾考人员幸福感。
|
|
将“放管服”改革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
鄂尔多斯交管全力打造车驾管样板
|
|
|
( 2022-01-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史万森
近日,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王嘉宇买了一辆新车,周末便先到车管所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办个临时牌照。去了才发现,车管所周末正常上班,拿到机动车临牌的王嘉宇对车管所的工作赞不绝口。 在推行了365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以来,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车管所已累计为5386家企业和2178名群众办理了车驾管业务,有效解决了“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公安交管部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将改革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全力打造车驾管“放管服”鄂尔多斯样板。 最大限度放权 回应人民期待 吴利平是伊金霍洛旗一家货运公司司机,2021年10月,他到市车管所为其新买的大货车办理上牌业务。不到1小时就拿到了行驶证。同样是给新车上牌,2016年那次,吴利平却用了10个小时。 从10个小时到不足1个小时,缩短的不只是群众办事的时间,更拉近了公安交管部门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 走进市车管所业务大厅,咨询导办台的业务员主动引导,为办事群众提供取号、导办和咨询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井然有序办理各项线下业务,自助服务区、阅读区、饮水区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大力推行‘互联网+车驾管业务’新模式,让老百姓办理业务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真正把服务群众的事办实、办好。”市车管所所长李永升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2018年6月起,市车管所按照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业务下放,先后将机动车注册登记、驾驶人考试等30余项车驾管业务办理权限下放至9个旗区车管所,实现97%的市级业务向基层延伸,真正做到“群众家门口的车管所”。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车管所不断创新“自选动作”,他们构建了一套智慧监管体系,启用窗口智能取号系统,在自治区率先推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监管智能审核系统”,每辆车的审验时长由原来的3至5分钟缩短至10至15秒,审核民警由原来的17人减少至9人,审核数量由原来的日均1600辆提升至3000辆以上。 车管所推行系列“人有我优”特色服务,在业务大厅设置1号窗口、绿色窗口和党员示范窗口等特色服务窗口,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推出N项服务项目,创新推出一窗办、减免办、一证办、自助办、容缺办、就近办“六办”服务,扎实推进“一次办结”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常态长效监管 维护群众利益 过去群众对车驾管业务最大的诟病是什么?就是“黄牛”。他们钻制度空子,规避监管,因此,“放管服”改革必须在松开权力之手的同时攥紧监管的拳头。 2019年以来,市公安交管部门全面净化车管所及机动车登记服务站、机动车安全检测机构周边秩序和车驾管服务环境,打击涉嫌办假证、非法代办等案件27起,依法打击违法违规人员31人,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阳光、透明、便捷的服务。 市公安交管部门一方面强化智能监管约束力,建立集检验监管、考试监管、查验监管、业务监管“四位一体”的车驾管业务音视频存储系统,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程留痕的立体化监管模式;另一方面强化内外监督约束力,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畅通监督投诉渠道,构建“阳光车管所”,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确保车驾管业务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市车管所还坚持问题导向,成立“网上车管所”,上线运行鄂尔多斯市“24小时警局”平台,实现车驾管业务“全天办”;构建全市285家车驾管业务网点信息一体平台,推出“鄂尔多斯智慧车管”便民服务微信小程序,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和项目,推动业务办理由“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 织密服务网络 提升群众满意度 过去,市民到车管所办理业务,像进了菜市场一样嘈杂,“人多事难办”是很多人记忆中市车管所的样子。现在,没有了往日的嘈杂、拥挤,整个大厅环境安静、有序。 “疫情期间,机动车业务网上办理彰显优势,广大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期满换证、遗失补证等业务,审核、出证、邮寄全部在我们这里办理,最多的一天能办理1500多笔业务。”市车管所分管车驾管业务的负责人刘琴梅介绍,2021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各类机动车业务80.34万笔,办理驾驶人业务量1.85万笔。 李永升说,市车管所将简政放权与便民服务紧密结合,创新推出多项便民措施:推进网上学法减分、周末随心检等17个方面40项改革举措;推出23项“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举措,72项简单高频业务向基层延伸,38项业务网上办理,285家社会服务机构实现“就近办、多点办、快捷办”;建成自治区首家机动车驾驶人满分和审验教育培训中心,年均受理网上教育8万人次;创新推出领取驾驶证网红打卡模型,扩大了交通安全宣传覆盖面,提升了驾考人员幸福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