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夏登峻:
登人生理想之峻岭 续西政求实之学风
· 将检察论文写在检察实践的沃土上
· 冬奥之城 未来可期
·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喜剧试图打开所有人的笑神经

夏登峻:
登人生理想之峻岭续西政求实之学风

( 2022-01-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人物简介:
  夏登峻,1926年出生,安徽庐江人,曾任西南政法学院图书馆馆长,一生勤勤恳恳,为党和国家、为人民和西政的法律翻译学术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夏登峻先生年过九旬,仍日日钻研学术,笔耕不辍。他是“精思睿智,穷学术之浩瀚”西政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夏老编著的《英汉法律词典》被《人民日报》称为“中国第一部英汉法律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收入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及我国法律、法律用语最多的中型专业词典,第一版发行6万册,之后多次加印,现已出至第五版,深受学界和业界欢迎。

□ 本报记者  蒋安杰
□ 本报通讯员 杨乔颐
耄耋求新知:秉烛潮人
  95岁的夏登峻老人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晨练,下午如常出门晒太阳。
  他知道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清楚怎样网购、聊天、理财。他从淘宝网买来28种花木,在一个朝阳的大房间里摆放得井井有条,枝丫修剪得疏密有致。他对前来的同学介绍肥料的配比有多讲究,一讲起来就像个小孩子一般滔滔不绝。
  夏老的那顶棒球帽是他专门托朋友帮忙代购的,牛仔面料,露在帽檐外的头发是发光的亮银色,帽檐下的眼睛炯炯有神;他上身一件新潮的墨绿色羽绒服,裤子崭新、干净;虽年已近百,他的脊背并没有很弯曲,甚至比一般的老人更加笔直;他口齿流利,采访中常常夹杂几句标准的英文。
  孔子曾说:“学而不已,阖棺而止。”庄子也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夏老说:“I′m always interested in something new.”即使处在人生的暮年,夏老仍坚持有所为,有所思。“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犹忆山海关:别样童年
  夏登峻的妈妈一共生了8个孩子,因为家贫,他不满6岁就被送到了舅舅家。
  1932年,茫茫大海上,一艘轮船向北驶向山海关。离别时,妈妈紧紧搂住他,把一把铜钱放在他的口袋里,噙着泪水说:“小峻,乖乖,记住在大海上的时候把这些铜钱一个个地扔到大海里,龙王爷会保佑你平安!”小夏登峻立即拉住同行叔叔的手,走到甲板边的栏杆旁,摸出铜钱。叔叔把他抱起来,铜钱一个一个地被他用力地扔到了大海里。
  “舅舅才华横溢,智商高,读书多,笔头快,汉字的书法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夏登峻在回忆录中写道。舅舅曾在美国读大学,英语非常出色。在其教育下,夏登峻6岁开始学习英语,并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语言天赋,出口流利。这为他日后习得法语、尼泊尔语,投身法律翻译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初期,夏登峻又搬去安徽与外婆、表弟、舅妈同住在芜湖市,在长街灯草巷2号读小学。为躲避日军敌机的轰炸,夏登峻随外婆回到她的老家三河镇董家圩子,后又回到了自己位于庐江县白石山镇的老家夏塅村,读了几年私塾。14岁起,夏登峻先后在合肥三河镇的肥南初级中学和安徽省第六临时中学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
“进军大西南”:青年时代
  1947年12月,夏登峻考入了上海震旦大学的法语预备班,当时的震旦大学是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办的一所教会大学,在法语预备班读完一年后,如果成绩合格,则可进入震旦大学开设的法学院、医学院、工学院、牙医学院。震旦大学的学费十分高昂,因此夏登峻学习十分地刻苦努力,以获取在教务长处申请奖学金的资格缴纳求学的费用。在震旦大学的求学期间,夏登峻每天都吃联合国救济总署补贴给大学生的救济餐。
  从震旦大学毕业后,夏登峻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共青团员。经组织推荐,夏登峻进入上海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以下简称“革大”)三部第六班。学习不到半年,他就积极响应“进军大西南,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志愿加入了为刘邓大军培养各类干部做准备的“西南服务团”。他是整个革大三部第六班第一个报名参加“西南服务团”的知识分子。
  “革大学习过程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三野司令员、上海市市长、革大校长陈毅同志所作的6个多小时的报告。他一直强调,要过生死关、金钱关、美女关、名利关、地位关,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忠诚、老实。”夏登峻说。自此,他便将“过五关”“忠诚老实”“改造自己”“革命到底”“无私奉献”等思想观念刻入了骨髓,这些思想观念长期指导着他的工作生活。
  此后,夏登峻先后在公安、国安、统战、外交部门和汽车研究机构工作,其间因护送当时的尼泊尔总理经藏回国还自学了尼泊尔语。1961年,夏登峻被调入西南政法学院(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在外文班担任法语教师,从此扎根西政。多年来,他一贯秉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先一行、创一行的工作精神,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索引即正义:馆长岁月
  1988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一间巨大的会议室里,黑压压地坐满了近2000名学者,他们肤色不同,服装风格各异,其中有来自日、加、菲、澳等国的法律专家,还有一位中国的学者——夏登峻,他的身份是西南政法学院图书馆馆长。
  会议的名称是“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会议”。作为馆长,夏登峻多次受邀赴会,并于198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图书馆开设学习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和美国法律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很快就掌握了国际法律图书管理的最新动态、法学期刊索引的前沿方法,为提高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图书索引管理能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经过系统的学习,夏登峻很快就熟悉了美国的二级主题分类索引方法,自1987年起开始为《外国法律期刊索引》(IFLP)做中国法学期刊中重要文章的索引工作,回国时被正式聘为该刊的中国索引员。IFLP是由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主持编辑的一种国际性法律期刊索引,其收集了71个国家、近500种重要法学期刊、国际法年鉴和法学论文集的信息,以英、法、意、德、西语及汉语拼音等多种语言用三级主题编辑而成;除主题检索外,还可通过国家、地区或作者姓名检索。该刊系统地总结了大量实用的检索技巧,指导读者了解美国法律文献检索的基本内容,高效地运用各种法律文献解决法律问题,也给网络时代的读者提供了具有相当参考性的经验和方法。
  在夏登峻开始为《外国法律期刊索引》做重要文章的索引工作之前,该刊只收录了我国《法学研究》一种法律期刊;通过夏登峻的不懈努力,后又收录了《现代法学》《中国法学》《法学评论》《法学论丛》《国际法年刊》五大期刊(《法学研究》已收录)。夏登峻说:“为了让他们把文章的来源从中华民国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差不多花费了我半年的功夫。”
  凭借丰富的法律知识储备、过硬的学习能力和超强的沟通能力,夏登峻先生发掘了法学期刊索引的巨大能量,提高了中国法学刊物在国际法律刊物上的影响力,促进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法律知识交流。
编舟四十年:字典生涯
  编著词典是一件十分耗费心血、需要耐心的工作,夏登峻为编著好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收录涵盖多门法学学科知识的英语法律词条以及英美法律书刊中常用到的拉丁语、法语词条,首先要大量阅读所有的外国法律期刊;其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选出在法律研究中常用的、必须掌握的词条;最后还要准确无误地将常用词条翻译成中文,有条不紊地归入不同的法律门类。1986年,夏登峻编著的《英汉法律词典》正式出版发行。关于这本词典在学界和业界的地位与价值,我们能从《人民日报》对其“中国第一部英汉法律字典”的评价中窥得一二。《英汉法律词典》首次出版就发行了6万册,之后多次加印,一时各大法学院纷纷前去出版社预订。30多年后,这本词典已经出到了第五版。
  《英汉法律词典》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收入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及我国法律、法律用语最多的中型专业词典,包括法理、法史、宪法、行政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各个子学科的英语词条,英美法律书刊中常用的拉丁语、法语词条,共计4万余条,另有常见缩略语近3000条、西方主要国家的法院组织系统表作为附录。它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法制建设的方针指引下,为满足广大法律、经济、外事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翻译英语法律书刊的迫切需要编写、出版的,深受学界和业界欢迎。夏登峻先生一直自谦:“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英汉法律词典》的编著修订工作。”
  为打造出完美的法律翻译著作,夏登峻择一事终一生,抱着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度过了几十年近乎青灯黄卷的生活。在《英汉法律词典》出版后的35年间,夏登峻不断接受广大读者和同行的宝贵建议,不断修订、完善词典中的内容,确保其实用性、专业性、科学性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如今《英汉法律词典》出至第五版,夏登峻先生说他已无精力像以前那样夜夜编著、增订至半夜,但他又说:“活着为人民服务一辈子,死后我的‘产品’仍能继续为人民服务!这是我的最后愿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