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邓君 □ 本报通讯员 刘洪群 吕青萍 “瑶老”是排瑶人民对管理瑶寨内外各项事务的老人的尊称。如今,瑶寨中德高望重、热心为民、具有较高威信的“瑶老”们,更是化身“和事佬”,非但分文不取还“一碗水端平”,跋山涉水走家入户调解审理山林土地和水利纠纷、人身伤害等案件。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司法局局长唐小洪介绍,自2014年起,连南县71个村(居)委共聘任173名有威望、了解民情、语言相通、为人公道、热爱调解工作的专职“瑶老”人民调解员。自此,“瑶老”人民调解员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法律工作者。 经过多年的调解工作实践,这些“瑶老”调解员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参与社会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瑶老”人民调解组织成立至今,共受理民事纠纷5311件,调解成功5257件,没有因调解不及时而引发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情况。 进村入户解纠纷 10月中旬,位于粤西北部山区的连县秋风起天微凉,47岁的涡水镇“瑶老”调解员唐志强冒雨赶往六联村冲店小组调解纠纷。 2018年6月至今,唐志强担任涡水镇专职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133宗,调解案件9宗,达成协议6宗,帮助政府确定山林权属5宗。 六联村冲店小组邓海斌的6亩山林被维修中的水电站冲毁,要求水电站按每亩150棵树计,每棵树补偿120元;被冲毁的山地每亩补偿7200元,共计151200元。而水电站则认为每亩只有100多棵树,不值这么多钱,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唐志强翻山越岭前往纠纷现场调解,经多次调解,双方达成和解,邓海斌获得105000元补偿。 “很满意,省了很多麻烦事。”邓海斌说,如果打官司,要跑50多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县法院,很误工,耗不起。 涡水镇位于连南县境中部,是以林业为主的排瑶聚居地,近半人口外出打工或者到县城陪孩子读书,剩下的常住人口只有4000余人。镇辖6个村委会,各村委会之间都是几十公里以上的山路,离镇政府最近的六联村也有30多公里山路。 唐志强说,涡水镇的矛盾纠纷多以林地、耕地相关纠纷为主,占了全部矛盾纠纷的70%以上,有的纠纷现场要翻几座大山才能到达,一趟来回,白昼变黑夜。作为新一代的“瑶老”调解员,唐志强对个别没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案件感到遗憾,说自己还要磨练,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和积累调解经验。 家喻户晓众人信 “如果没有盘六斤从中调解,我和叔叔见面如仇人,不会打招呼的。”57岁的瑶胞唐顶一说,今年1月,唐顶一的爷爷在大麦山镇新寨村的祖屋因拆迁获得297000元的补偿,唐顶一的叔叔拿到补偿款后独占了,叔侄因此产生纠纷。 1月26日,唐顶一来到盘六斤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调解员盘六斤召集唐顶一、其叔以及与此纠纷相关的村民小组长等6人一起参与调解。 唐顶一的叔叔认为,伯父去世后留下9岁的女儿唐路妹,一直是自己抚养长大直至出嫁,而他的哥哥(唐顶一的父亲)没有抚养过唐路妹,自己尽心尽责,所以伯父的家产都该归自己。经过近4个小时的艰难调解,唐顶一和叔叔达成和解,唐顶一分得9万元的拆迁补偿款。。 唐顶一说,春节期间他又到叔叔家里一起喝酒了,现在叔侄俩和好如初。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大麦山镇人口两万多,绝大部分是排瑶,还有少部分是过山瑶。66岁的“瑶老”盘六斤在镇里家喻户晓,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去现场调解纠纷。 71岁的瑶胞唐马道是大麦山镇新寨村的五保户,因新农村建设,家门前10米左右的烂泥路可免费加宽铺水泥,但涉及两户邻居的土地权属而引发纠纷,导致整个村每家的道路都铺好了,只剩他一家没铺。他找盘六斤到现场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盘六斤调解纠纷能摆事实讲道理,大家都信任他。”唐马道说。 盘六斤2006年成为连南县的第一批基层人民调解员,2020年6月成立了盘六斤调解工作室,15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378宗,去年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及时解纷促和谐 在连南县,有些经过“瑶老”调解的矛盾纠纷案件不用签调解协议书,双方凭口头协议就达成和解并认真执行。 金坑村村民房永和因砍伐林木搞不清界线而与房二哥产生山林纠纷。多年以前,他们的父辈有各自的山林地,后来迁移到紧靠县城的金坑村,生活设施和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多年过去,当年父辈种下的林木已长成材,房永和凭着自己模糊的边界印象进行林木砍伐。房二哥认为房永和砍过了界,导致自家林木也被砍伐,双方产生矛盾纠纷。 得知此事的金坑村金坑组调解员房六哥,找到金坑村调解主任房三哥,两人一起参与调解。房三哥说,纠纷现场去了3趟,每次都要徒步翻山越岭。第一次到现场,房永和坚持认为自己没有砍伐过界;第二次找了村里熟悉山林地界的老人到现场确认;第三次到现场用斧头砍边界的树桩做划界记号,将界线明晰,避免将来再生纠纷。房永和说,明确了界线,自己砍过界的林木有38棵,按调解达成的口头协议,以每棵50元计,共补偿房二哥1900元,双方都对调解结果感到满意。 金坑村2019年底成功创建为连南首个美丽乡村生态村,现在成了旅游网红打卡地。已成为新一代“瑶老”调解员的房三哥说,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让村民享有和谐温馨的环境,对促进农村建设和生态旅游至关重要。他今年已调解矛盾纠纷19宗,其中达成调解口头协议9宗,签订调解协议书7宗。
|
|
“瑶老”跋山涉水化身“和事佬”
|
|
|
|
( 2021-11-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邓君 □ 本报通讯员 刘洪群 吕青萍 “瑶老”是排瑶人民对管理瑶寨内外各项事务的老人的尊称。如今,瑶寨中德高望重、热心为民、具有较高威信的“瑶老”们,更是化身“和事佬”,非但分文不取还“一碗水端平”,跋山涉水走家入户调解审理山林土地和水利纠纷、人身伤害等案件。 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司法局局长唐小洪介绍,自2014年起,连南县71个村(居)委共聘任173名有威望、了解民情、语言相通、为人公道、热爱调解工作的专职“瑶老”人民调解员。自此,“瑶老”人民调解员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法律工作者。 经过多年的调解工作实践,这些“瑶老”调解员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参与社会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瑶老”人民调解组织成立至今,共受理民事纠纷5311件,调解成功5257件,没有因调解不及时而引发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情况。 进村入户解纠纷 10月中旬,位于粤西北部山区的连县秋风起天微凉,47岁的涡水镇“瑶老”调解员唐志强冒雨赶往六联村冲店小组调解纠纷。 2018年6月至今,唐志强担任涡水镇专职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133宗,调解案件9宗,达成协议6宗,帮助政府确定山林权属5宗。 六联村冲店小组邓海斌的6亩山林被维修中的水电站冲毁,要求水电站按每亩150棵树计,每棵树补偿120元;被冲毁的山地每亩补偿7200元,共计151200元。而水电站则认为每亩只有100多棵树,不值这么多钱,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唐志强翻山越岭前往纠纷现场调解,经多次调解,双方达成和解,邓海斌获得105000元补偿。 “很满意,省了很多麻烦事。”邓海斌说,如果打官司,要跑50多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县法院,很误工,耗不起。 涡水镇位于连南县境中部,是以林业为主的排瑶聚居地,近半人口外出打工或者到县城陪孩子读书,剩下的常住人口只有4000余人。镇辖6个村委会,各村委会之间都是几十公里以上的山路,离镇政府最近的六联村也有30多公里山路。 唐志强说,涡水镇的矛盾纠纷多以林地、耕地相关纠纷为主,占了全部矛盾纠纷的70%以上,有的纠纷现场要翻几座大山才能到达,一趟来回,白昼变黑夜。作为新一代的“瑶老”调解员,唐志强对个别没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案件感到遗憾,说自己还要磨练,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和积累调解经验。 家喻户晓众人信 “如果没有盘六斤从中调解,我和叔叔见面如仇人,不会打招呼的。”57岁的瑶胞唐顶一说,今年1月,唐顶一的爷爷在大麦山镇新寨村的祖屋因拆迁获得297000元的补偿,唐顶一的叔叔拿到补偿款后独占了,叔侄因此产生纠纷。 1月26日,唐顶一来到盘六斤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调解员盘六斤召集唐顶一、其叔以及与此纠纷相关的村民小组长等6人一起参与调解。 唐顶一的叔叔认为,伯父去世后留下9岁的女儿唐路妹,一直是自己抚养长大直至出嫁,而他的哥哥(唐顶一的父亲)没有抚养过唐路妹,自己尽心尽责,所以伯父的家产都该归自己。经过近4个小时的艰难调解,唐顶一和叔叔达成和解,唐顶一分得9万元的拆迁补偿款。。 唐顶一说,春节期间他又到叔叔家里一起喝酒了,现在叔侄俩和好如初。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大麦山镇人口两万多,绝大部分是排瑶,还有少部分是过山瑶。66岁的“瑶老”盘六斤在镇里家喻户晓,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去现场调解纠纷。 71岁的瑶胞唐马道是大麦山镇新寨村的五保户,因新农村建设,家门前10米左右的烂泥路可免费加宽铺水泥,但涉及两户邻居的土地权属而引发纠纷,导致整个村每家的道路都铺好了,只剩他一家没铺。他找盘六斤到现场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盘六斤调解纠纷能摆事实讲道理,大家都信任他。”唐马道说。 盘六斤2006年成为连南县的第一批基层人民调解员,2020年6月成立了盘六斤调解工作室,15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378宗,去年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及时解纷促和谐 在连南县,有些经过“瑶老”调解的矛盾纠纷案件不用签调解协议书,双方凭口头协议就达成和解并认真执行。 金坑村村民房永和因砍伐林木搞不清界线而与房二哥产生山林纠纷。多年以前,他们的父辈有各自的山林地,后来迁移到紧靠县城的金坑村,生活设施和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多年过去,当年父辈种下的林木已长成材,房永和凭着自己模糊的边界印象进行林木砍伐。房二哥认为房永和砍过了界,导致自家林木也被砍伐,双方产生矛盾纠纷。 得知此事的金坑村金坑组调解员房六哥,找到金坑村调解主任房三哥,两人一起参与调解。房三哥说,纠纷现场去了3趟,每次都要徒步翻山越岭。第一次到现场,房永和坚持认为自己没有砍伐过界;第二次找了村里熟悉山林地界的老人到现场确认;第三次到现场用斧头砍边界的树桩做划界记号,将界线明晰,避免将来再生纠纷。房永和说,明确了界线,自己砍过界的林木有38棵,按调解达成的口头协议,以每棵50元计,共补偿房二哥1900元,双方都对调解结果感到满意。 金坑村2019年底成功创建为连南首个美丽乡村生态村,现在成了旅游网红打卡地。已成为新一代“瑶老”调解员的房三哥说,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让村民享有和谐温馨的环境,对促进农村建设和生态旅游至关重要。他今年已调解矛盾纠纷19宗,其中达成调解口头协议9宗,签订调解协议书7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