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 标 □ 本报通讯员 李 颖 向光旭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民族自治州,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结合民族地区区域特点、民族特征,突出“三个聚焦”精准发力,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能力。 聚焦党建引领 “不管是路灯坏了,还是其他问题,一条微信向社区反映,一两个工作日就能处理好,省时又省力。”说起社区工作,凤凰县南华社区居民王大姐十分满意。 近年来,凤凰县在社区开展的社区“吹哨”、“三个”报到,共计完成困难群众救助、文明交通劝导等任务800余件,开展活动3000多次,对接率达95.4%。“推进‘社区吹哨、三个报到’工作举措,调动了部门(单位)、党员干部、广大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推动治理力量实现下沉、聚力。”湘西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袁新天说。 湘西州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治理新模式。全州10.3万余名农村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与94.7%的农户建立互助小组,有效激活农村治理主体力量,形成党员主联、群众互助、党群共治的基层治理局面。 聚焦基层基础 实践证明,只要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攻克不了的难关。 2021年7月30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古丈县默戎镇墨戎苗寨被列为中风险地区。“疫情来势汹汹,单靠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有限力量是无法完成防控工作的。必须整合基层各方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才能渡过难关。”古丈县默戎镇龙鼻嘴村支部书记石远军表示。 默戎镇党委书记张铮介绍,疫情发生之初,一支由平均年龄21岁的高中生、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组建的青年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入户排查、卡点值守、宣传引导、档案整理等工作,受到父老乡亲交口称赞。 在党建引领下,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充分联系服务群众,通过商家联盟、退役军人、青年志愿者等民间群体力量,形成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全员参与的强大合力,筑牢了社区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各类基层自治力量,有效弥补了基层社区防疫力量薄弱的缺点,为城乡社区提升群众自治能力,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方向。 聚焦区域特点 “自从有了‘屋场会’,村民一旦有问题,就会聚在村部旁的屋场会敞开说,把问题摆到桌面上。”红坪村支部书记石伟说。“三治融合”,把基层治理的权力真正交给人民群众。 吉首市己略乡红坪村原来是个落后的纯苗族聚居村,环境“脏乱差”,民风彪悍。村里一开会就成了村民对村干部的批评会。自从一些“压箱底”的矛盾化解后,根据村民的提议,村里建起了体育场、农家书屋,村容村貌大为改变。时任红坪村党支部书记的石清奇见到记者自豪地说:“村里现在要调解的纠纷几乎没有。” 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离不开健全有效的社会治理法治保障。 “我们将坚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喳西泰’(土家语‘好’的意思)、‘玛汝’(苗语‘好’的意思)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用法治守护好保靖的那山、那水、那人、那事。”时任保靖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杨兵说。 保靖县少数民族人口占83.7%,其中土家族占59.1%,苗族占24%。相对于日常善用汉话交流的土家族,很多在大山深处的苗族群众依然使用苗语作为交流语言。“‘苗语办案专班’是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办案的具体体现,拉近了与苗族群众的距离,便于沟通、宣传。”保靖县葫芦村党支部书记龙承秀说起检察院的苗语办案专班竖起大拇指。将法治宣传与社会治理、平安创建结合起来,通过以案释法、日常宣传等,既普及法律知识,又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法治建设和平安创建积极性。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湘西州,“土葬”这一“特有”的丧葬文化流传至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丧葬”习俗乱象丛生,厚葬薄养、恶意攀比等现象严重,“办理丧事渐渐成了村民的负担”。泸溪县都岐村党支部书记向启明说。近年来,湘西州积极推进殡葬改革,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殡葬新风,积极引导村民改变传统殡葬方式,紧紧抓住“村规民约”这个关键,不断推动自治和德治建设。 湘西州正以州域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牵引,大力实施治理效能提升行动,一体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湘西、法治湘西、和谐湘西建设,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路子。
|
|
湘西“三个聚焦”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能力
|
|
|
|
( 2021-11-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 标 □ 本报通讯员 李 颖 向光旭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民族自治州,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结合民族地区区域特点、民族特征,突出“三个聚焦”精准发力,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能力。 聚焦党建引领 “不管是路灯坏了,还是其他问题,一条微信向社区反映,一两个工作日就能处理好,省时又省力。”说起社区工作,凤凰县南华社区居民王大姐十分满意。 近年来,凤凰县在社区开展的社区“吹哨”、“三个”报到,共计完成困难群众救助、文明交通劝导等任务800余件,开展活动3000多次,对接率达95.4%。“推进‘社区吹哨、三个报到’工作举措,调动了部门(单位)、党员干部、广大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推动治理力量实现下沉、聚力。”湘西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袁新天说。 湘西州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治理新模式。全州10.3万余名农村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与94.7%的农户建立互助小组,有效激活农村治理主体力量,形成党员主联、群众互助、党群共治的基层治理局面。 聚焦基层基础 实践证明,只要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攻克不了的难关。 2021年7月30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古丈县默戎镇墨戎苗寨被列为中风险地区。“疫情来势汹汹,单靠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有限力量是无法完成防控工作的。必须整合基层各方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才能渡过难关。”古丈县默戎镇龙鼻嘴村支部书记石远军表示。 默戎镇党委书记张铮介绍,疫情发生之初,一支由平均年龄21岁的高中生、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组建的青年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入户排查、卡点值守、宣传引导、档案整理等工作,受到父老乡亲交口称赞。 在党建引领下,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充分联系服务群众,通过商家联盟、退役军人、青年志愿者等民间群体力量,形成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全员参与的强大合力,筑牢了社区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各类基层自治力量,有效弥补了基层社区防疫力量薄弱的缺点,为城乡社区提升群众自治能力,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方向。 聚焦区域特点 “自从有了‘屋场会’,村民一旦有问题,就会聚在村部旁的屋场会敞开说,把问题摆到桌面上。”红坪村支部书记石伟说。“三治融合”,把基层治理的权力真正交给人民群众。 吉首市己略乡红坪村原来是个落后的纯苗族聚居村,环境“脏乱差”,民风彪悍。村里一开会就成了村民对村干部的批评会。自从一些“压箱底”的矛盾化解后,根据村民的提议,村里建起了体育场、农家书屋,村容村貌大为改变。时任红坪村党支部书记的石清奇见到记者自豪地说:“村里现在要调解的纠纷几乎没有。” 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离不开健全有效的社会治理法治保障。 “我们将坚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喳西泰’(土家语‘好’的意思)、‘玛汝’(苗语‘好’的意思)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用法治守护好保靖的那山、那水、那人、那事。”时任保靖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杨兵说。 保靖县少数民族人口占83.7%,其中土家族占59.1%,苗族占24%。相对于日常善用汉话交流的土家族,很多在大山深处的苗族群众依然使用苗语作为交流语言。“‘苗语办案专班’是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办案的具体体现,拉近了与苗族群众的距离,便于沟通、宣传。”保靖县葫芦村党支部书记龙承秀说起检察院的苗语办案专班竖起大拇指。将法治宣传与社会治理、平安创建结合起来,通过以案释法、日常宣传等,既普及法律知识,又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法治建设和平安创建积极性。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湘西州,“土葬”这一“特有”的丧葬文化流传至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丧葬”习俗乱象丛生,厚葬薄养、恶意攀比等现象严重,“办理丧事渐渐成了村民的负担”。泸溪县都岐村党支部书记向启明说。近年来,湘西州积极推进殡葬改革,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殡葬新风,积极引导村民改变传统殡葬方式,紧紧抓住“村规民约”这个关键,不断推动自治和德治建设。 湘西州正以州域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牵引,大力实施治理效能提升行动,一体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湘西、法治湘西、和谐湘西建设,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路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