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今天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往年工作基础上,今年的报告有了新的进展,比较全面地报告了各类国有资产的规模、结构、分布、经营管理等主要情况,基本体现了“全口径、全覆盖”的要求。 报告显示,汇总中央和地方情况,2020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68.5万亿元、负债总额171.5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76.0万亿元;全国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323.2万亿元、负债总额288.6万亿元,形成国有资产22.7万亿元;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43.5万亿元、负债总额11.2万亿元、净资产32.3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5.3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8.2万亿元。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国有土地总面积52333.8万公顷(785006.9万亩)。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31605.2亿立方米。 报告按照类别介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方面,贯彻新时代党建总要求,构建企业改革发展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彰显大国重器责任担当。疫情发生后,中央企业坚决执行国家政策,助企纾困,累计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约1965亿元;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确深化国企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精准抓好着力点,增强“两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布局结构优化,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方面,加快制定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条例,出台《中央金融企业名录管理暂行规定》;研究完善财政金融奖补措施,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加强监管,加快修订《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印发《国有金融企业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支持普惠金融提质增效,助力经济民生薄弱环节发展。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推动完善顶层设计,填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规空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规定陆续出台,公路资产、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等管理办法加快制定,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推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民生工程;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夯实基础管理工作,落实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部署要求。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加强重大基础性工作,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建设,试编全国和省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大保护力度,开展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监管机制;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报告还透露了下一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举措。主要包括: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与国资监管工作相统一;以落实三年行动方案为抓手,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为目标,加快理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以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为契机,扎实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统筹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以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为主线,持续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基础。 本报北京10月21日讯

|
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提请审议
|
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
|
|
|
( 2021-10-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今天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往年工作基础上,今年的报告有了新的进展,比较全面地报告了各类国有资产的规模、结构、分布、经营管理等主要情况,基本体现了“全口径、全覆盖”的要求。 报告显示,汇总中央和地方情况,2020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68.5万亿元、负债总额171.5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76.0万亿元;全国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323.2万亿元、负债总额288.6万亿元,形成国有资产22.7万亿元;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43.5万亿元、负债总额11.2万亿元、净资产32.3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15.3万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8.2万亿元。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国有土地总面积52333.8万公顷(785006.9万亩)。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31605.2亿立方米。 报告按照类别介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方面,贯彻新时代党建总要求,构建企业改革发展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彰显大国重器责任担当。疫情发生后,中央企业坚决执行国家政策,助企纾困,累计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约1965亿元;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确深化国企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精准抓好着力点,增强“两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布局结构优化,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方面,加快制定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条例,出台《中央金融企业名录管理暂行规定》;研究完善财政金融奖补措施,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加强监管,加快修订《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印发《国有金融企业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支持普惠金融提质增效,助力经济民生薄弱环节发展。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推动完善顶层设计,填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法规空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规定陆续出台,公路资产、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等管理办法加快制定,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推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民生工程;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夯实基础管理工作,落实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部署要求。 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加强重大基础性工作,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建设,试编全国和省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大保护力度,开展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监管机制;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报告还透露了下一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举措。主要包括: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与国资监管工作相统一;以落实三年行动方案为抓手,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为目标,加快理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以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为契机,扎实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统筹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以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为主线,持续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基础。 本报北京10月21日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