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9 1/9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全景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动新时代高质量立法
·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日上午在京举行
·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出版发行
·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有效服务保障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 坚决拥护党中央对孙力军的处理决定
· 加强司法交流合作 推动中意友好关系发展
· 长安街边的“法律守护人”

长安街边的“法律守护人”
记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司法所所长谭秀云

( 2021-10-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开栏语
  弘扬英模精神,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四项任务之一。英模事迹感人至深、励人心志、催人奋进。广大政法干警要大力弘扬英模精神,营造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浓厚氛围,把英模精神转化为政法干警履职尽责、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充分展现新时代政法干警新形象、新担当、新作为。
  为学有榜样、比有标杆、赶有方向,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本报将陆续刊发近年来政法系统涌现出来的部分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平凡的荣耀·政法英雄谱——致敬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人物”专栏,集中刊发北京市西长安街司法所所长谭秀云、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司法局四级调研员的莫鸽鸽、天津益清(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祎、司法部立法二局副局长安宁、北京市司法局复议应诉综合处处长庞雷等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展示司法行政队伍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忠诚品格、锻造过硬本领、忠实履职尽责、践行服务为民的本色。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张晨

  在天安门西南角,有一栋古香古色的平房,这里是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的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司法所。现任所长谭秀云,以“早看窗帘晚看灯”的细心、贴心、暖心,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全力做好长安街边的“法律守护人”。
坚守初心使命
  普法文化街、“一街一室一园”普法文化圈……在西长安街两侧,法治漫画和以案释法的法律小故事文化墙随处可见。
  这是谭秀云带领同事们打造出的一片普法园地,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向辖区居民阐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让人们逐步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新思维。
  “2013年,组织调我来司法所。刚开始,我以为司法所的工作简单顺手,给居民做法律咨询就行了。但是,随着对业务的逐渐熟悉,我发现做好司法所的工作每一项都很有挑战性。所里人手不多,每天的任务却是一茬接一茬。特别是面对邻里矛盾纠纷,剪不清理还乱。可是,没有小家的安宁,哪有大家的平安。”谭秀云说。
  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最基层单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平台,承担着法治宣传、人民调解、依法行政、行政诉讼、社区矫正等14项工作职能。
  “作为一名在司法所工作的基层党员,我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百姓对党的信任,只有保持对群众的赤子之心,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够深化与人民的鱼水情。”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谭秀云,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前不久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她回忆说:“我内心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我的生日和党的生日是同一天,对我来说,跟党一起度过的每个生日,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不仅感到幸福与自豪,更让我体会到责任与担当。”
  近几年,西长安街司法所共举办普法宣传活动5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0余份,接待居民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永远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专项职能,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谭秀云说。
创新调解工作
  “谭所,没想到您把我们家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如果不是您,我们家的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现在一家人终于可以坐下来一起好好吃顿饭了。”居住在和平门社区的李华(化名)拉着谭秀云的手连声道谢。
  去年6月的一天晚上,李华家门口被人泼了粪便,还砸坏了门锁。泼粪、砸门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华的兄弟姐妹。原来,李华的父母去世后,留下了这套价值900万元的房产,法院按照赡养情况以及老人的遗愿对财产分割进行了判决,但兄弟姐妹7人中有的人对判决结果不满意,拒绝履行,还经常到李华家里吵闹。周边邻居们不堪其扰。
  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展示首都形象最直接、最集中的一个地区。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是法院已经作出生效判决尚难解决的纠纷,调解难度可想而知。
  “调解工作是我们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职责,哪里有矛盾,人民调解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经过我和同事5个月不懈的努力,7名当事人最后终于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几年来不断恶化的矛盾得以顺利解决。今年6月,根据调解协议内容法院对上述房产进行了分割,法院对我们调解案卷制作的专业度和调解的效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当事人也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谭秀云说。
  在基层司法所工作了8个年头,平时与居民群众打交道是谭秀云的必修课。
  “基层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主要涉及邻里纠纷、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方面。虽然事不大,但是解决起来难度挺大。”谭秀云告诉记者,这些年,一个又一个的考题让她不断地成熟,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找到了更好地宣传法律知识、调解矛盾纠纷的方法:第一,坚持用群众的立场来看问题,把人民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将心比心,心心相印。第二,坚持选择最佳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最大限度避免纠纷扩大。第三,坚持用最优的结果去促成调解工作,在坚持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找到平衡点。
  这套情、理、法相结合的调解工作法在实践中久经考验。谭秀云去年全年共接待居民咨询300余件,起草调解书、协议等29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8件,解决重大矛盾纠纷11起,为当地依法行政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西长安街司法所全年共接待居民咨询1000余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300余件。
  此外,谭秀云还创建黄南精品公共法律服务室,精选律师、人民调解员、公证员等法律专家库成员,全方位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宣传、公证程序指引等法律服务。
  “我们把调解工作和接诉即办工作有机结合,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大量百姓间的纠纷化解在基层。既为政府分忧,也为百姓解难。我想,只有老百姓的矛盾纠纷少了,社区才会更和谐,生活才会更美好。”谭秀云说。
助推法治政府
  南北长街环境绿化美化购销合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合同……在谭秀云的办公桌上,一摞厚厚的合同,均是她逐一改过的版本。
  法律科班出身的谭秀云,充分发挥自身协调能力和法律专业特长,主动服务于各部门和辖区战队所,列席主任办公会,为领导决策提供法律保障。平均每年为街道各部门审查修改各类合同700余件,为辖区战队所处理相关涉法涉诉案件10余件,参与行政诉讼两件,起草答辩状、调解书、各类合同等50余份。
  “司法所工作成绩的取得,除了自身努力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征得领导的支持和部门及相关单位之间的共同协作。”
  记者了解到,2020年下半年行政执法职权下放到司法所,为了确保行政执法职权下放承接工作平稳有序,谭秀云认真钻研市、区下发的35个指导性文件、11份规章办法、两本法治工作手册,结合西长安街地区实际,成立行政执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区率先制定了“一个方案,两个工作流程,三个实施细则,四个工作制度”,圆满地完成了交接工作。截至今年9月,共审查行政执法案卷122本,提供法律意见135条。
  “我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努力把司法所打造成维护区域和谐稳定的坚强阵地、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民生平台。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城市建设管理遇到的、广大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法治问题,创新方法,提高效率,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下一步工作,谭秀云这样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在每一天的工作中践行入党时的誓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