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
|
|
□ 吕涛 (山东政法学院院长)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新飞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也是进一步深化法学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行动指南。山东政法学院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七项工程,着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法治人才。 一、实施德育引领工程 山东政法学院构建了“德育为先,专业为基,德法兼修,全面发展”的A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德育引领工程,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强化课程思政,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到课程教学之中,实施课程思政五大行动计划,立项一批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培育一批示范课程、树立一批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实践育人基地,总结凝练一批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努力打造“山政”特色课程思政体系。突出全员育人,通过实施校领导联系班级制度,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领航党校和扬帆团校,发布学生热点话题排行榜,开展思政育人之星评选、“每院一品”活动等,形成三全育人、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大格局。加强文化育人,学校建有法治广场、民法典主题广场等特色文化阵地,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深化“书香校园”建设,塑造校本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实施学科强化工程 从学科建设入手,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学校组建山东政法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同时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科团队。研究院坚持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既负责确定研究选题,组织课题申报,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也负责组织教师团队分专题进行集体备课,面向法学专业和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必修课和选修课。 三、实施科教融合工程 教学和科研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大引擎,应用型大学建设更需要科研支撑。促进科研反哺教学,学校集中科研实力强的优质师资,本科教育实施“登鼎计划”,研究生教育实施“LAW计划”,开办“鼎山学堂”“立格法律英语实验班”“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等特色班,推进卓越人才培养。同时,学校设置小学分课程,由教师依托科研成果对学生进行学术训练,设立“科研育人”专项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研究,毕业论文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加强科研机构管理,学校成立的纪检监察学院、网格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等研究机构,均按照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定位进行管理和运行,各类研究机构既承担科研任务,也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对外开展社会服务,实现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互动互促、融合发展。强化教师专业指导,实行导师制,所有本科生都有高水平教师指导,所有的社团活动都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科竞赛也有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大学生“双创”活动也大多依托于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 四、实施产教融合工程 加强新文科建设,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应用型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政法学院联合山东省司法厅和山东省律师协会共同创建的律师产业学院,就是要贯通理论和实务,促进人才培养规格与法律职业标准有效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与法治工作实践有机融合,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法治人才提供一个新平台。学校与山东省监狱管理局合作共建监狱学专业,联合招生,采取警务化管理,多措并举、实现百分百就业,取得显著的办学成效。 五、实施实践育人工程 实施实践育人工程,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实践教育平台,形成以法学教学实训中心为纽带,法律诊所教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鉴定中心、民商事调解中心等产教研平台为支撑,遍布全省16市的365个实践教学基地为补充的“1+4+X”法治实践教育平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原有的案例库建设和实务大讲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实践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启动法治人才(分岗位)职业标准调研行动,开设“大律师讲法律”系列课程,实施“学生在现场”计划,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与法律实践紧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紧密对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设立产业教授流动岗位,从行业企业选聘产业教授联合培养人才,积极探索本科教学“双导师”制,安排行业企业导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在行业企业、国家机关建立覆盖所有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六、实施协同育人工程 山东政法学院作为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在立格联盟成员高校中属于建设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更需要借助和整合各种内外部办学资源,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强校内协同,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推动学校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面向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开设更多的跨学科、跨学院的新课程,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加强校地协同,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建实习生制度,实习一学期,由法院安排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担任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让实习生全方位参与到审判执行工作各个环节,帮助实习生深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校校合作,学校先后派送交换生赴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甘肃政法大学访学,今后还将探索与立格联盟其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也将与山东省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展协同育人平台。 七、实施法治服务工程 服务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用型政法类高校的时代担当。山东政法学院与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法学会合作分别设立省级科研服务平台。与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济南市司法局、济南市历下区等驻地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度参与地方立法、司法实务、政府法治、法律服务、全民普法、基层社会治理等法治建设全过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司法鉴定中心分别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锻炼了队伍,检验了办学成效,壮大了办学实力,也作出了“山政”贡献。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应用型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化“特色山政”“文化山政”“法治山政”“智慧山政”“开放山政”“和谐山政”和“人才山政”建设,加速提升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而努力奋斗。
|
|
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实施七项工程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法治人才
|
|
|
|
( 2021-09-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
□ 吕涛 (山东政法学院院长)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新飞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也是进一步深化法学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行动指南。山东政法学院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七项工程,着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法治人才。 一、实施德育引领工程 山东政法学院构建了“德育为先,专业为基,德法兼修,全面发展”的A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德育引领工程,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强化课程思政,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到课程教学之中,实施课程思政五大行动计划,立项一批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培育一批示范课程、树立一批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实践育人基地,总结凝练一批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努力打造“山政”特色课程思政体系。突出全员育人,通过实施校领导联系班级制度,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领航党校和扬帆团校,发布学生热点话题排行榜,开展思政育人之星评选、“每院一品”活动等,形成三全育人、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大格局。加强文化育人,学校建有法治广场、民法典主题广场等特色文化阵地,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深化“书香校园”建设,塑造校本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实施学科强化工程 从学科建设入手,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学校组建山东政法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同时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科团队。研究院坚持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既负责确定研究选题,组织课题申报,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也负责组织教师团队分专题进行集体备课,面向法学专业和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必修课和选修课。 三、实施科教融合工程 教学和科研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两大引擎,应用型大学建设更需要科研支撑。促进科研反哺教学,学校集中科研实力强的优质师资,本科教育实施“登鼎计划”,研究生教育实施“LAW计划”,开办“鼎山学堂”“立格法律英语实验班”“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等特色班,推进卓越人才培养。同时,学校设置小学分课程,由教师依托科研成果对学生进行学术训练,设立“科研育人”专项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研究,毕业论文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加强科研机构管理,学校成立的纪检监察学院、网格学院、司法鉴定中心等研究机构,均按照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定位进行管理和运行,各类研究机构既承担科研任务,也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对外开展社会服务,实现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互动互促、融合发展。强化教师专业指导,实行导师制,所有本科生都有高水平教师指导,所有的社团活动都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科竞赛也有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大学生“双创”活动也大多依托于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 四、实施产教融合工程 加强新文科建设,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应用型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政法学院联合山东省司法厅和山东省律师协会共同创建的律师产业学院,就是要贯通理论和实务,促进人才培养规格与法律职业标准有效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与法治工作实践有机融合,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法治人才提供一个新平台。学校与山东省监狱管理局合作共建监狱学专业,联合招生,采取警务化管理,多措并举、实现百分百就业,取得显著的办学成效。 五、实施实践育人工程 实施实践育人工程,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实践教育平台,形成以法学教学实训中心为纽带,法律诊所教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鉴定中心、民商事调解中心等产教研平台为支撑,遍布全省16市的365个实践教学基地为补充的“1+4+X”法治实践教育平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原有的案例库建设和实务大讲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实践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启动法治人才(分岗位)职业标准调研行动,开设“大律师讲法律”系列课程,实施“学生在现场”计划,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与法律实践紧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紧密对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设立产业教授流动岗位,从行业企业选聘产业教授联合培养人才,积极探索本科教学“双导师”制,安排行业企业导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在行业企业、国家机关建立覆盖所有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六、实施协同育人工程 山东政法学院作为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在立格联盟成员高校中属于建设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更需要借助和整合各种内外部办学资源,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强校内协同,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推动学校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面向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开设更多的跨学科、跨学院的新课程,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加强校地协同,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建实习生制度,实习一学期,由法院安排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担任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让实习生全方位参与到审判执行工作各个环节,帮助实习生深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校校合作,学校先后派送交换生赴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甘肃政法大学访学,今后还将探索与立格联盟其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也将与山东省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展协同育人平台。 七、实施法治服务工程 服务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用型政法类高校的时代担当。山东政法学院与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法学会合作分别设立省级科研服务平台。与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济南市司法局、济南市历下区等驻地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度参与地方立法、司法实务、政府法治、法律服务、全民普法、基层社会治理等法治建设全过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司法鉴定中心分别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锻炼了队伍,检验了办学成效,壮大了办学实力,也作出了“山政”贡献。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应用型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化“特色山政”“文化山政”“法治山政”“智慧山政”“开放山政”“和谐山政”和“人才山政”建设,加速提升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政法类大学而努力奋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