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马艳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李耀华 莫夏杰
冲口屯是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涌现出来的一个典型村屯,也是广西土地流转的标杆村屯。 日前,《法治日报》记者深入走访冲口屯,感受这里近年来大刀阔斧敢做善成的变革,特别是推行土地流转模式、“乡村全民绩效”治理机制等,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发展蓝本。
主动谋变寻求破局 冲口屯近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个只有138户715人的村屯,住着李、蒙、姜三姓人家。2016年以前,村子发展落后,交通闭塞,土地荒芜,村屯破败,90%以上的村民外出务工,大家都戏称这是一个三无村屯:无商店、无学校、无卫生室,坊间甚至流传着“有女不嫁冲口屯”的说法。 看着自己的家乡成了这个样子,早已举家外迁的乡贤李平坐不住了。看着其他村屯都已铺上水泥路,自己的家乡还是泥巴路,李平更是心有不甘。 细数家乡的资源,冲口屯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甚至在历史上还有过“高光时刻”。屯里的水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北靠郁江,约两公里的江岸线上的新石器时代东津码头远近闻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津细米历来都在此装船远销粤港澳。 此外,冲口屯人虽少,但有一门绝活:舞狮,特别是水上舞狮,表演现场惊心动魄,需要极深的功力和技巧,绝非一般舞狮所能比拟。 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李平深感“不变不行”。他主动担当,上任村理事会理事长,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闯出一条发展致富路。 土地流转引爆发展 2016年,冲口屯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村里拆除危旧房,清理陈年垃圾,新建绿化带,修建凉亭,同步开展房屋立面改造,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 随后,冲口屯建设了目前广西第一个国际标准的醒狮比赛水上舞台,成立了少年队——比麟堂龙狮队。龙狮队不仅在节假日的演出中技惊四座,还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比赛展演,先后在国内外获得多次奖项,极大传承发扬了舞龙舞狮传统文化。 2017年,冲口屯在全国率先探索“确权不确地、增人不增股、人变股也变”的土地流转模式,把1979年分田到户的1500亩土地,以及原来被村民开荒侵占的土地全部流转回村民合作社,成功将全屯4000多亩土地收归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有效盘活了集体“三资”和部分丢荒土地。 收归土地后,冲口屯找准该屯属低丘缓坡,不易积水,非常适合种植富硒百香果的特点,把百香果作为主导产业,短短两年多时间,建成广西最大的百香果连片种植基地,每年亩产量超过3000斤,成功申报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星级)。 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土地分散出租时,一亩地可以租200元左右,现在连片租涨到800元。一亩地多出五六百元,村里一共流转土地4000多亩,按照500元来算,就多出200多万元收入。 土地流转为集体用地后,冲口屯又有一个创新,就是按照收益来分红,所谓的“增人不增股”,就是原来分解到户的时候,家里有多少股土地就有多少股份。 “土地流转是支撑冲口屯发展建设的一块基石,就像一个引爆点一样,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后来的集体收入和产业发展。”东津镇党委书记莫海华说。 这项创新成效显著,村里组织成立了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统一管理种植和销售,产业的发展每年给村集体带来180万元的经济收益。自治区深改办将该模式向全区推广。 村民绩效联动共治 近年来,如何持续保持村民昂扬的建设热情,成为冲口屯急需突破的发展瓶颈。村里的决定是,不等不靠,主动作为。 2020年,港南区政法干部岑展君回到家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在冲口屯推动成立“美德银行”,推行“乡村全民绩效”治理机制。“美德银行”的“储户”是村民,村民通过参加屯里的移风易俗、孝老敬亲、好人好事等项目进行积分,积分登记到村民的“美德银行”存折里,积分可在指定场所兑换生活物品。 2021年以来,冲口屯通过“美德银行”兑换积分62人次,兑换物品价值5000多元。“‘美德银行’的设立不仅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也让文明日益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自觉。”莫海华说。 如今的冲口屯,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在餐厅吃饭;产业园里四季瓜果飘香,屯里重点打造旅游观光和农业种植两大产业,发展喜人。 “冲口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短短几年时间实现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产业蓬勃发展、村民陆续回归、乡村产业方兴未艾,逐步走出一条具有港南特色的盘活土地资源激发乡土活力的‘冲口路径’。”港南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民伟说,港南区将进一步总结推广冲口经验,探索“乡村全民绩效”治理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图① 冲口屯一角。 图② 冲口屯村民踊跃参加村屯风貌建设。
|
|
广西“冲口路径”激发乡土活力
|
|
|
|
( 2021-08-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
|
□ 本报记者 马艳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李耀华 莫夏杰
冲口屯是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涌现出来的一个典型村屯,也是广西土地流转的标杆村屯。 日前,《法治日报》记者深入走访冲口屯,感受这里近年来大刀阔斧敢做善成的变革,特别是推行土地流转模式、“乡村全民绩效”治理机制等,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发展蓝本。
主动谋变寻求破局 冲口屯近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个只有138户715人的村屯,住着李、蒙、姜三姓人家。2016年以前,村子发展落后,交通闭塞,土地荒芜,村屯破败,90%以上的村民外出务工,大家都戏称这是一个三无村屯:无商店、无学校、无卫生室,坊间甚至流传着“有女不嫁冲口屯”的说法。 看着自己的家乡成了这个样子,早已举家外迁的乡贤李平坐不住了。看着其他村屯都已铺上水泥路,自己的家乡还是泥巴路,李平更是心有不甘。 细数家乡的资源,冲口屯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甚至在历史上还有过“高光时刻”。屯里的水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北靠郁江,约两公里的江岸线上的新石器时代东津码头远近闻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津细米历来都在此装船远销粤港澳。 此外,冲口屯人虽少,但有一门绝活:舞狮,特别是水上舞狮,表演现场惊心动魄,需要极深的功力和技巧,绝非一般舞狮所能比拟。 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李平深感“不变不行”。他主动担当,上任村理事会理事长,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闯出一条发展致富路。 土地流转引爆发展 2016年,冲口屯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村里拆除危旧房,清理陈年垃圾,新建绿化带,修建凉亭,同步开展房屋立面改造,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 随后,冲口屯建设了目前广西第一个国际标准的醒狮比赛水上舞台,成立了少年队——比麟堂龙狮队。龙狮队不仅在节假日的演出中技惊四座,还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比赛展演,先后在国内外获得多次奖项,极大传承发扬了舞龙舞狮传统文化。 2017年,冲口屯在全国率先探索“确权不确地、增人不增股、人变股也变”的土地流转模式,把1979年分田到户的1500亩土地,以及原来被村民开荒侵占的土地全部流转回村民合作社,成功将全屯4000多亩土地收归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有效盘活了集体“三资”和部分丢荒土地。 收归土地后,冲口屯找准该屯属低丘缓坡,不易积水,非常适合种植富硒百香果的特点,把百香果作为主导产业,短短两年多时间,建成广西最大的百香果连片种植基地,每年亩产量超过3000斤,成功申报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星级)。 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土地分散出租时,一亩地可以租200元左右,现在连片租涨到800元。一亩地多出五六百元,村里一共流转土地4000多亩,按照500元来算,就多出200多万元收入。 土地流转为集体用地后,冲口屯又有一个创新,就是按照收益来分红,所谓的“增人不增股”,就是原来分解到户的时候,家里有多少股土地就有多少股份。 “土地流转是支撑冲口屯发展建设的一块基石,就像一个引爆点一样,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后来的集体收入和产业发展。”东津镇党委书记莫海华说。 这项创新成效显著,村里组织成立了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统一管理种植和销售,产业的发展每年给村集体带来180万元的经济收益。自治区深改办将该模式向全区推广。 村民绩效联动共治 近年来,如何持续保持村民昂扬的建设热情,成为冲口屯急需突破的发展瓶颈。村里的决定是,不等不靠,主动作为。 2020年,港南区政法干部岑展君回到家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在冲口屯推动成立“美德银行”,推行“乡村全民绩效”治理机制。“美德银行”的“储户”是村民,村民通过参加屯里的移风易俗、孝老敬亲、好人好事等项目进行积分,积分登记到村民的“美德银行”存折里,积分可在指定场所兑换生活物品。 2021年以来,冲口屯通过“美德银行”兑换积分62人次,兑换物品价值5000多元。“‘美德银行’的设立不仅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也让文明日益成为农民群众的行动自觉。”莫海华说。 如今的冲口屯,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在餐厅吃饭;产业园里四季瓜果飘香,屯里重点打造旅游观光和农业种植两大产业,发展喜人。 “冲口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短短几年时间实现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产业蓬勃发展、村民陆续回归、乡村产业方兴未艾,逐步走出一条具有港南特色的盘活土地资源激发乡土活力的‘冲口路径’。”港南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民伟说,港南区将进一步总结推广冲口经验,探索“乡村全民绩效”治理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图① 冲口屯一角。 图② 冲口屯村民踊跃参加村屯风貌建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