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立案、审判、执行……人民法院的每个工作环节,都关乎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实际成效,事关广大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有关负责人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各地法院按照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部署和法院系统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方案,将“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作为顽瘴痼疾整治的重要内容,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条线指导,注重摸清底数、紧盯问题短板,全面排查整治审判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 全面摸底排查 先知而后行,行必有所为。各地法院着力摸清问题底数、全面排查,为进一步开展整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各地法院认真排查违反立案登记制度,违反审判、执行期限管理规定,严重违反诉讼程序,违反财产保全、执行查封有关规定以及“套路贷”等虚假诉讼案件中的违纪违法等问题。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有案不立9个方面36项查纠整改对照清单,涵盖落实立案登记制、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跨境立案、“套路贷”虚假诉讼等立案甄别、立案信息源头录入、立案工作作风建设等内容。 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网上立案为重点,核查后台提取的网上立案退回信息,全面排查有案不立等问题。 四川省法院系统着力解决“诉前调”“民先调”案件强制调解、体外循环、缺乏监管以及由此引发的拖延立案、变相不立案等问题,着力解决隐性超审限、拖延办案等突出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中级人民法院组织专班复查辖区法院执行案款管理工作,逐一排查标的到位率低、有财产未处置、案款未发放的案件,梳理每笔案款进账时间、进账方式、发放时间、发放方式。 案必立诉必理 只有把好立案关,才能使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有序推进审判执行工作。 各地法院通过多种形式整治不予立案、未立案、拖延立案问题,整改人为制造立案难等司法作风问题,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法院畅通网上立案渠道,打造“分、裁、调、审”新模式,做到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诉讼事务“一站办、一网办、一次办”。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推出不准有案不立、不准提高立案门槛、不准拖延立案、不准以调代立、不准推诿立案、不准漠视群众诉权“六个不准”,作出立案渠道多样化、收件后当场出具凭证、诉前调解规范化“三项承诺”。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通过预约时段和固定排班的对接,落实“首问负责”,避免一案多人审查因口径不一造成当事人合理怀疑“立案难”,强化线上线下联动集成,打造网站、电话、短信、微信、App、窗口“六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完善自助立案、扫码立案、微信立案功能,提升网上立案效率。 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行跨域立案、视频调解、网上庭审诉讼服务,依托移动微法院实现诉讼事务“一网通办”,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案件办理“线上查、线上调、线上结”。 整治不规范执行 执行工作直接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各地法院排查梳理重复申诉执行信访,发现消极、违法执行线索,严肃整治不规范执行行为,强化终本案件规范办理。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常态化开展提级执行、指定执行、交叉执行,实行关联案件集中管辖、执行事务属地办理,有力提升执行效率。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组建民生案件执行团队,对交通事故、医疗损害等“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案件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案款;开展“执行春风”专项行动,集中发还涉劳动争议的550余万元执行款项,330余名当事人当场领到工资。 山西省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两级法院成立执行服务中心,提供集立案接待、信息查询、案款缴退、材料收转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执行服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法院对终本案件进行“回头看”,开展“夜间执行”“节假日突击执行”等行动,会同银行推出“执行款收款码”,启用当天,法院账户即收到5笔执行款。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对2018年以来终结、终本案件的全部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开展双覆盖大回访。 严控未结案增量 违规超审限和虚假诉讼等问题影响恶劣。各地法院建立未结案件台账,加强对违规超审限案件的调查和督办,倒排工期、限期结案;及时公开审理期限、评估、鉴定、送达、结案等重要信息,便于当事人了解情况,监督案件进展。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相继制定或修订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扣除审限的申请流程、佐证材料、审查确认等程序并严格落实,在此基础上,持续加强清理力度、加快清理速度。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将结案质量和结案效率纳入各业务部门及基层法院的质量目标考核评价指标,采取审判管理系统预警提示、提醒案件承办人、院分管领导约谈超审限问题突出的办案单位负责人等方式,严控未结案件增量。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探索建立以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主要指标的法官办案效率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全省法院审限扣除、中止、延长的监督管理。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法院创新推出“打虚假诉讼七查法”,即主动审查、到庭询查、类案清查、串案并查、穿透审查、威慑核查、倒推倒查,构建诚信诉讼体系。 健全体制机制 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是教育整顿的关键。各地法院以制度形式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和“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进一步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司法质效。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完善审判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的实施意见和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相关意见。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出台规范法官裁量权行使保障裁判尺度统一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审判权力制约监督。 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出台立案服务科技化、诉讼风险智能化评估等18项诉讼服务便民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随着一个个审判执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被逐一发现并有效解决,人民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有新的提升。
|
|
注重摸清底数紧盯问题短板
|
各地法院全面排查整治有案不立等问题
|
|
|
( 2021-07-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蔡长春
立案、审判、执行……人民法院的每个工作环节,都关乎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实际成效,事关广大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有关负责人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各地法院按照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部署和法院系统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方案,将“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作为顽瘴痼疾整治的重要内容,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条线指导,注重摸清底数、紧盯问题短板,全面排查整治审判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 全面摸底排查 先知而后行,行必有所为。各地法院着力摸清问题底数、全面排查,为进一步开展整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各地法院认真排查违反立案登记制度,违反审判、执行期限管理规定,严重违反诉讼程序,违反财产保全、执行查封有关规定以及“套路贷”等虚假诉讼案件中的违纪违法等问题。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有案不立9个方面36项查纠整改对照清单,涵盖落实立案登记制、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跨境立案、“套路贷”虚假诉讼等立案甄别、立案信息源头录入、立案工作作风建设等内容。 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网上立案为重点,核查后台提取的网上立案退回信息,全面排查有案不立等问题。 四川省法院系统着力解决“诉前调”“民先调”案件强制调解、体外循环、缺乏监管以及由此引发的拖延立案、变相不立案等问题,着力解决隐性超审限、拖延办案等突出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中级人民法院组织专班复查辖区法院执行案款管理工作,逐一排查标的到位率低、有财产未处置、案款未发放的案件,梳理每笔案款进账时间、进账方式、发放时间、发放方式。 案必立诉必理 只有把好立案关,才能使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有序推进审判执行工作。 各地法院通过多种形式整治不予立案、未立案、拖延立案问题,整改人为制造立案难等司法作风问题,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法院畅通网上立案渠道,打造“分、裁、调、审”新模式,做到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诉讼事务“一站办、一网办、一次办”。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推出不准有案不立、不准提高立案门槛、不准拖延立案、不准以调代立、不准推诿立案、不准漠视群众诉权“六个不准”,作出立案渠道多样化、收件后当场出具凭证、诉前调解规范化“三项承诺”。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通过预约时段和固定排班的对接,落实“首问负责”,避免一案多人审查因口径不一造成当事人合理怀疑“立案难”,强化线上线下联动集成,打造网站、电话、短信、微信、App、窗口“六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完善自助立案、扫码立案、微信立案功能,提升网上立案效率。 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行跨域立案、视频调解、网上庭审诉讼服务,依托移动微法院实现诉讼事务“一网通办”,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案件办理“线上查、线上调、线上结”。 整治不规范执行 执行工作直接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各地法院排查梳理重复申诉执行信访,发现消极、违法执行线索,严肃整治不规范执行行为,强化终本案件规范办理。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常态化开展提级执行、指定执行、交叉执行,实行关联案件集中管辖、执行事务属地办理,有力提升执行效率。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组建民生案件执行团队,对交通事故、医疗损害等“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案件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案款;开展“执行春风”专项行动,集中发还涉劳动争议的550余万元执行款项,330余名当事人当场领到工资。 山西省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市两级法院成立执行服务中心,提供集立案接待、信息查询、案款缴退、材料收转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执行服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法院对终本案件进行“回头看”,开展“夜间执行”“节假日突击执行”等行动,会同银行推出“执行款收款码”,启用当天,法院账户即收到5笔执行款。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对2018年以来终结、终本案件的全部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开展双覆盖大回访。 严控未结案增量 违规超审限和虚假诉讼等问题影响恶劣。各地法院建立未结案件台账,加强对违规超审限案件的调查和督办,倒排工期、限期结案;及时公开审理期限、评估、鉴定、送达、结案等重要信息,便于当事人了解情况,监督案件进展。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相继制定或修订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扣除审限的申请流程、佐证材料、审查确认等程序并严格落实,在此基础上,持续加强清理力度、加快清理速度。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将结案质量和结案效率纳入各业务部门及基层法院的质量目标考核评价指标,采取审判管理系统预警提示、提醒案件承办人、院分管领导约谈超审限问题突出的办案单位负责人等方式,严控未结案件增量。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探索建立以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主要指标的法官办案效率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全省法院审限扣除、中止、延长的监督管理。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法院创新推出“打虚假诉讼七查法”,即主动审查、到庭询查、类案清查、串案并查、穿透审查、威慑核查、倒推倒查,构建诚信诉讼体系。 健全体制机制 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是教育整顿的关键。各地法院以制度形式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和“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进一步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司法质效。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完善审判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的实施意见和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相关意见。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出台规范法官裁量权行使保障裁判尺度统一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审判权力制约监督。 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出台立案服务科技化、诉讼风险智能化评估等18项诉讼服务便民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随着一个个审判执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被逐一发现并有效解决,人民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有新的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