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王春
红船映初心,奋楫新时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法治浙江战略实施15周年。在推进数字化改革浪潮中,浙江政法系统争当排头兵,为建党百年奏响铿锵有力的伟大时代新旋律,为法治浙江15年谱写数字法治新篇章。 浙江政法数字化改革,始于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2003年1月,在浙江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以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提出“数字浙江”建设。同年7月,“数字浙江”建设上升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 浙江政法数字化改革,始于勇立潮头的战略思维。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2017年,时任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袁家军主持编制《浙江省政法数字化协同工程规划(2017-2020年)》,对全省政法信息化建设作出科学设计和全面安排,奠定“数字化全面协同”的基石。2021年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袁家军吹响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冲锋号。 浙江政法数字化改革,开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局面。数字化协同工程实施以来,浙江政法智能化发展实现从分散到集成、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享的跨越式发展,朝着“整体智治”方向奋力迈进,有力推动浙江政法信息化建设多点开花,“智慧法院”“智慧检务”“云上公安、智能警务”“智慧司法”创新迭出、亮点纷呈,形成比超赶学的浓厚氛围。 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引领、撬动和支撑作用,深化数字法治系统建设,推动法治建设、平安建设重要领域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的系统性重塑,聚焦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打通执法司法改革堵点、回应群众关注热点,加紧多跨场景应用谋划和建设,推动数字法治系统和政法领域数字化改革取得更大进展,为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弘扬红船精神 改革全域化 仲夏时节的嘉兴南湖,秀水泱泱;阳光照耀的红船,熠熠生辉。 “未来智能法庭”建设方案火热出炉、“长三角示范区执行在线”正式上线、“云上物证室”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闪亮登场……嘉兴法院弘扬红船精神,全力打造数字时代互联网司法高地,是浙江政法系统推进数字化改革的缩影。 从网络司法拍卖到全球互联网法院落户杭州,从设立ODR平台到率先推出移动微法院再到“线上矛调中心”,浙江法院主动顺应数字化改革浪潮,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法院审判工作的深度融合,今年又提出推进建设“全域数字化法院”,用改革成果回应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期待。 浙江政法系统以排头兵、探路者的姿态,敢闯“无人区”、勇于拓“蓝海”,强化数据共享,完善数据治理,聚焦数据赋能,进一步打牢政法智能化发展根基。 浙江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朱晨介绍说,按照数字浙江建设的部署要求,浙江省委政法委高标准统筹推进政法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全面推进现代科技与政法工作、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政法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更好更有效地释放“第一引擎”的强大动能,为提升执法司法效能、促进公平正义提供了重要支撑。 浙江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编制实施《浙江省政法智能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云上公安、智能警务”“智慧司法”等规划的迭代和落地,强化内部统筹、整合、监管和评估,防止重复和低水平建设。 浙江公安机关牢牢把握新时代公安工作发展的主动权,抢占制高点。3月30日,全省公安机关数字化改革推进会提出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公安全领域系统性改革,全力打造公安数字化改革标志性品牌,以“情指行”一体化改革为核心驱动,增强核心战斗力。尤其在疫情防控中,“大数据+情指行一体化+网格化”精密智控机制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反弹中起到关键作用。 嘉兴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曹铭说:“作为‘警务实战指挥中枢’负责人,要深化110勤务改革和‘情、指、勤、舆’一体化合成作战机制建设,着力构建有嘉兴辨识度的现代警务模式,做红船的守护者和平安建设的捍卫者。” 政法智能化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浙江突出“建、管、用”相结合,持续深化智能政法工程,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一体化、智能化水平,为加强诉源治理、省域市域社会治理等提供有效支撑。 建设信息高速 办案一体化 “政法一体化办案的信息高速路”,成为浙江政法智能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不仅是政法数字化协同工程的一号示范项目,也是浙江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执法司法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7年,浙江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试点运行启动,2018年在全省推广应用,2019年持续拓展协同功能并初步形成体系,2020年全面推广应用数字卷宗单轨制协同办案模式……浙江成为全国率先在省域内实行一体化单轨协同办案的省份。截至目前,全省通过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累计办案达23万余件。 朱晨介绍说,该系统有三大特色。一是构建了源头数字化协同体系。依托“政务一朵云”政法专区载体与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架构,形成以审判为中心,贯穿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的刑事诉讼单轨制全链条协同办案。二是推进了执法办案智能化发展。始终坚持智能发展理念,提升刑事案件执法办案质效。法院大力推进智能审判辅助系统建设,检察依托大数据开展监督模型研究,公安建设智能化执法办案中心,司法机关建设与一体化融合的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系统,政法委试点建设执法监督综合业务平台,加强对政法单位执法智能监督。三是固化了一体化办案制度体系。出台《浙江省刑事案件常见罪名证据标准和规则指引》等制度规定,制定协同流程及数据交换标准、单轨制办案设备配置指引等标准规范,有力推进了政法一体化办案制度标准体系建设。 对于此项改革,一线办案人员受益颇深。宁波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陈永明说,在一体化办案系统内只要点点鼠标,卷宗就立即被一键接收,相应的数据、法律文书也被自动导入检察机关业务应用系统。不仅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还架设起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桥梁。 从大数据意识、数字化思维模式入手,深挖办理案件中的监督线索,成为浙江检察官日常办案的共识。2020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专门提到绍兴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彭某虚假诉讼系列监督案。此案中捣毁10余人涉黑团伙、主犯获刑21年,数字检察功不可没。 践行为民初心 服务智能化 推进政法数字化改革的宗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司法为民初心,实现服务智能化。 浙江公安机关以数字化手段持续推进精细服务综合应用,推进政务服务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深化“一窗通办”“一件事”集成改革,构建优质便捷的普惠服务体系,成功研发出全国公安首台“一机通办”综合服务自助机。 “这台机器真厉害,不仅可以处理交通违法,还可以办理身份证、出入境证件、驾驶证等业务。”海盐县居民朱建芳体验了自助机后,高兴地在微信朋友圈点赞。 移动微法院更是撬动司法新模式、便民服务智能化的创新典型。 “疫情原因,身在美国难以去使领馆办理认证手续,没想到通过移动微法院解决了难题!”前不久,身处洛杉矶的张先生夫妇通过移动微法院,在手机上与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上海的两名律师视频连线,借助移动微法院新上线的“代理见证”功能,法院依法确认了久居美国的当事人委托国内律师代为领取执行款的事实,顺利退还了270多万元执行款。 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浙江提出构建以“1338”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法治系统,同步推进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有关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系统性重塑。 “1338”,即建设一个数字法治综合应用,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体系、政法一体化办案体系、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三大重点任务,建设和提升3个集成应用、8个基础应用。 聚焦解决群众不知往哪跑、来回跑、反复跑问题,浙江积极推动全省99个县级矛调中心提档升级,打通矛调中心综合窗口线上线下的物理区隔,整合并改造矛盾纠纷线上线下流转通道,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县级矛调中心牵引、四平台基础支撑、全科网格底座作用,真正将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工作做到群众身边。 数字化改革撬动了法治领域改革,浙江一线执法人员执法记录仪配备率达100%,持续推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建设,大力推广“教科书式”执法,“浙政钉”掌上执法账号开通率和使用率均达100%。积极探索柔性执法,在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推广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让群众更能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
|
浙江政法系统争当数字化改革排头兵
|
为一体协同推进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
|
|
( 2021-07-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王春
红船映初心,奋楫新时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法治浙江战略实施15周年。在推进数字化改革浪潮中,浙江政法系统争当排头兵,为建党百年奏响铿锵有力的伟大时代新旋律,为法治浙江15年谱写数字法治新篇章。 浙江政法数字化改革,始于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2003年1月,在浙江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以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提出“数字浙江”建设。同年7月,“数字浙江”建设上升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 浙江政法数字化改革,始于勇立潮头的战略思维。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2017年,时任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袁家军主持编制《浙江省政法数字化协同工程规划(2017-2020年)》,对全省政法信息化建设作出科学设计和全面安排,奠定“数字化全面协同”的基石。2021年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袁家军吹响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冲锋号。 浙江政法数字化改革,开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局面。数字化协同工程实施以来,浙江政法智能化发展实现从分散到集成、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享的跨越式发展,朝着“整体智治”方向奋力迈进,有力推动浙江政法信息化建设多点开花,“智慧法院”“智慧检务”“云上公安、智能警务”“智慧司法”创新迭出、亮点纷呈,形成比超赶学的浓厚氛围。 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引领、撬动和支撑作用,深化数字法治系统建设,推动法治建设、平安建设重要领域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的系统性重塑,聚焦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打通执法司法改革堵点、回应群众关注热点,加紧多跨场景应用谋划和建设,推动数字法治系统和政法领域数字化改革取得更大进展,为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弘扬红船精神 改革全域化 仲夏时节的嘉兴南湖,秀水泱泱;阳光照耀的红船,熠熠生辉。 “未来智能法庭”建设方案火热出炉、“长三角示范区执行在线”正式上线、“云上物证室”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闪亮登场……嘉兴法院弘扬红船精神,全力打造数字时代互联网司法高地,是浙江政法系统推进数字化改革的缩影。 从网络司法拍卖到全球互联网法院落户杭州,从设立ODR平台到率先推出移动微法院再到“线上矛调中心”,浙江法院主动顺应数字化改革浪潮,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法院审判工作的深度融合,今年又提出推进建设“全域数字化法院”,用改革成果回应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期待。 浙江政法系统以排头兵、探路者的姿态,敢闯“无人区”、勇于拓“蓝海”,强化数据共享,完善数据治理,聚焦数据赋能,进一步打牢政法智能化发展根基。 浙江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朱晨介绍说,按照数字浙江建设的部署要求,浙江省委政法委高标准统筹推进政法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全面推进现代科技与政法工作、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政法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更好更有效地释放“第一引擎”的强大动能,为提升执法司法效能、促进公平正义提供了重要支撑。 浙江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编制实施《浙江省政法智能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云上公安、智能警务”“智慧司法”等规划的迭代和落地,强化内部统筹、整合、监管和评估,防止重复和低水平建设。 浙江公安机关牢牢把握新时代公安工作发展的主动权,抢占制高点。3月30日,全省公安机关数字化改革推进会提出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公安全领域系统性改革,全力打造公安数字化改革标志性品牌,以“情指行”一体化改革为核心驱动,增强核心战斗力。尤其在疫情防控中,“大数据+情指行一体化+网格化”精密智控机制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反弹中起到关键作用。 嘉兴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曹铭说:“作为‘警务实战指挥中枢’负责人,要深化110勤务改革和‘情、指、勤、舆’一体化合成作战机制建设,着力构建有嘉兴辨识度的现代警务模式,做红船的守护者和平安建设的捍卫者。” 政法智能化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浙江突出“建、管、用”相结合,持续深化智能政法工程,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一体化、智能化水平,为加强诉源治理、省域市域社会治理等提供有效支撑。 建设信息高速 办案一体化 “政法一体化办案的信息高速路”,成为浙江政法智能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不仅是政法数字化协同工程的一号示范项目,也是浙江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执法司法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7年,浙江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试点运行启动,2018年在全省推广应用,2019年持续拓展协同功能并初步形成体系,2020年全面推广应用数字卷宗单轨制协同办案模式……浙江成为全国率先在省域内实行一体化单轨协同办案的省份。截至目前,全省通过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累计办案达23万余件。 朱晨介绍说,该系统有三大特色。一是构建了源头数字化协同体系。依托“政务一朵云”政法专区载体与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架构,形成以审判为中心,贯穿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的刑事诉讼单轨制全链条协同办案。二是推进了执法办案智能化发展。始终坚持智能发展理念,提升刑事案件执法办案质效。法院大力推进智能审判辅助系统建设,检察依托大数据开展监督模型研究,公安建设智能化执法办案中心,司法机关建设与一体化融合的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系统,政法委试点建设执法监督综合业务平台,加强对政法单位执法智能监督。三是固化了一体化办案制度体系。出台《浙江省刑事案件常见罪名证据标准和规则指引》等制度规定,制定协同流程及数据交换标准、单轨制办案设备配置指引等标准规范,有力推进了政法一体化办案制度标准体系建设。 对于此项改革,一线办案人员受益颇深。宁波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陈永明说,在一体化办案系统内只要点点鼠标,卷宗就立即被一键接收,相应的数据、法律文书也被自动导入检察机关业务应用系统。不仅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还架设起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桥梁。 从大数据意识、数字化思维模式入手,深挖办理案件中的监督线索,成为浙江检察官日常办案的共识。2020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专门提到绍兴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彭某虚假诉讼系列监督案。此案中捣毁10余人涉黑团伙、主犯获刑21年,数字检察功不可没。 践行为民初心 服务智能化 推进政法数字化改革的宗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司法为民初心,实现服务智能化。 浙江公安机关以数字化手段持续推进精细服务综合应用,推进政务服务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深化“一窗通办”“一件事”集成改革,构建优质便捷的普惠服务体系,成功研发出全国公安首台“一机通办”综合服务自助机。 “这台机器真厉害,不仅可以处理交通违法,还可以办理身份证、出入境证件、驾驶证等业务。”海盐县居民朱建芳体验了自助机后,高兴地在微信朋友圈点赞。 移动微法院更是撬动司法新模式、便民服务智能化的创新典型。 “疫情原因,身在美国难以去使领馆办理认证手续,没想到通过移动微法院解决了难题!”前不久,身处洛杉矶的张先生夫妇通过移动微法院,在手机上与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上海的两名律师视频连线,借助移动微法院新上线的“代理见证”功能,法院依法确认了久居美国的当事人委托国内律师代为领取执行款的事实,顺利退还了270多万元执行款。 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浙江提出构建以“1338”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法治系统,同步推进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有关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系统性重塑。 “1338”,即建设一个数字法治综合应用,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体系、政法一体化办案体系、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三大重点任务,建设和提升3个集成应用、8个基础应用。 聚焦解决群众不知往哪跑、来回跑、反复跑问题,浙江积极推动全省99个县级矛调中心提档升级,打通矛调中心综合窗口线上线下的物理区隔,整合并改造矛盾纠纷线上线下流转通道,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县级矛调中心牵引、四平台基础支撑、全科网格底座作用,真正将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工作做到群众身边。 数字化改革撬动了法治领域改革,浙江一线执法人员执法记录仪配备率达100%,持续推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建设,大力推广“教科书式”执法,“浙政钉”掌上执法账号开通率和使用率均达100%。积极探索柔性执法,在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推广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让群众更能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