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13 |
4/13 |
3
|
4
|
5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申东 本报通讯员 王永华
实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90%以上政务服务网上办,社保、低保等审批事项办理时间由52天缩短至28天。打造多元解纷“塞上枫桥”工作品牌,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综合治理实现了“三个下降”: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1.1%,刑事案件总量下降12.8%,“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下降16.1%……近日,宁夏2020年全面依法治区成绩单出炉。 一年来,宁夏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各项工作,法治宁夏建设迈出新步伐。 立法引领保障作用充分彰显 宁夏坚持以高质量立法服务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自治区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21个,自治区政府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11个,2020年组织开展区内外立法调研、论证会、座谈会等100余场次,自治区本级共制定、修改党内法规12件、党内规范性文件66件、地方性法规18件、政府规章3件、行政规范性文件28件。 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备案审查机制,扩大备案审查监督范围,将法院、检察院制定的涉及审判、检察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纳入人大备案审查范围,建立了区市县乡上下贯通,党委、人大、政府、两院横向联动的备案审查监督体系,实现了党内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各类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全覆盖。自治区本级全年共备案审查党内规范性文件465件、政府规章6件、行政规范性文件177件。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银川市创新商事登记模式,成为全国开办企业用时最短、不动产登记效率最高、项目审批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2020年8月,银川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评定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依法行政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宁夏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市场活力的“乘法”,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政府聘任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55名,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及法律顾问32名,组织参与立法论证、重大问题处理论证会等120余场次,审查自治区政府各类文件、协议242件,持续推动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坚持简政放权常态化,从群众办事堵点痛点切入,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全区23个园区全部设立企业服务站,近40个专业审批系统、964个县级以上审批机构全部接入政务服务“一张网”。自治区本级2082个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限、办理环节、申请材料分别再压缩51.6%、21.3%、30.5%。分类简化复工复产审批,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21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到6个月缩减到20个工作日以内。 法律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 “拿不到工钱,家里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这次工钱能要来,多亏了燕子墩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要不是他们的调解,我真不知道这事怎么办才好。”老李和他的工友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司法所,脸上满是喜悦。宁夏探索“塞上枫桥”品牌,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宁夏智慧。 宁夏不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加强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行业规范化建设,加快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智能法律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区“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由48项扩大到70项,地级市仲裁委实现全覆盖,探索“人民调解+仲裁+信访”模式,进一步明确人民调解协议仲裁确认机制,案件自动履行率达98%以上。2020年全区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法治宣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送法下乡入户”300余场次、各类培训班200余场次,印发各类法律知识读本30多万册,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1.2万余人,实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组织300余名律师组成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1000余场,发布民事典型案例2000余例,民法典网上有奖竞答吸引20余万人次参与。
|
|
宁夏依法治区各项工作统筹推进
|
|
|
|
( 2021-06-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
□ 本报记者 申东 本报通讯员 王永华
实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90%以上政务服务网上办,社保、低保等审批事项办理时间由52天缩短至28天。打造多元解纷“塞上枫桥”工作品牌,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综合治理实现了“三个下降”: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1.1%,刑事案件总量下降12.8%,“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下降16.1%……近日,宁夏2020年全面依法治区成绩单出炉。 一年来,宁夏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各项工作,法治宁夏建设迈出新步伐。 立法引领保障作用充分彰显 宁夏坚持以高质量立法服务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自治区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21个,自治区政府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11个,2020年组织开展区内外立法调研、论证会、座谈会等100余场次,自治区本级共制定、修改党内法规12件、党内规范性文件66件、地方性法规18件、政府规章3件、行政规范性文件28件。 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备案审查机制,扩大备案审查监督范围,将法院、检察院制定的涉及审判、检察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纳入人大备案审查范围,建立了区市县乡上下贯通,党委、人大、政府、两院横向联动的备案审查监督体系,实现了党内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各类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全覆盖。自治区本级全年共备案审查党内规范性文件465件、政府规章6件、行政规范性文件177件。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银川市创新商事登记模式,成为全国开办企业用时最短、不动产登记效率最高、项目审批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2020年8月,银川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评定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依法行政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宁夏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市场活力的“乘法”,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政府聘任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55名,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及法律顾问32名,组织参与立法论证、重大问题处理论证会等120余场次,审查自治区政府各类文件、协议242件,持续推动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坚持简政放权常态化,从群众办事堵点痛点切入,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全区23个园区全部设立企业服务站,近40个专业审批系统、964个县级以上审批机构全部接入政务服务“一张网”。自治区本级2082个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限、办理环节、申请材料分别再压缩51.6%、21.3%、30.5%。分类简化复工复产审批,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21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到6个月缩减到20个工作日以内。 法律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 “拿不到工钱,家里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这次工钱能要来,多亏了燕子墩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要不是他们的调解,我真不知道这事怎么办才好。”老李和他的工友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司法所,脸上满是喜悦。宁夏探索“塞上枫桥”品牌,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宁夏智慧。 宁夏不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加强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行业规范化建设,加快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智能法律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区“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由48项扩大到70项,地级市仲裁委实现全覆盖,探索“人民调解+仲裁+信访”模式,进一步明确人民调解协议仲裁确认机制,案件自动履行率达98%以上。2020年全区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法治宣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送法下乡入户”300余场次、各类培训班200余场次,印发各类法律知识读本30多万册,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1.2万余人,实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组织300余名律师组成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1000余场,发布民事典型案例2000余例,民法典网上有奖竞答吸引20余万人次参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