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身影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审刑案,法官周雨晴当断敢判
· 有纠纷,就去乡间地头找秀丽
· 搞调解,“老刘”有一套

有纠纷,就去乡间地头找秀丽

( 2021-05-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①
  ②
  ③
  □ 本报记者  张亮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左明星

  “打了十几个电话,前天才加上微信。”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一处几近废弃的厂房内,牛秀丽掏出手机向远在浙江的赖某发出视频邀请……
  一个多小时过去后,牛秀丽微笑释怀:“拖了一年多的事情总算解决了,双方十分满意!”
  牛秀丽,唐庄司法所所长,在乡镇从事调解工作10余年,累计调解各类纠纷近3000起,调成率98%。她曾获得“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司法为民好榜样”等荣誉称号,还是2019年度的“中国好人”。
  这次她调解的纠纷源于两年前——赖某与唐庄镇一户农民签订了厂房租赁合同,由于经营不善,生意陷于停滞,留下生产设备和原料,欠下近8万元租赁费后,赖某再没出现过……万般无奈的农户找到了牛秀丽。因为赖某远在浙江,双方约定由她出面,通过视频对相关物品作价后,调解补偿。
  “干我们这一行,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等肯定不行。”牛秀丽说。
扎根基层
  牛秀丽相继在3个乡镇从事调解工作。
  10多年间,每到一处,她都会到村口、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散发宣传页、便民服务卡,采取现场咨询、巡展等形式,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
  “我是人民调解员,我可以帮你调解。”这句“冯巩式”的开场白,是牛秀丽行走在乡间最常用的自我介绍。用鲜活事例以案说法,她张口即来。往往寥寥数语,便已是非分明,“我的调解方案老乡们基本上都能当场接受。”牛秀丽自豪地说。
  农忙季节,为了不误农时,她经常袖子一挽,在田间地头边劳动边了解情况。邻里、婚姻家庭以及侵权类纠纷,她都会到当事人家中现场调查。几年来,她走遍了3个镇的64个村落,几乎每家每户都非常熟悉她,见面都会热情打招呼,就像自己的亲戚朋友一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她还创立了“秀丽帮帮”微信公众号,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让村民拥有“私人律师”,乡里乡亲之间有个磕磕碰碰,大家都能想到她。
法中有情
  2020年1月20日,距春节仅剩4天,人们都在忙碌着置办年货,牛秀丽的调解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一群农民工群情激昂,口罩挡不住愤怒的话语——他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工资却拿不到手。
  愤怒、沮丧、不满、失望等情绪充满整个调解室。
  这是一起群体劳资纠纷,总额约35万余元。
  牛秀丽顾不上吃午饭,一边安抚大家情绪,一边把他们的证据材料逐一查看。之后3天,牛秀丽与包工头多方联系、沟通、协调,普及法律知识,马不停蹄、紧锣密鼓……
  与此同时,唐庄镇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终于,包工头与农民工签订了调解协议:1月23日,春节放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牛秀丽和包工头一起,将欠款逐人足额发放到位。
  “农民工的情绪要安抚,包工头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处理好法与情的关系,才能妥善化解矛盾。牛秀丽做到了法中有情。”新乡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岳绍琪这样评价这起纠纷调解。
调解有方
  唐庄镇以老书记吴金印和经济发展闻名全国,常住人口6万多人。辖区中小企业众多,不仅劳动争议、合同纠纷时有发生,“民”与“官”的矛盾纠纷也偶尔能见。
  疫情被遏制后,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唐庄镇一处建筑工地也开始了挖土施工。一位新来的施工人员误将农民张老汉还未征收的麦田里的青苗给铲除了,年迈的张老汉到派出所报警。施工方当即意识到工作失误,同意进行赔偿。此时,感觉占了上风的张老汉却来到工地阻挠施工……
  牛秀丽闻讯赶来协调,张老汉却不愿接受赔偿。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牛秀丽迅速找人调查,很快就明白“船弯到了哪里”——原来老人想将错就错,让施工方征收了他家的这块地。
  牛秀丽对症下药:“张大爷,人家不需要这块地,你不能牛不吃草强按头。本来这事儿你是占理的,可你要是在工地上随意拦截车辆,影响施工,那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经过近3个小时的解释沟通,张老汉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接受了道歉和赔偿。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现场画上句号。
  随着牛秀丽名气不胫而走,当地政府专门设置了以她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有了纠纷哪里去、乡间地头找秀丽”,成为卫辉市基层乡村百姓们流传的“口头禅”。

  图① 成功调解未成年人人身损害纠纷后,家属向牛秀丽(右二)致谢。
  图② 疫情防控期间,牛秀丽(中)处理一起信访部门转办的工伤赔偿纠纷。
  图③ 牛秀丽(左)处理一起土地补偿信访案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