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国健康法治发展报告(2020)》发布
· 新时代地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制化

第一届中国大健康法制及政策论坛在武汉举行
《中国健康法治发展报告(2020)》发布

( 2021-04-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本报记者 蒋安杰

  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共同担负起国家大健康法制建设的重任,由武汉大学、泰康保险集团联合主办,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大健康法制及政策论坛”上,《中国健康法治发展报告(2020)》发布。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业勤,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商敬国,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毛振华,国家卫健委法规司刘涛,泰康保险集团合规负责人靳毅等分别发言;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大健康法制研究中心主任冯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集刊分社总编辑刘骁军,湖北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新天共同发布《中国健康法治发展报告(2020)》,武汉大学大健康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武亦文主持。
  江必新认为,要建设大健康的法制体系,从宏观上来说至少需要处理好8个关系:第一是大健康法治与重点领域法治的关系,大健康牵涉到方方面面,不仅牵扯到医疗救治,而且牵扯到康养,还涉及到生态环境等,是一个大的系统,在进行大健康法制建设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整体体系的法律架构,但是也要关注重点;第二要处理好国家和公共机构的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关系,大健康不能全由国家包打天下,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作用;第三是身体救治与环境治理的关系;第四是常态健康法治与非常态健康法治的关系;第五是生命健康至上与合法合规的关系;第六是保障患者的权益与保障医疗及服务工作者的权益的关系;第七是公共健康利益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第八是法制体系化和科学化的关系。
  徐业勤指出,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如何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法制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抓手,是实现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路径。
  王晨光认为,健康中国战略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础,卫生健康法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保障,应当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新的大健康理念。他同时还建议,按照法律(卫健法)的要求,把健康理念融入国家政策,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促进和保障制度,为国民健康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商敬国针对国内商业健康保险存在日益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指出,应当加强保险行业与医疗服务、药品供给、健康管理领域的合作。他认为,应当改变对商业健康保险的传统认识,重构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保险生态,吸纳医疗、康养服务人员进入保险行业,基于数字技术重构健康保险技术,以客户为导向重构健康保险的价值。
  毛振华指出,数据资源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凸显,健康大数据作为敏感的隐私数据则更需严格管控,对数据产权立法和监管要求较高。他提出应当加大对健康大数据隐私的保护力度,建议监管政策平衡行业发展与数据使用效率。
  刘涛介绍,过去的一年中,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带领下,我国取得了疫情防控的伟大胜利,卫生健康法制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通过全面及时立法,完善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推行全民普法,引导群众遵规守法,服务疫情防控大局;促进法制公开,发挥法律法规在人们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
  靳毅表示,在对商业模式创新开展探索的过程中,愈发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健康法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大健康产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和保障作用。2020年6月,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开始实施,揭开了我国卫生健康法治领域的新篇章。2020年,银保监会联合十三部委印发《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进一步鼓励保险行业投资设立中西医等医疗机构和康复、照护、医养结合等健康服务机构。这些法规和政策文件进一步坚定了泰康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的决心和信心。随着我国健康法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当今社会及相关产业在大健康领域的症结和痛点将得到不断消解,让我国政府、社会和企业焕发更多活力,作为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为持续而深远的社会变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冯果介绍,2019年6月,武汉大学和泰康保险集团共建武汉大学大健康法制研究中心,这是学术界与法律实务界携手开展健康法治研究的一大范例。2019年9月,研究团队完成了《报告》的立项工作,并正式启动《报告》的编撰。2019年12月,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武汉暴发,研究团队进一步认识到《报告》对于支持疫情防控和完善疫情后国家健康法治体系、保障人民健康权益的深刻意义。
  冯果表示,从体例上看,《报告》分为总报告、法治指数、专题报告、理论前沿和重点案例评述五大板块,涵盖健康法治理论和实务最新成果和动态以及立法、执法、司法环节中涌现出的问题和争议。第一板块总报告《2019年中国健康法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在搜集、整理2019年度中国健康法治成果的基础上,客观、科学地分析中国健康法治的发展现状和实施水平,总结和剖析中国健康法治的年度重点,并从健康法治基础、法治意识、科学执法、法律责任、服务网络和协同监管等方面深入分析和预测发展趋势。此外,报告还从市场管理、医疗保障、卫生防控和科研支撑等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出了完善意见。第二板块《中国健康法治指数》利用文本挖掘和PMC指数模型方法,从9个维度构建健康法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健康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估,剖析了各地区健康法治建设的成效与不足,并就加强卫生健康政务系统信息化和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继续深化卫生“放管服”改革、加快重点领域和细分领域立法制规等7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三板块的专题报告收录了3份重量级研究成果。其中,《2019年中国健康相关立法报告》通过对2019年全国和地方健康立法成果的汇总,并以健康所涉领域、立法级别、立法地域为划分标准,深入分析研究了该年度健康立法的重要成果和发展趋势,全面展现2019年度我国健康立法的创新亮点、不足之处与完善方向。另两篇专题报告,分别聚焦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的实施现状与完善路径以及大健康产业相关专利的战略发展分析,以强烈的问题导向意识提出了现有立法体系下的针对性解决方案。第四板块理论前沿由四篇知名学者的专题文章组成,聚焦于健康法治基本理论和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的法治化应对,更好地厘清健康与法治的关系,探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的法治路径。第五板块重点案例评述选取了2019年健康法领域的十类典型案例,深入研究不良反应药品的产品责任、服务对象伤亡事故中医养结合机构的责任认定、民办医疗和养老机构融资担保合同的效力等健康法治领域内重要的制度建构和规则适用问题,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梳理和总结类案的裁判要点。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陈云良,《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医疗卫生法制研究室主任曹艳林,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规法务条线负责人史玲玲,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朝应等嘉宾围绕“后疫情时代中国健康法治建设与发展趋势”开展了精彩对话,武汉大学大健康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围担任主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