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文化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失败启示录——刑事司法改革的美国故事》译后记
· 华政的故事(八十五)
· 《暴风眼》
· 《侵权责任法(第四版)》
· 七绝 题岳公台

华政的故事(八十五)
——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一个侧影

( 2021-03-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图为明珠楼(图书馆)全景实景图 薛建林 摄
  □ 何勤华
  松江崛起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大学校园(一)
  松江新校区的建设带给华政人一个新的机遇。由于松江区党政领导的全力支持,无偿给予华政1000余亩土地建设新校区,而且这片土地也没有任何拆迁的需要。只是这片土地大部分是农田或者滩涂,需要进行填土加固,做“七通一平”的基础建设(费用由华政出,每亩地大概花费10万元,总计约1亿元)。这样,华政人就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建设一座华政人理想中的与长宁校区遥相呼应的校园。
  经过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市教委的批准,经过设计者、建设者以及华政党政领导班子、众多热心的老师和基建者的共同努力,华政松江校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各幢教学行政大楼的模型都确定下来。之后,便是为各幢大楼取名字,包括校园内的马路、桥梁和湖泊。在向全体师生征名后,每个建筑的名称都得以确定下来。如校内最大的湖泊——玉泊湖,因为明珠楼坐落在旁边,集英楼、汇贤楼和崇法楼是环绕着它而建的,所以取名为“玉泊湖”。学校里最长的、绕着校区转了一圈的主干道取名为“怀德路”(环线);从学校东门一直通到河西学生公寓东西走向的大道取名为“崇德路”。而学校里面的各座桥梁,分别取名为“思贤桥”(连接河东河西两区域)、“思问桥”(在崇德路上,连接明镜楼和明珠楼两区域)、“思敬桥”(连接崇法楼和汇贤楼)和“思飞桥”(连接华政校区和第四期学生公寓)等。
  说到“思飞桥”,还有个小故事。当时松江大学城建成后,分南北两个区域,中间隔了一条河,即张家浜河。而东西向沿着河的一片土地,当时是用来盖学生宿舍的,松江大学城各期学生公寓都在这一带,大约有10万人,为了方便学生每天往返于学生公寓和校区之间,中间必须要造一座桥。学校领导班子向设计者提出要造一座像法国凯旋门一样气势宏伟、让人经过后会留下深刻印象的桥。施工单位觉得这个要求太难了,技术上无法施工。所以,这个设想只得作罢。
  湖、路和桥的名字都解决了,各幢大楼的名字还未确定。校领导班子讨论后决定,委托笔者(考虑到笔者是法制史专业出身)拿出几个初步的名字(初稿)后,交全校讨论。由于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给华政题词——“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因此,将华政松江校区的主体建筑图书馆(图文信息中心)定名为“明珠楼”,这个楼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实际上,定名为“明珠楼”,除了肖扬院长的题词外,在我国古代,“明珠”还是一个吉祥光明的字眼。在中国古籍中,它首先表示珍珠的含义,如汉代班固著《白虎通》“封禅”:“江出大贝,海出明珠。”延伸意思所表达的则是“可宝贵的人和物”。《梁书·刘孺传》:“此儿吾家之明珠也。”是指人;唐韩愈:“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是指物。因此,将华政松江校区最好的建筑命名为“明珠楼”是最为合适的。
  说到明珠楼,一定要说大门阶梯两边的雕塑。一尊是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另一尊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前322年)。为什么世界名人那么多,只选了他们两位,是因为这两位思想家和政法的关系太密切了。华东政法学院的最大特征就是“法学”和“政治学”。而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写下法学著作的就是柏拉图,最早出版政治学著作的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于是,在图书馆的正门口,台阶两边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原型,竖立两尊雕塑,以激励华政的学子天天向上,是很有意义的。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物形象,以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1483年-1520年)的名画《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里面的造型为最好,也最为普及。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雕塑的脚下,各有大理石碑文。碑文是笔者受校领导班子委托,花费近一周的时间起草的。柏拉图的碑文是:“希腊思想家。古代西方最富智慧的学者。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法学著作《法律篇》的作者。”亚里士多德的碑文是:“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政治学著作《政治学》的作者。其格言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伟大当然不仅于此,但为了突出他们在法学和政治学上的贡献,笔者就这样写了。
  (《华政的故事(八十四)》详见《法治日报》2021年3月23日9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