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环球法治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世界从两会读懂更加开放的中国
· “怎样举办东京奥运会”又成热点话题
· 美欧对俄制裁平添关系失序风险
· 印度农民抗议缘何“百日”不息

世界从两会读懂更加开放的中国

( 2021-03-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闭幕会,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节出席。 本报记者 杨晋峰 摄
  □ 本报记者 吴琼

  3月11日,中国两会落下帷幕。
  对于世界而言,迎着春风如期而至又圆满落下帷幕的中国两会,是观察中国未来数年如何前行的重要窗口。从两会中认识中国、读懂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国际社会普遍希望通过两会了解处于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如何擘画发展新蓝图,也期待中国释放更多利好全球的积极信号,继续与世界实现合作共赢。
从“十四五”规划解读中国
  自今年两会召开以来,有关两会的消息就频频登上各大海外媒体的显要版面。如新加坡《联合早报》所言,作为观察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和走势的重要窗口,中国两会向来不缺看点,今年也不例外。
  未来世界将与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打交道?各国投资者可以从中国寻找哪些机遇?这些都能从两会找到答案。不少外媒认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是一个观察、了解中国的窗口,从中能解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密码”。
  美国彭博社等媒体关注到,“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中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这意味着中国在不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将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世界市场”,为全球的企业和产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彭博社在报道“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时分析称,双循环发展模式将有利于中国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路透社近日在题为“中国‘十四五’未设GDP量化目标并非不要增速,有把握‘保持一定增速’”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不设定具体量化指标,意味着中国对经济“保持一定增速”有把握,也有利于中国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国际舆论还关注到,“十四五”规划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放到了各项任务首位,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华尔街日报》就此分析认为,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了对2035年的设想,届时中国有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并跻身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之列。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则称赞“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加大投入,重点发展多个‘前沿’技术领域”。
充实防范风险法律“工具箱”
  海外媒体关注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外媒就此分析认为,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有望在中国加速形成。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密切,涉外事务领域不断拓宽。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走出国门的企业和公民越来越多,保证企业合规经营、维护企业和公民的安全与利益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对涉外法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8年以来,数百家中国企业及个人遭到美方的无理制裁。在此背景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引发国际舆论热议。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中国未来面临的国际法律环境将更为凶险复杂,急需“以法制法”,完善自己的“法律武器”。
  海外媒体还在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去年底就曾强调,要积极参与涉外法治斗争,更好运用法治方式应对挑战、防范风险、反制打压,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中国法律的尊严不容侵犯。
  国际舆论认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充实涉外法律“工具箱”,推动中国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这成为适应新发展阶段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要求。
展现深度融入世界坚定决心
  站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节点,今年的中国两会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拥抱世界的决心与行动力。
  从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到释放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积极信号,再到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深度融入世界的坚定决心、与世界合作共赢的不懈努力。而通过对两会的解读,国际舆论对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坚定决心感受得更为明显。
  韩国纽西斯通讯社等海外媒体在报道中国两会时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推动中美平等互利经贸关系向前发展。不止一家媒体就此分析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持续向世界释放红利,未来可以期待从一个更加开放、公正和创新的中国看到更多机遇。
  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拥抱世界。一个深度与世界融合、开放而自信的中国,有底气“无需美颜相机”“拒绝灰黑滤镜”,向世界传递更多温暖与希望,为各国注入更多信心和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