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9 1/9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不负时代使命 为“十四五”开好局履职尽责
· 郭声琨参加云南代表团审议
· 7名基层代表讲述动人中国好故事
· 以法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增减变化传递民生温度
· 建立沪苏浙皖执法司法办案一体化协作机制

增减变化传递民生温度

( 2021-03-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凌锋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此次报告时长仅1小时左右。据了解,为压缩会议时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设置了两个版本,李克强总理宣读的报告是“精简版本”,会场发给代表们进行审议的,则是“完整版”的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时长的变化体现了聚焦主题、务实高效的会风。但吸引人们的不止于此。报告中不少“增增减减”的数字变化同样值得关注。比如,中央本级支出将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的当前,政府“钱包”变小了,显然在释放继续“过紧日子”的明确信号。
  政府能用的钱少了,但是民生福祉却在继续增加。比如,降低宽带资费,增加医保补助,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这些今年的工作重点,虽然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但目标却是高度一致的: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民生礼包。
  在“加量不加价”的公共服务中,增减之间的数字变化传递着民生温度,也考验着政府善为善治的治理能力。这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坚持心系群众谋发展、求真务实惠民生,在支出减少的情况下提升行政效率,精打细算,将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同时,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加强监管,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