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黄洁 徐伟伦 文/图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回首84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宛平城的背后,正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伟大贡献。在宛平城,还有一座建筑格外显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这里作为中国人记忆深处的民族精神见证地,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伟大历史。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宛平城、走进抗战馆,感受抗战精神的历史传承。 伟大胜利:民族精神与中流砥柱 经过扫码登记、测温,记者走进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如今,饱经战火的宛平城已恢复原貌,但城墙上的弹坑犹在。伫立在卢沟桥畔,桥栏杆上的石狮子似乎仍在诉说。 游走城中,满眼的仿古建筑,其中心区域的一片建筑群格外醒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几个金色大字高悬其上。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3万余件(套),其中一级藏品达百余件(套)。纪念馆的二级平台上,一座长4米、宽3.2米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庄严醒目,底座上镶嵌着“1937.7.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地”中英文字样。 这里,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次日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才是我们的出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亿万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在抗战馆“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的第三部分“中流砥柱”中,记者看到展区顶部列明了这样一组数字:击毙日军20645人、破坏公路1502公里、收复县城11座……这是“百团大战”的战绩记录。 抗战馆编辑研究部副研究馆员李庆辉告诉记者,1940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华北对侵华日军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先后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发挥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作用的充分展现。在这场近代中国抵御外敌入侵的民族战争中,中国军民顽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歼灭日军逾150万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伤亡总数的70%以上”。 以笔为枪:抗日救亡与舆论宣传 在抗日战争浴血奋战的同时,中国记者与新闻团体用专业化的报道“以笔为枪”,在推动中国抗战的国内、国际传播,提升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方面,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在“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的第五部分“东方主战场”,记者看到了1943年3月14日发行的第382号《拂晓报》。“这是2015年由曾任《拂晓报》编辑的单斐之女单晓樱捐赠。”抗战馆文物保管部副研究馆员任京培说,《拂晓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油印报纸,这份报纸横越平汉,东渡黄水,征战在“涡河岸上”和“淮水两旁”,真实记录了豫皖苏边抗日游击队员的英雄业绩。《拂晓报》发行100期纪念时,毛泽东发来贺信,并亲笔题词“坚持游击斗争”。随着《拂晓报》影响的不断扩大,它还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后经国际新闻社介绍,远播到苏联、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依靠人民:众志成城与疫情防控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敌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社会动员如此广泛,战斗意志如此坚强。 跟随任京培的步伐,记者看到了纪念馆中陈列的一艘长约三四米的木船,上面被日军射击的累累弹痕印证着历史。在船上,还有两把近3米的大抬杠枪。任京培说,这是一种当地猎人发明的武器,枪筒又长又粗,不但打得远,而且火力足威力大。 这支被称为“雁翎队”的水上游击力量在白洋淀与日伪汉奸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从最初20多名渔户猎户,发展到近200人的队伍,先后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淀上神兵”雁翎队,和“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华北军民抗战的独特创造一样,成为全民抗日游击战的典范之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宛平城地区党工委书记薄澜告诉记者,面对疫情,宛平人传承抗战精神,他们在防控一线成立了12个临时党支部,同时设立党员服务岗39个,由党员认岗定责,让党旗在基层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努力保持地区疫情平稳可控。 “作为红色古城,日常工作中我们更是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薄澜说,近年来宛平城地区党工委办事处通过组织建设24小时图书阅读室、山体健身公园等,使得居民幸福感进一步提升。目前,宛平城危房3年行动计划也已经启动,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已经在路上。 记者手记
卢沟桥下,永定河水缓缓流淌;宛平城墙上,侵略者的弹痕将历史凝固。这是我们再次走进宛平城、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中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展品,都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流砥柱。 硝烟散去70多年,如今的宛平人继续传承抗战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与此同时,地区党工委和办事处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断优化古城环境,践行着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启航新的征程。
|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深重危机到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
记者在宛平城感受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
|
|
|
( 2021-02-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图为雁翎队使用的木船和大抬杠枪。
|
|
□ 本报记者 黄洁 徐伟伦 文/图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回首84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宛平城的背后,正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伟大贡献。在宛平城,还有一座建筑格外显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这里作为中国人记忆深处的民族精神见证地,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伟大历史。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宛平城、走进抗战馆,感受抗战精神的历史传承。 伟大胜利:民族精神与中流砥柱 经过扫码登记、测温,记者走进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如今,饱经战火的宛平城已恢复原貌,但城墙上的弹坑犹在。伫立在卢沟桥畔,桥栏杆上的石狮子似乎仍在诉说。 游走城中,满眼的仿古建筑,其中心区域的一片建筑群格外醒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几个金色大字高悬其上。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3万余件(套),其中一级藏品达百余件(套)。纪念馆的二级平台上,一座长4米、宽3.2米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庄严醒目,底座上镶嵌着“1937.7.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地”中英文字样。 这里,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次日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才是我们的出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亿万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在抗战馆“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的第三部分“中流砥柱”中,记者看到展区顶部列明了这样一组数字:击毙日军20645人、破坏公路1502公里、收复县城11座……这是“百团大战”的战绩记录。 抗战馆编辑研究部副研究馆员李庆辉告诉记者,1940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华北对侵华日军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先后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发挥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作用的充分展现。在这场近代中国抵御外敌入侵的民族战争中,中国军民顽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歼灭日军逾150万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伤亡总数的70%以上”。 以笔为枪:抗日救亡与舆论宣传 在抗日战争浴血奋战的同时,中国记者与新闻团体用专业化的报道“以笔为枪”,在推动中国抗战的国内、国际传播,提升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方面,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在“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的第五部分“东方主战场”,记者看到了1943年3月14日发行的第382号《拂晓报》。“这是2015年由曾任《拂晓报》编辑的单斐之女单晓樱捐赠。”抗战馆文物保管部副研究馆员任京培说,《拂晓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油印报纸,这份报纸横越平汉,东渡黄水,征战在“涡河岸上”和“淮水两旁”,真实记录了豫皖苏边抗日游击队员的英雄业绩。《拂晓报》发行100期纪念时,毛泽东发来贺信,并亲笔题词“坚持游击斗争”。随着《拂晓报》影响的不断扩大,它还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后经国际新闻社介绍,远播到苏联、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依靠人民:众志成城与疫情防控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敌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社会动员如此广泛,战斗意志如此坚强。 跟随任京培的步伐,记者看到了纪念馆中陈列的一艘长约三四米的木船,上面被日军射击的累累弹痕印证着历史。在船上,还有两把近3米的大抬杠枪。任京培说,这是一种当地猎人发明的武器,枪筒又长又粗,不但打得远,而且火力足威力大。 这支被称为“雁翎队”的水上游击力量在白洋淀与日伪汉奸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从最初20多名渔户猎户,发展到近200人的队伍,先后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淀上神兵”雁翎队,和“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华北军民抗战的独特创造一样,成为全民抗日游击战的典范之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宛平城地区党工委书记薄澜告诉记者,面对疫情,宛平人传承抗战精神,他们在防控一线成立了12个临时党支部,同时设立党员服务岗39个,由党员认岗定责,让党旗在基层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努力保持地区疫情平稳可控。 “作为红色古城,日常工作中我们更是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薄澜说,近年来宛平城地区党工委办事处通过组织建设24小时图书阅读室、山体健身公园等,使得居民幸福感进一步提升。目前,宛平城危房3年行动计划也已经启动,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已经在路上。 记者手记
卢沟桥下,永定河水缓缓流淌;宛平城墙上,侵略者的弹痕将历史凝固。这是我们再次走进宛平城、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中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展品,都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流砥柱。 硝烟散去70多年,如今的宛平人继续传承抗战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与此同时,地区党工委和办事处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断优化古城环境,践行着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启航新的征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