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13 |
10/13 |
9
|
10
|
11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通讯员 罗思斯
调解矛盾纠纷3719件,其中96%在村内化解,其余在各级调解组织协助下,全部在镇级消化。2020年度,广西北流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到97.99%,其中达到99%以上的镇(街道)5个,100%的镇(街道)7个。 “北流市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以创建‘5A幸福村’为抓手,坚持组织引领、依法治理、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北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劲说。 党建引领 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火车头”,北流市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通过强化党组织引领,有效整合基层力量资源,探索多元化矛盾调处机制。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党小组在各级调解组织和网格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生产队长为分组长的“分片矛盾排查化解工作队”、以村支书为组长的“村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一旦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理有人管,第一时间到现场稳控调解,并定期分析研判化解村里涉稳问题。 镇级矛盾化解工作协调机构作为“矛盾不出村”的强有力后盾,负责组织协调化解村级重大矛盾纠纷或跨村纠纷,形成片、村、镇三级联动。结合村“两委”换届,纪检、组织、政法等部门对全市所有村干部进行联审,实现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基层党建质量和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能力的“三提升”。 在此基础上,北流市还引入“网格化”,助力基层治理再升级。通过实行网格化排查管理,以村支书为网格长,各生产小组为网格,设立网格员,制订完善的村级综治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流程。明确生产小组组(队)长、包片村干部、网格员是矛盾纠纷排处“第一责任人”,矛盾调处实行“网格负责制”,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调联动,确保在矛盾排查化解处置过程中,能够做到综合联动、各司其职、协同高效。 为充分调动调处人员积极性,北流市建立了激励奖惩机制,对调解成功的案件,根据繁易程度,每件发放100元至2000元数额不等的补贴。此外,年内平安稳定、无矛盾纠纷上交、无上访的村,由市财政对村干部绩效落实相应奖励。因纠纷排查调处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的,对相关人员进行惩处,把责任牢牢压实在村级。 依法治理 北流市坚持将依法治理贯穿基层治理始终,引导村民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量。 近年来,北流市通过建立环境污染纠纷、土地纠纷、医疗纠纷、劳资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专业调解委员会,实行一条龙法律服务,快速便捷解决常见矛盾争议,防止和减少矛盾激化、上交。 “村里的法治文化墙,让我们在茶余饭后就能学习到法律知识。”北流市北流镇中灵村村民李宪笑说。 在中灵村,普法队伍“进村入户”,在改善村居环境中融入法治元素,将村规民约条文、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标语等点缀分布到村居各个角落,建设法律图书角、法治公园、法治小广场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开设法治学校、法治讲堂,每周对村干部、村民代表开展法律知识培训。通过村务会、村委广场板凳会、村民小组会、座谈会、大喇叭、设置标识标语等形式,有效增强村民法治意识。 目前,北流市在每个村都设立法治宣传栏,每个村民小组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每户发放一张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通过实施法治宣传“三个一”,使法治理念家喻户晓。同时,创新组建“双线三级矩阵”(党政线和部门系统线,县镇村三级)网格微信群,通过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向群众推送政法工作动态及最新法律政策,打通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 群众参与 让更多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才会有人人在安定有序社会中共享美好生活的大好局面。 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北流市创建村民自治组织模式,组织本籍的“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公职人员、党员干部、乡贤能人等成立村组乡村振兴理事会,将理事会纳入村“两委”管理,赋予理事会一些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建议权和监督权,理事会成员纳入网格员,收集网格内社情民意、管理群众大事小情、调解邻里纠纷等。 在新圩镇新圩村,第8、9组的司马第片群众自发成立了“讲理堂”,新圩镇河村成立了“和谐廊”,通过家族长、高威望人士的讲理、调解,及时把组内、家族内部的矛盾问题防范化解在萌芽状态。 2020年以来,北流市在推进美丽乡村和平安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创建“5A幸福村”,实施“党建强村、发展兴村、法治建村、文明育村、平安美村”,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使村民收获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构建起多个新时代“幸福农村”。 在尊重村民意愿前提下,新圩镇河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农村宅基地试点改革等实现村集体创收,创新利用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统一经营管理的互联网电商、酒吧、音乐吧、稻田民宿、人民食堂等新业态,实现村集体收益。2020年底,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00余万元。 自全面推进“5A幸福村”建设以来,北流全市农民自发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共超过45000个,278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监控平台,覆盖率达100%。“平安家园·百姓天网”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群众共同参与治理,邻里之间的纠纷减少了,群众切实感受到眼皮底下的安全。
|
|
坚持依法治理贯穿基层治理始终
|
广西北流努力构筑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
|
|
( 2021-02-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通讯员 罗思斯
调解矛盾纠纷3719件,其中96%在村内化解,其余在各级调解组织协助下,全部在镇级消化。2020年度,广西北流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到97.99%,其中达到99%以上的镇(街道)5个,100%的镇(街道)7个。 “北流市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以创建‘5A幸福村’为抓手,坚持组织引领、依法治理、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北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劲说。 党建引领 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火车头”,北流市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通过强化党组织引领,有效整合基层力量资源,探索多元化矛盾调处机制。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党小组在各级调解组织和网格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生产队长为分组长的“分片矛盾排查化解工作队”、以村支书为组长的“村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一旦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理有人管,第一时间到现场稳控调解,并定期分析研判化解村里涉稳问题。 镇级矛盾化解工作协调机构作为“矛盾不出村”的强有力后盾,负责组织协调化解村级重大矛盾纠纷或跨村纠纷,形成片、村、镇三级联动。结合村“两委”换届,纪检、组织、政法等部门对全市所有村干部进行联审,实现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基层党建质量和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能力的“三提升”。 在此基础上,北流市还引入“网格化”,助力基层治理再升级。通过实行网格化排查管理,以村支书为网格长,各生产小组为网格,设立网格员,制订完善的村级综治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流程。明确生产小组组(队)长、包片村干部、网格员是矛盾纠纷排处“第一责任人”,矛盾调处实行“网格负责制”,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调联动,确保在矛盾排查化解处置过程中,能够做到综合联动、各司其职、协同高效。 为充分调动调处人员积极性,北流市建立了激励奖惩机制,对调解成功的案件,根据繁易程度,每件发放100元至2000元数额不等的补贴。此外,年内平安稳定、无矛盾纠纷上交、无上访的村,由市财政对村干部绩效落实相应奖励。因纠纷排查调处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的,对相关人员进行惩处,把责任牢牢压实在村级。 依法治理 北流市坚持将依法治理贯穿基层治理始终,引导村民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量。 近年来,北流市通过建立环境污染纠纷、土地纠纷、医疗纠纷、劳资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专业调解委员会,实行一条龙法律服务,快速便捷解决常见矛盾争议,防止和减少矛盾激化、上交。 “村里的法治文化墙,让我们在茶余饭后就能学习到法律知识。”北流市北流镇中灵村村民李宪笑说。 在中灵村,普法队伍“进村入户”,在改善村居环境中融入法治元素,将村规民约条文、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标语等点缀分布到村居各个角落,建设法律图书角、法治公园、法治小广场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开设法治学校、法治讲堂,每周对村干部、村民代表开展法律知识培训。通过村务会、村委广场板凳会、村民小组会、座谈会、大喇叭、设置标识标语等形式,有效增强村民法治意识。 目前,北流市在每个村都设立法治宣传栏,每个村民小组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每户发放一张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通过实施法治宣传“三个一”,使法治理念家喻户晓。同时,创新组建“双线三级矩阵”(党政线和部门系统线,县镇村三级)网格微信群,通过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向群众推送政法工作动态及最新法律政策,打通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 群众参与 让更多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才会有人人在安定有序社会中共享美好生活的大好局面。 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北流市创建村民自治组织模式,组织本籍的“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公职人员、党员干部、乡贤能人等成立村组乡村振兴理事会,将理事会纳入村“两委”管理,赋予理事会一些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建议权和监督权,理事会成员纳入网格员,收集网格内社情民意、管理群众大事小情、调解邻里纠纷等。 在新圩镇新圩村,第8、9组的司马第片群众自发成立了“讲理堂”,新圩镇河村成立了“和谐廊”,通过家族长、高威望人士的讲理、调解,及时把组内、家族内部的矛盾问题防范化解在萌芽状态。 2020年以来,北流市在推进美丽乡村和平安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创建“5A幸福村”,实施“党建强村、发展兴村、法治建村、文明育村、平安美村”,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使村民收获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构建起多个新时代“幸福农村”。 在尊重村民意愿前提下,新圩镇河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农村宅基地试点改革等实现村集体创收,创新利用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统一经营管理的互联网电商、酒吧、音乐吧、稻田民宿、人民食堂等新业态,实现村集体收益。2020年底,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00余万元。 自全面推进“5A幸福村”建设以来,北流全市农民自发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共超过45000个,278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监控平台,覆盖率达100%。“平安家园·百姓天网”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群众共同参与治理,邻里之间的纠纷减少了,群众切实感受到眼皮底下的安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