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13 |
7/13 |
6
|
7
|
8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韩萍 徐鹏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不言而喻。 在1月30日召开的青海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青海省省长信长星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重点之一便是生态环境保护。 “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信长星在回顾“十三五”时期工作时说。在“十四五”时期,信长星表示,青海将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举全省之力保护“中华水塔”,率先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环境整治年度目标完成 2020年,青海启动实施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三江源、祁连山(青海片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开展“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成立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举办首届河湟文化论坛。扎实推进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狠抓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常态化开展排污权交易,碳汇交易实现零突破。 对于“十三五”时期的成绩,信长星说,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青海成功举办了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国家公园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开展保护“中华水塔”行动,三江源、祁连山等区域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明显,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五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立,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数据显示,青海湖水域面积逐年扩大,裸鲤资源蕴藏量较实施保护前增长38倍,森林覆盖率由6.3%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普氏原羚由上世纪末的300多只恢复到2700多只,藏羚羊由最低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只左右。 将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信长星在作报告时阐述了“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突出了六个方面,其中之一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信长星说,青海将举全省之力保护“中华水塔”,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主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左右。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十四五”时期,青海将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超净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具体到2021年,“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守护好大美青海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信长星表示。 谈及2035年远景目标,信长星说,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实稳固,并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 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 报告从多个方面对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信长星说,要加快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推动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做好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工作,积极申报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加快建设具有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集群。筹办好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保护好中华水塔。”信长星说,要加强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态治理修复,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实施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生态工程,开展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捕,实施为期十年的青海湖第六轮封湖育鱼。 同时,实施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黄河干流防洪工程二期,综合整治河湟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在此基础上,为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信长星表示,要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推动“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和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无废城市”试点。
|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
举全省之力保护“中华水塔”
|
|
|
|
( 2021-02-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韩萍 徐鹏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不言而喻。 在1月30日召开的青海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青海省省长信长星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重点之一便是生态环境保护。 “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信长星在回顾“十三五”时期工作时说。在“十四五”时期,信长星表示,青海将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举全省之力保护“中华水塔”,率先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环境整治年度目标完成 2020年,青海启动实施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三江源、祁连山(青海片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开展“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成立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举办首届河湟文化论坛。扎实推进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狠抓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常态化开展排污权交易,碳汇交易实现零突破。 对于“十三五”时期的成绩,信长星说,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青海成功举办了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国家公园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开展保护“中华水塔”行动,三江源、祁连山等区域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明显,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五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立,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数据显示,青海湖水域面积逐年扩大,裸鲤资源蕴藏量较实施保护前增长38倍,森林覆盖率由6.3%提高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普氏原羚由上世纪末的300多只恢复到2700多只,藏羚羊由最低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只左右。 将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信长星在作报告时阐述了“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突出了六个方面,其中之一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信长星说,青海将举全省之力保护“中华水塔”,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主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左右。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十四五”时期,青海将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超净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具体到2021年,“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守护好大美青海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信长星表示。 谈及2035年远景目标,信长星说,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实稳固,并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 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 报告从多个方面对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信长星说,要加快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推动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做好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工作,积极申报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加快建设具有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集群。筹办好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保护好中华水塔。”信长星说,要加强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态治理修复,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实施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生态工程,开展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捕,实施为期十年的青海湖第六轮封湖育鱼。 同时,实施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黄河干流防洪工程二期,综合整治河湟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在此基础上,为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信长星表示,要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推动“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和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无废城市”试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