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广角 |
9 |
7/9 |
6
|
7
|
8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见习记者 韩 潇
“爸爸,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最可爱的人就是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志愿军叔叔。” “咦?那我呢?我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稚嫩的孩子与父亲的一段对话。 1月24日早9点,刚开放的军事博物馆人流不断,已开展3个月的“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仍吸引着众多参观者。 70年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号召,在全国人民中进行了普遍、深入、有效的政治动员和组织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宣传教育,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群众性运动。 1950年11月4日,各民主党派在《人民日报》发布联合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军基础上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作出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 全国各行各业掀起踊跃支前热潮,铁路系统、医务系统、学生、农民志愿组织在“响应祖国号召,到最光荣的岗位上去”口号的感召下,赴朝支援前线。 1951年至1953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先后组织了3次大规模赴朝鲜前线慰问活动。慰问团回国后,又赴2050个县进行广泛宣传。 70年后,参观者在军事博物馆里体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是志愿军的后代,我的父亲于1951年4月至1953年10月赴朝参战两年半之久。参战地点在朝鲜东线金化地区,配属第20兵团67军和第3兵团12军,负责后勤运输任务。父亲带着十几台汽车运输炮弹、汽油等物资,其间回国采购物资36次。尽管遭遇敌机轰炸致眼角受伤,但物资和国家财产都没有受损,保证了参战部队的供给,荣立三等功四次。在此,向所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致敬,你们是保家卫国的勇士,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不会忘记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牢记抗美援朝精神。” “我父亲是抗美援朝老文艺兵,在朝鲜3年,今年99岁。从朝鲜回国以后一直从事大学美术教育工作,毕生为祖国的人才培养默默耕耘。看完志愿军赴朝鲜作战70年宣传展,心潮澎湃,更加对父亲等老一辈战士充满了敬意。我爱这些最可爱的人们,我爱我的父亲。” “今天参观展览心绪难平,老父亲作为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入朝之前,曾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海南岛战役等。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这次展览可以更好地激励后人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 在抗美援朝主题展出口的留言区,一块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参观者的自述视频。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专题展区结束的地方,设置有留言亭,参观者可以用录制视频的方式留下参展的感悟。 大屏幕上,有须发皆白的耄耋老兵讲述战争的苦难,感慨今天的美好生活;有老兵的遗孀哽咽怀念自己的丈夫;有志愿军后代深情缅怀父辈曾经艰苦征战的历程。 在大屏幕侧面的留言区,参观者可以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对展览的所思所想。翻看留言簿,几个特别的留言让人印象深刻。 “永远铭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成就!”来自沈阳东北育才学校的学生曹峤如此留言。70年前,曹峤所在学校的小学生送给志愿军叔叔的红领巾此时正陈列在展厅内。 一个名叫陈柏安的小朋友用歪歪扭扭的拼音写道:“我觉得我们要像那些牺牲的英雄一样,保卫国家。” “中国的音乐工作者、音乐学生也应当有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精神,我相信中国的音乐一定会走向辉煌,中国的音乐万岁!中国人民万岁!”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赵一儒立志用自己的专业传承先辈遗志,报效祖国。 著名外交家胡中乐先生在留言簿上使用了另一个身份——电影《万岁军》的编剧——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以影像艺术的方式传承和传播伟大的志愿军精神。 来自北京市的邹颖女士这样写道:“和平的环境来源于前辈的血汗,美好的生活来源于英雄的付出。有人一直在为你负重前行,历史不容被改写,更不应被忘记。忆苦思甜,共建伟大祖国。” 一张张16开的纸上,不仅写着对英雄的思念与崇敬,而且描绘着对未来的憧憬,与70年前抗美援朝革命征程时空交错。
|
|
跨越70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
|
|
|
( 2021-01-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
|
图为军事博物馆讲解员正在为参观者讲解。 韩潇 摄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见习记者 韩 潇
“爸爸,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最可爱的人就是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志愿军叔叔。” “咦?那我呢?我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稚嫩的孩子与父亲的一段对话。 1月24日早9点,刚开放的军事博物馆人流不断,已开展3个月的“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仍吸引着众多参观者。 70年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号召,在全国人民中进行了普遍、深入、有效的政治动员和组织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宣传教育,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群众性运动。 1950年11月4日,各民主党派在《人民日报》发布联合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军基础上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作出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 全国各行各业掀起踊跃支前热潮,铁路系统、医务系统、学生、农民志愿组织在“响应祖国号召,到最光荣的岗位上去”口号的感召下,赴朝支援前线。 1951年至1953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先后组织了3次大规模赴朝鲜前线慰问活动。慰问团回国后,又赴2050个县进行广泛宣传。 70年后,参观者在军事博物馆里体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是志愿军的后代,我的父亲于1951年4月至1953年10月赴朝参战两年半之久。参战地点在朝鲜东线金化地区,配属第20兵团67军和第3兵团12军,负责后勤运输任务。父亲带着十几台汽车运输炮弹、汽油等物资,其间回国采购物资36次。尽管遭遇敌机轰炸致眼角受伤,但物资和国家财产都没有受损,保证了参战部队的供给,荣立三等功四次。在此,向所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致敬,你们是保家卫国的勇士,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不会忘记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牢记抗美援朝精神。” “我父亲是抗美援朝老文艺兵,在朝鲜3年,今年99岁。从朝鲜回国以后一直从事大学美术教育工作,毕生为祖国的人才培养默默耕耘。看完志愿军赴朝鲜作战70年宣传展,心潮澎湃,更加对父亲等老一辈战士充满了敬意。我爱这些最可爱的人们,我爱我的父亲。” “今天参观展览心绪难平,老父亲作为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入朝之前,曾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海南岛战役等。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这次展览可以更好地激励后人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 在抗美援朝主题展出口的留言区,一块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参观者的自述视频。在“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专题展区结束的地方,设置有留言亭,参观者可以用录制视频的方式留下参展的感悟。 大屏幕上,有须发皆白的耄耋老兵讲述战争的苦难,感慨今天的美好生活;有老兵的遗孀哽咽怀念自己的丈夫;有志愿军后代深情缅怀父辈曾经艰苦征战的历程。 在大屏幕侧面的留言区,参观者可以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对展览的所思所想。翻看留言簿,几个特别的留言让人印象深刻。 “永远铭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成就!”来自沈阳东北育才学校的学生曹峤如此留言。70年前,曹峤所在学校的小学生送给志愿军叔叔的红领巾此时正陈列在展厅内。 一个名叫陈柏安的小朋友用歪歪扭扭的拼音写道:“我觉得我们要像那些牺牲的英雄一样,保卫国家。” “中国的音乐工作者、音乐学生也应当有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精神,我相信中国的音乐一定会走向辉煌,中国的音乐万岁!中国人民万岁!”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赵一儒立志用自己的专业传承先辈遗志,报效祖国。 著名外交家胡中乐先生在留言簿上使用了另一个身份——电影《万岁军》的编剧——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以影像艺术的方式传承和传播伟大的志愿军精神。 来自北京市的邹颖女士这样写道:“和平的环境来源于前辈的血汗,美好的生活来源于英雄的付出。有人一直在为你负重前行,历史不容被改写,更不应被忘记。忆苦思甜,共建伟大祖国。” 一张张16开的纸上,不仅写着对英雄的思念与崇敬,而且描绘着对未来的憧憬,与70年前抗美援朝革命征程时空交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