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 |
9 |
7/9 |
6
|
7
|
8
|
>
|
>| |
|
|
PDF版 |
|
|
|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2021年1月1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战员按时升起了位于福州市五一广场的那面国旗。从30年前的1991年1月1日起,时至今日,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每天升降福州市五一广场国旗任务已经承担了整整30年。21000余次升降旗“零失误”,被福州市民盛赞为“国旗下的消防卫士”。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支队伍在承担升降国旗任务的同时,还坚持战斗力标准,练就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实现三坊七巷这一明清古建筑群连续8年“零火灾”。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被评为“全国119消防奖”先进集体、“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30年赴汤蹈火,30年竭诚为民。一次次扶危济困,一次次心与心、情与情的交流,他们与百年坊巷里里外外的群众建立起深厚友谊与信任,谱写出竭诚为民的动人篇章。 护卫国旗30年如一日 在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礼服室门口醒目位置悬挂着“护卫国旗、重于生命”八个大字,这是国旗护卫队的队训。在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站长陈辉华看来,把以护卫国旗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辐射到全社会,是国旗护卫队的一项崇高使命。 “今天我在抖音上刷到你们降旗的视频,福州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雨加冰雹,冰雹砸的疼不疼?” “有点疼,全身都湿透了,不过这都是本职工作,身着‘火焰蓝’护卫‘国旗红’,我们骄傲,嘿嘿。”这是2020年5月16日,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陈逢洲与妻子的一段微信对话。 30年来,升降国旗风雨无阻,成为这支队伍雷打不动的一项使命任务。 当然,陈逢洲和他的战友们所在的消防救援站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福州市五一广场国旗护卫队”,这是全国唯一一支承担省会城市中心广场每日升降国旗任务的消防救援队伍。 2018年11月,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正式组建,这意味着消防部队正式转制。让他们兴奋不已的是,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福州市五一广场日常升降国旗任务仍由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承担。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变的是服装颜色,不变的是对党忠诚的初心,不改的是人民至上的信念,坚守的是“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的神圣使命。 如今,这支曾经只有3人参与升降国旗任务的国旗班,已经发展到平时14人、重大节庆日60人的升降国旗方阵。 走进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器材库,一根10斤重旗杆、50副T字木架、大头针等特殊装备整齐摆放在一角。 “每年几百名新入职消防员集训期间,国旗护卫队队员的选拔就已经开始了,最后能挑选进入护卫队的也只不过4、5个人。”国旗护卫队队员陈绍学说,入站后,需要四个月的强化训练,考核过关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国旗护卫队队员。 腰间插上木制的“十字架”,领口别上大头针,一站就是大半天;顶着大风练站稳,迎着太阳练不眨眼,练耐力、练毅力。 从普通消防员成长为国旗护卫队的合格升旗手、护旗手,要练好站功、走功、眼功、展旗、收旗“五功”,需要从生理到心理上经受紧张艰苦的磨练过程。陈绍学坦言,自己作为“新人”的训练经历,就像在地狱走过一趟,脱了几层皮,掉了几斤肉。 30年如一日的完美表现,背后是大头针、十字架、沙袋和国旗护卫队队员们练到颤抖的手腿。 2019年11月,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承担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队列条令》示范片的拍摄工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队列动作、队列队形、队列指挥、队列生活作出了示范、提供了模版。 交出8年零火灾答卷 三坊七巷街区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大部分是砖木混合结构,多采用木结构建造,建筑材料耐火等级差,建筑密度大……这些特点决定其存在着先天性火灾隐患。 连续8年“零火灾”、30年无重大火情……这是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战员们忠诚守护这片明清历史文化街区交出的答卷。与其他消防救援站一样,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党和人民当好“守夜人”,才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职责。 “要确保三坊七巷不起火,前期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至关重要。”陈辉华说,对辖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设置5个微型消防站,定期进行演练,建立每日巡查、隐患排查、信息反馈和重点执勤保卫等多项防火工作制度,并研究出古建筑群火灾灭火战法,建立核心景区灭火救援“3、5、7、10”快速反应机制,创建“123”快速灭火操法,实现火灾警情“秒级响应”,即就近微型站1分钟初战控火,辖区中队2分钟到场处置,3分钟高效灭火。 “我们经常一起联合检查,消除了不少消防隐患。”三坊七巷开发保护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部长黄勇俤坦言。转制后,“火焰蓝”作风不改,工作标准不降,三坊七巷的商户们对这支队伍的消防服务也赞许有加。 疫情期间,为服务景区商户复工复商,该站积极为辖区商户及学校等40余家单位提供消杀、清理景区街道、普及防疫常识等服务,开展火灾隐患排查、防火宣传、特殊人群消防培训等,确保“防疫、防火”两不误。 据悉,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战员还先后参与汶川地震救援、抗击超强台风“尼伯特”“苏迪罗”“莫兰蒂”等重大救援行动。 扶危帮困竭诚为人民 一沓册子,映射出无悔初心。 在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办公室柜子里摆着一沓小册子,新旧不一、式样各异,但都整整齐齐叠放在一起。这些被精心呵护的册子,是消防救援站的扶危帮困记录。 “自1990年建队以来,消防救援站就组建了‘雷锋小分队’,每月深入三坊七巷内的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特别困难户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陈逢洲说,为使解难帮困精准到位、一个不漏,他们就用小册子记上,统一规划时间节点,有计划地上门帮助。 这些册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指战员将这份责任传承下去。建队以来,消防救援站先后资助困难群众69户、失学儿童79人,照顾孤寡老人21人,捐款捐物达19.4万元。 已经五六年没有回三坊七巷老家的陈秀华老人颇有些诧异,多年的邻居消防队搬走了吗?怎么没有听到他们早操喊口号的声音? 第二天清早起来散步,老人才发现消防站院内一片繁忙,有的在清洗车辆,有的在检查装备,忙碌而有序。 “于无声处听惊雷。大家都觉得,细微之处才能体现真心真情。”陈逢洲说。竭诚为民的庄严承诺,更应当体现在每一个细节。 为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小伙子们在早操时,轻声喊口令,默默做动作。营门处安装有电动伸缩门,队里值班人员每日定期巡检轨道,最大限度减轻执勤车辆进出造成的噪音。 如今,这支消防救援队伍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南街街道开设“行走中的党课”,消防救援站是红色教育基地;驿里社区组织业余讲师团,指战员是兼职讲师;为福建师范专科学校、温泉小学等学校开展国旗知识授课、升降国旗队列指导;训练之余,把建好便民服务点、消防博物馆作为服务群众、展现形象的便民窗口,落实免费提供休息场所、茶水、常用应急药品、景区向导、解说服务等爱民实践“五项承诺”。 在平凡之中彰显高尚,在光荣之中诠释初心。任凭时代如何变换,从灭火救援到火灾预防,从服务驻地到护卫国旗,从守护古厝到竭诚为民,三坊七巷救援站在烈火中锻造的忠诚队魂不会变,在国旗下铸就的爱国为民宗旨不会变。
|
|
“火焰蓝”在千年古巷绽放
|
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为民服务谱新篇
|
|
|
( 2021-01-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图为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在三坊七巷景区开展防火巡查。 陈逢洲 摄
|
|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2021年1月1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战员按时升起了位于福州市五一广场的那面国旗。从30年前的1991年1月1日起,时至今日,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每天升降福州市五一广场国旗任务已经承担了整整30年。21000余次升降旗“零失误”,被福州市民盛赞为“国旗下的消防卫士”。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支队伍在承担升降国旗任务的同时,还坚持战斗力标准,练就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实现三坊七巷这一明清古建筑群连续8年“零火灾”。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被评为“全国119消防奖”先进集体、“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30年赴汤蹈火,30年竭诚为民。一次次扶危济困,一次次心与心、情与情的交流,他们与百年坊巷里里外外的群众建立起深厚友谊与信任,谱写出竭诚为民的动人篇章。 护卫国旗30年如一日 在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礼服室门口醒目位置悬挂着“护卫国旗、重于生命”八个大字,这是国旗护卫队的队训。在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站长陈辉华看来,把以护卫国旗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辐射到全社会,是国旗护卫队的一项崇高使命。 “今天我在抖音上刷到你们降旗的视频,福州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雨加冰雹,冰雹砸的疼不疼?” “有点疼,全身都湿透了,不过这都是本职工作,身着‘火焰蓝’护卫‘国旗红’,我们骄傲,嘿嘿。”这是2020年5月16日,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陈逢洲与妻子的一段微信对话。 30年来,升降国旗风雨无阻,成为这支队伍雷打不动的一项使命任务。 当然,陈逢洲和他的战友们所在的消防救援站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福州市五一广场国旗护卫队”,这是全国唯一一支承担省会城市中心广场每日升降国旗任务的消防救援队伍。 2018年11月,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正式组建,这意味着消防部队正式转制。让他们兴奋不已的是,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福州市五一广场日常升降国旗任务仍由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承担。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变的是服装颜色,不变的是对党忠诚的初心,不改的是人民至上的信念,坚守的是“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的神圣使命。 如今,这支曾经只有3人参与升降国旗任务的国旗班,已经发展到平时14人、重大节庆日60人的升降国旗方阵。 走进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器材库,一根10斤重旗杆、50副T字木架、大头针等特殊装备整齐摆放在一角。 “每年几百名新入职消防员集训期间,国旗护卫队队员的选拔就已经开始了,最后能挑选进入护卫队的也只不过4、5个人。”国旗护卫队队员陈绍学说,入站后,需要四个月的强化训练,考核过关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国旗护卫队队员。 腰间插上木制的“十字架”,领口别上大头针,一站就是大半天;顶着大风练站稳,迎着太阳练不眨眼,练耐力、练毅力。 从普通消防员成长为国旗护卫队的合格升旗手、护旗手,要练好站功、走功、眼功、展旗、收旗“五功”,需要从生理到心理上经受紧张艰苦的磨练过程。陈绍学坦言,自己作为“新人”的训练经历,就像在地狱走过一趟,脱了几层皮,掉了几斤肉。 30年如一日的完美表现,背后是大头针、十字架、沙袋和国旗护卫队队员们练到颤抖的手腿。 2019年11月,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承担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队列条令》示范片的拍摄工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队列动作、队列队形、队列指挥、队列生活作出了示范、提供了模版。 交出8年零火灾答卷 三坊七巷街区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大部分是砖木混合结构,多采用木结构建造,建筑材料耐火等级差,建筑密度大……这些特点决定其存在着先天性火灾隐患。 连续8年“零火灾”、30年无重大火情……这是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战员们忠诚守护这片明清历史文化街区交出的答卷。与其他消防救援站一样,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党和人民当好“守夜人”,才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职责。 “要确保三坊七巷不起火,前期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至关重要。”陈辉华说,对辖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设置5个微型消防站,定期进行演练,建立每日巡查、隐患排查、信息反馈和重点执勤保卫等多项防火工作制度,并研究出古建筑群火灾灭火战法,建立核心景区灭火救援“3、5、7、10”快速反应机制,创建“123”快速灭火操法,实现火灾警情“秒级响应”,即就近微型站1分钟初战控火,辖区中队2分钟到场处置,3分钟高效灭火。 “我们经常一起联合检查,消除了不少消防隐患。”三坊七巷开发保护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部长黄勇俤坦言。转制后,“火焰蓝”作风不改,工作标准不降,三坊七巷的商户们对这支队伍的消防服务也赞许有加。 疫情期间,为服务景区商户复工复商,该站积极为辖区商户及学校等40余家单位提供消杀、清理景区街道、普及防疫常识等服务,开展火灾隐患排查、防火宣传、特殊人群消防培训等,确保“防疫、防火”两不误。 据悉,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战员还先后参与汶川地震救援、抗击超强台风“尼伯特”“苏迪罗”“莫兰蒂”等重大救援行动。 扶危帮困竭诚为人民 一沓册子,映射出无悔初心。 在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办公室柜子里摆着一沓小册子,新旧不一、式样各异,但都整整齐齐叠放在一起。这些被精心呵护的册子,是消防救援站的扶危帮困记录。 “自1990年建队以来,消防救援站就组建了‘雷锋小分队’,每月深入三坊七巷内的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特别困难户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陈逢洲说,为使解难帮困精准到位、一个不漏,他们就用小册子记上,统一规划时间节点,有计划地上门帮助。 这些册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指战员将这份责任传承下去。建队以来,消防救援站先后资助困难群众69户、失学儿童79人,照顾孤寡老人21人,捐款捐物达19.4万元。 已经五六年没有回三坊七巷老家的陈秀华老人颇有些诧异,多年的邻居消防队搬走了吗?怎么没有听到他们早操喊口号的声音? 第二天清早起来散步,老人才发现消防站院内一片繁忙,有的在清洗车辆,有的在检查装备,忙碌而有序。 “于无声处听惊雷。大家都觉得,细微之处才能体现真心真情。”陈逢洲说。竭诚为民的庄严承诺,更应当体现在每一个细节。 为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小伙子们在早操时,轻声喊口令,默默做动作。营门处安装有电动伸缩门,队里值班人员每日定期巡检轨道,最大限度减轻执勤车辆进出造成的噪音。 如今,这支消防救援队伍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南街街道开设“行走中的党课”,消防救援站是红色教育基地;驿里社区组织业余讲师团,指战员是兼职讲师;为福建师范专科学校、温泉小学等学校开展国旗知识授课、升降国旗队列指导;训练之余,把建好便民服务点、消防博物馆作为服务群众、展现形象的便民窗口,落实免费提供休息场所、茶水、常用应急药品、景区向导、解说服务等爱民实践“五项承诺”。 在平凡之中彰显高尚,在光荣之中诠释初心。任凭时代如何变换,从灭火救援到火灾预防,从服务驻地到护卫国旗,从守护古厝到竭诚为民,三坊七巷救援站在烈火中锻造的忠诚队魂不会变,在国旗下铸就的爱国为民宗旨不会变。
|
|
|